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进行修复时表示:意外发现5万多件文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新疆华标

编辑|R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同时也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园林。

园内珍藏了许多宝贵的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古代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献资料。

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圆明园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道无法抹平的伤痕和一段令人悲愤难当、永远烙印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痛苦回忆。

1860年,圆明园先后遭受了英法和八国联军的洗劫与纵火,导致圆明园毁于一旦。

150年后的2010年10月,圆明园被认定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同时,一批从未向世人展示的圆明园出土文物被展示出来。

在圆明园被修复期间,文物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高达50000多件。

时至今日,圆明园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在继续。

圆明园的兴衰之路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达到了350公顷。

圆明园的修建历时约150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其中,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曾进行过规模性的修建。

但真正让这座花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却是在雍正二年。

乾隆帝在位时对园林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扩建,增添了许多建筑组群和景观。

圆明园曾经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它的宏伟壮丽和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圆明园建筑面积多达1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不仅有着宏伟壮丽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观,如湖泊、山丘、花园、亭台、桥梁等等。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在圆明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特别是在水景设计方面,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圆明园游览,我们可以领略到围绕“山水园林”的丰富文化特色。

圆明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如海晏堂、宝蕙阁、假山、石舫、佛香阁、大水法、长廊、三大殿等。

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建筑群以水为中心,以山为依托,构建出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园内大水法长达3千米,汇聚了诸多溪流,是圆明园的核心景观。

四季山、翠云山等山体建筑群则营造出了园林的空灵与神秘感。

此外,圆明园内还有众多亭台楼阁、花坛池塘等建筑群,每一个建筑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绝美的园林画卷。

但在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使其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抢劫。

园内几乎所有文物和艺术品都被洗劫一空,建筑和景观也被毁坏严重。

如今,圆明园虽然已经重建,但是其原貌不再,只留下了残缺不全的建筑和园林,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的一段痛惜之史。

圆明园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一座优美的古园。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风貌。

即使在历经磨难之后,圆明园仍然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终于揭开圆明园遗址的神秘面纱

自1996年起,政府就开始了保护并修复圆明园历史遗迹的工作。

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牵头,并批准了相关行政文件,具体的考古工作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执行。

首先,专家们历经两年的谋划,开会讨论,商讨了发掘范围,并从各地召集了一批清史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上,率先对大宫门区域内的部分建筑遗址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预计发掘的总面积大约为3000平方米。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西半部,即大宫门所在地,也是举办国家重要庆典的场所。

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先是对区域进行了整体布局,然后对地层进行勘探。

地层分为现代垫土层和现代填土层。

截至2017年,考古队已经完成了22处景区的考古勘探工作,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考古人员在该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布方、地层勘探、地下埋藏物清理等。

经过商议,专家们决定先暂时进行封闭措施,并请来了施工队清理地下的埋藏物。

随后,考古工作队开始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工作。

先后对如园遗址、蓄水楼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文物多达50000余件。

起初,考古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大宫门、如园等只存在历史典籍中的建筑是否真实存在。

考古队本以为圆明园大多数的文物都被掠走,或焚毁于战火,没想到却有了意外之喜。

在这些文物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御河的淤泥中发现了一尊兽首。

为了防止氧化,专家们不敢乱动,将其送回到研究所的化学分析室进行清洗。

当它露出真实面目后,专家们惊叹不已,纷纷赞叹这是清代皇家的用器精品。

原来这是清廷宫内常用的鎏金大象兽首,皇宫子弟们几乎家家必备这种把玩物件。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大象一向被赋予了高尚与吉利的含义。

这尊大象兽首造型优美,整体线条流畅。它的象牙微挑,眉目脉络清晰可见,闪闪发亮。

长长的象鼻,尾端弯曲,神态安然,代表了清朝时期高超的冶炼工艺。

它被发现时还只是一个泥疙瘩,经过清洗后才显露出真面目。

即便历经百年沧桑,在地底安眠已久,它却仍然金光闪闪,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这个象首免遭抢掠可能是因为,在将大象装饰品运送的过程中,它不慎掉落水中而得以保存了起来。

而这个象首如此宝贵是因为铜鎏金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它的制作工艺要远在十二生肖之上,可见当时的铸造技术和鎏金工艺水平之高。

这个铜鎏金象首的出土,不仅让人们对圆明园的文物和古代制作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人们更加期待未来考古工作的成果。

除了铜鎏金象首,考古队还意外发现了其他珍贵的文物。

其中有一尊“天地母”佛尊,还有一对绿琉璃脊兽。

这些文物都是在废墟之下发现的,彰显了圆明园的辉煌与繁华。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石板之间发现了“银锭锁”(也称细腰)。

其作用是连接上下石板、安放栏杆。平面宽度约为几十公分左右。

最下层的石板还有柏木地钉,直径为0.06米-0.10米不等,用来稳固御河地基。

虽然大部分文物都已经无法完整保存,但是这次的考古发掘工作对圆明园的研究和了解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

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22年,考古人员在圆明园遗址的西北部发现了一座主体为田字房的建筑遗址,同时还揭露出新的皇家稻田遗迹。

这座“田字房”建筑总共33间,各个房间面积大都是4.48个平方,深1.28米。

地面部分虽已不见,然而建筑地基保存得还算不错。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色彩极为繁复艳丽的彩釉地砖。

这些彩釉地砖是中空型的,侧面有孔,据推测是用来取暖的。

燃烧柴火的暖气可以在地砖之间流通,保持房屋的温度,为圆明园的居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尽管这些发现令人兴奋,但这只是圆明园文物发掘的一部分。

考古工作才刚刚开始,仍有大量的文物等待发掘。

据统计,目前仅仅完成了不到5万平方米的发掘,就已经发现了5万多件文物。

虽然这些文物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但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更多长眠地下的文物将会面世。

它们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深思。

圆明园成为永恒的遗址,这里的故事将被永远铭记

一场浩劫,一片废墟,圆明园的伟大辉煌被战火摧毁。

这次考古发掘不仅丰富了圆明园的历史,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线索。

历史文物是国家宝贵的遗产,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珍视我们的历史。

圆明园的修复工作进行了多年,但由于损毁太过彻底,无法完全修复如初。

尽管它遭受了无尽的苦难和摧残,但它仍然在默默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

要珍惜现在,并创造美好的未来。

圆明园的故事是一个悲壮的历史,它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文化的珍贵。

在2020年12月,属于圆明园的七尊流失兽首铜像通过各种方式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燃起的火星,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期待和激情。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流失的兽首铜像都经历了无数的周折和风雨。

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他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迷雾,坚韧地寻找回家的道路。

至于羊、蛇、鸡、狗这4个兽首铜像,现在仍未确定它们的去向。

目前,许多关于《国家宝藏》等介绍国宝类的节目成为了受欢迎的热门。

这些节目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让人们看到了文物的前世今生,唤起了人们对文物的敬畏与热爱。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现在,仍有几尊圆明园的流失兽首铜像下落不明,它们仿佛是时间的谜题,挑战着人们的智慧和毅力。

但是,人们相信,就像之前回归的兽首铜像一样,这些失落的文物终将被找到,回到它们真正属于的地方。

圆明园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它是一个永不完结的传奇。

结语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美好生活,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同时也要向历史学习,不断进取,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永远怀念那些曾经辉煌的岁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圆明园   雍正   文物   宏伟   鎏金   专家   铜像   北京市   园内   遗址   园林   年后   意外   发现   建筑   文化   工作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