全程无尿点,大场面精彩绝伦,《碟中谍7》阿汤哥力挽好莱坞荣光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年的暑期档注定不平静。

国产片这边,除了《消失的她》和《八角笼中》票房大爆,《热烈》《封神》《超能一家人》也来势汹汹,剑指全年龄口味观众。

由于《奥本海默》引进命运未卜,好莱坞痛失大将诺兰,华纳新片《芭比》又注定走小众路线,这就让整个7月只剩下唯一一部头部好莱坞影片——那就是《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还得是你阿汤哥

如上所述,在7月的内地引进片市场,《碟中谍7》几乎已经成了独扛大梁的存在。巧的是,这样的态势正和与这个IP强绑定的传奇影星汤姆·克鲁斯近年在好莱坞的形象不谋而合。

在全球电影市场较为疲软的前两年,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信条》救市失败,漫威等头部IP开始转战流媒体,票房和品质总体上均不如以往。

在这样的局势下,阿汤哥祭出《壮志凌云2:独行侠》,在没有中国内地市场加持的情况下,以劲收近1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为好莱坞市场复苏注入了一剂票房强心针。

自此,阿汤哥便成为好莱坞倡导影院观影的新任代言人。

因此,印着阿汤哥个人烙印的金字招牌《碟中谍7》于这个暑期档强势回归,是影迷之所望,也是市场之所望。

跨越27年,这个动作片IP中的常青树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较高的口碑和品质,最大原因就在于阿汤哥对其倾注的心血和精力,以及他每一次坚持带给观众以新鲜看点的不懈尝试。

作为制片人,他和导演编剧一起打磨剧本,亲自督导每一部的制作,在拍摄期间严格控制防疫,甚至因为片场防疫疏忽导致剧组停摆而大发雷霆,成为全行业的工作楷模;

作为演员,阿汤哥是出了名的每部极限特技场面必定亲力亲为,不用替身——就拿这次的《碟中谍7》来说,影片高潮部分出现的“3000米悬崖摩托车极限跳伞”一幕,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阿汤哥前期光是基础训练就进行了一年,跳伞练习次数超500次;

为训练摩托特技,剧组特意为阿汤哥搭建了一条越野摩托车赛道,阿汤哥在这里练了超过13000次摩托车跳跃。

到了悬崖正式实拍时,由于碗状悬崖有相当的弧度,阿汤哥冒着风险和技术上的生命危险,剧组上下提心吊胆。而且因为对初次拍摄的效果不满意,光这3000米的高空他就跳了整整6次。

在全行业都在滥用绿幕和CGI的时代,为了带给观众真实而震撼的观影体验,敬业搏命如阿汤哥,好莱坞乃至全球影坛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坚守动作片底线

由于全球电影市场变化以及人才缺失等原因,近年来动作片这一分支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每年能出的佳作寥寥。

对于《碟中谍》系列,阿汤哥始终都有着清晰的定位:作为最长寿的动作商业片IP之一,《碟中谍》系列必须坚守动作片的底线,那就是把打斗动作和大场面踏踏实实做好,不花多余的精力在解释剧情和设定上,让观众看得爽,看过瘾。

《碟中谍7》无疑就是完美延续这种精神的作品。

影片在开场10分钟,就用惊心动魄的场景编排,打造了一出刺激紧张感拉满的拉锯战——不仅展现了《碟中谍》系列独有的谍战阴冷气质,更展现了本作主反派“智体”的强大和压迫感;

随着经典的主题乐结束,影片紧接着就打造了令观众目不暇接的惊险场景:

从阿汤哥机场脱身和每部必有的追逐长跑,到罗马街头险象环生的追车戏,到悬崖高空摩托跳伞,再到从坠落的火车车厢中逃出生天,一环接一环,高潮迭起,持续挑战着观众的爽感上限。

在近身打斗场面上,《碟中谍7》也有着颇为亮眼的设计:在影片开场沙漠营救的一场戏,阿汤哥在漫天沙尘暴中只身对决雇佣兵小队,从一开始就拉高了观众的期待;

然而这种期待在后续的场景中也并未落空,在威尼斯窄巷1v2场景中,影片贡献了最硬核的打戏之一,其动作之凌厉和肃杀感,直冲年度最佳打戏场面;电影尾声伊森与反派加布埃尔在火车车顶的打斗场景,以其出众的编排设计,将观众的肾上腺素水平拉到又一高峰。

27年过去,《碟中谍7》再次证明,这个系列依然是地表最值得信赖的动作片IP之一。

27年依然碟中谍

作为一个一以贯之的系列,除了死守阿汤哥在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号召力,以及动作片的顶尖水准之外,《碟中谍》系列成功的最大原因还在于其对系列经典元素的保留传承,以及坚持求新求变的理念。

尽管时代已经来到2023年,信息渠道已经发展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甚至影片反派都开始以非实体的AI技术为形象,但《碟中谍7》依然有一些贯穿全系列的经典要素:

比如对于经典面具化装的使用,在存在无数种方式验证身份的信息时代,坚持使用这种老派的手法看似有些戏谑。然而影片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戏谑感,让这种手法不仅行之有效且合理,而且还十分高效地贡献了部分笑点,在维系系列经典要素的同时,也为当下的作品增光添彩。

在角色方面,《碟中谍》系列从第四部开始,就在回收角色和剧情收线方面凸显了高超的水准。

这部《碟中谍7》在带回之前两部作品核心角色的同时,不仅让系列第一部当中的部长“基特里奇”回归,还让他承担了推动剧情的一大重点,同时也回收了一部分衍生自第一部角色的“白寡妇”的暗线剧情,打造了一个只有系列电影才能做到的精巧布局。

与此同时,系列也不忘持续吸收新鲜血液:全新加入本作的《美国队长》“卡特特工”演员海莉·阿特维尔,以令人信服的塑造成为了系列新的支柱角色;

而《银河护卫队》系列“螳螂女”演员庞·克莱门捷夫,在此前提到的窄巷激烈打斗场景中,贡献了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打女动作戏。

更不用说影片将反派从特工组织演变为人工智能的设定,折射出了这个老牌系列IP对时代技术发展的拷问和自省——《碟中谍》系列,一直都在自我迭新的路上。

动作扎实,看点丰富,在《速度与激情10》等一众分上下两部叙事的好莱坞电影中,《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无疑交出了今年完成度最高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好莱坞   窄巷   反派   动作片   剧组   悬崖   票房   场景   观众   剧情   角色   影片   系列   经典   精彩   市场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