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赚大了!英国悍然拒绝美日,拿出4800亿请中国帮忙修高铁

文 | 融融

编辑 | 趣史研习社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的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也更频繁、更紧密,为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英国和中国达成协议,英方出资4800亿请俗称“基建狂魔”的我国帮忙修建高铁。

但这却让英国和日本坐不住了,纷纷劝说英国终止与中国的合作,可英国已经在美日两国身上吃过大亏,这次坚定不移的否决美日的提议,掏出4800亿与中国合作!

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交通工具,高铁在国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国家形象,也提高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向世界展示了该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

除此之外,高铁可以推动该国家的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带动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其快速与便捷,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

重要的是,高铁的建设也符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提高国人的环保意识,高铁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可以提高国人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促进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总的来说,高铁之于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方式的扩展,还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环保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也增加了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联系与交流的机会。

作为世界上的老牌强国,自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的实力,都处于世界上的顶尖行列,所以英国很注重国内的交通设施,尤其是在铁路方面。

早在上世纪,英国就在国内建设成首条高铁,这条高铁给英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让英国人深刻意识到高铁的重要性,开始筹划第二条高铁的开工建设。

2009年,英国就已经开始规划建设高速铁路2线(以下简称HS2),全长约540公里,计划总投资327亿英镑,并且英国决定分两阶段对HS2开展建设,第一阶段线路从伦敦到伯明翰,全长约190公里,第二阶段线路从伯明翰向北继续延伸到曼彻斯特和利兹。

可是,至今为止也将近十五年了,英国也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HS2的建设当中,可为何如今却仍然没有竣工?

首先HS2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太贵了!

HS2项目是至今为止英国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即使是这样的规模也不够解释它作为全球“最贵高铁”的原因。

HS2项目初期最大的支出基本在购买土地和补偿线路附近被转移居民这一方面,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镇地区,英国政府低估土地价格和补偿金额纷争的情况,但土地不可能不买、补偿不能不给,支出数额便以超出预计的数字不断累加。

此外2020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英国乡村地区多变的地质环境很难让项目按照原有的规划路线进行挖掘,对地质、土壤和岩石条件的重新探测考察、不同挖掘技术的开发使用等等都将令挖掘成本进一步升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问题竟然并没有被项目组提前纳入考量范围,这也充分揭示了HS2前期考察准备的不足。

而且由于考古与建设并行,没有平衡好两方因素,延缓了HS2更进一步的突破。

HS2经过各方扯皮,技术论证之后,终于要开工了,可是这刚施工不久,高铁修建还未见成效,考古却有了新的发现。

为了防止破坏大英帝国的遗产,英国给高铁项目配置了超过一千人的庞大考古团队,包括考古专家、历史专家、骨骼鉴定专家、科学家和古建筑保护专家,工地上大部分时间不是推土机的轰鸣,而是考古专家在拿着小铲子小刷子一点点地挖石头。

另外,被称为“蜗牛速度”的英国高铁建设没有竣工的另外原因是由于英国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建设论证、审批程序,以及最慢的人工效率。

速度慢本身也是英国严谨态度下的必然结果,不仅仅是被上述问题拖累,也是由于其自身极其严格的论证、审批、调查、咨询等流程的设置导致的程序上的缓慢。

英国看着“天价龟速高铁建设”回天乏力,因此不得已承认自己的高铁技术不够成熟,开始面向世界大规模的招标。

而作为高铁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国和日本都参与了此次竞争,其中,我国给出的报价是最中肯的,日本的报价是最低的。

英国看到这些报价之后,觉得日本有世界上著名的新干线高速列车,属于高铁元老级国家了,那修建高铁肯定也不在话下,再加上日本给出的价格也最优惠,所以选择日本作为合作对象。

两方敲定完这个合作后,英国就花费57亿元从日本那里购买了122列新的高速列车,没想到这次耗费巨资的工程却给英国交通史添上屈辱的一笔。

原来这段高速列车修建好之后,英国就让许多人前来体验效果,结果在第一列列车运行期间,就由于技术故障,列车无法启动,这让许多前来体验高速列车的乘客非常无助,颠簸了十几分钟后,火车终于可以运行了,但是更大的问题却出现了。

在列车运行二十分钟后,高速铁路却漏水了,可是外面也没有下雨,这水从何来?经检查,原来是车里的空调坏了,空调里的水顺着管道流了下来。

这无疑是对来体验列车的乘客来说是糟糕的一天,不仅列车晚点了,而且莫名其妙的水从顶部往下流,使乘客措手不及,必须站起来躲避,有的乘客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也随之遭殃。

为了解决漏水问题,列车不得已关闭空调,随后,当柴油动力转化为架空电力线时,火车却也停滞不前了。

这件事成为了英国高铁最糟糕的首次亮相,并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们全力调查这次事故的源头。

最终发现,原来列车故障是由日本神户钢铁公司伪造铝产品数据造成的,这辆列车使用了神户钢铁公司的问题部件,可日本却坚决否认这项事故是由于他们偷工减料造成的,更使得日本在英国这边的信誉大打折扣。

经历了与日本合作带来的屈辱之后,英国不得不怀疑日本工业生产的质量,并且高铁的安全还与乘客的安危息息相关,面对这一教训,英国立马和日本解约,慢慢的英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并毫不犹豫的选择与中国合作。

在英国第一个高铁线已经运营成熟时,我国高铁还在研发阶段,两个国家在当时高铁技术上的差距可谓是非常巨大。

虽然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时间和起步都比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中国通过战略布局和不懈付出,中国高铁发展产生质的飞跃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据统计,我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突破十四万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更是达到了四万公里,成为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短短十余年,从高铁起步最晚的国家一跃成为高铁强国,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基础设施实力的强悍。

十几年的汗水,也换来了我国在高铁技术方面的极大飞跃,不仅是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在高铁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高铁建设从制造到施工、从设计到包装、从人员到售后种种需要一应俱全,这使得中国的高铁建设速度和效率都非常快,可以在短期内完成高铁建设任务,而且,中国在高铁建设上我国还拥有数千项核心技术专利,其投入成本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也是最低的。

另外,我国高铁建设的工程管理经验与售后服务更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因为我国高铁建设有雄厚的国家经济实力做支撑,而美日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经济,其个体企业的技术无法与我国国企相抗衡。

更值得让人相信的是,中国在修建铁路时,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因此我国修建的铁路在运输中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全球最低的,而建设经费上却是性价比最高的。

目睹我国高铁技术的强悍指出,英国毫不犹豫派出铁路公司的CEO亲自坐车前往北京和我国五家铁路公司进行面谈,决定花费4800亿请求我国鼎力相助,共同建设完成HS2项目,通过协商沟通,我方企业觉得此项目可行,愿意参加到此高铁项目建设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通过国际间多方面合作对世界生产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便达到发展的最优解,此次高铁项目形成的两国合作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世界经历过疫情之后,各国经济发展都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象,因此,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基础建设方面,只有国家间相互合作才能在疫情后的日子里,最快维持到疫情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英国选择相信我们,既可以加快他们铁路发展速度也为我国的高铁实力大大宣传了一次,更重要的是也能实现两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中英达成合作之后,美日两国开始乱了阵脚,尤其是美国,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开始像往常一样对英国进行打压恐吓,而英国表示,美国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节奏,如果不让中国来修,让你来修,可是你也修不出来呀!

美国在修建公路交通技术上还说得过去,但其修建高铁工程的实力却值得人怀疑。

美国也深知自己高铁建设上的实力不行,但他仍不肯罢休,于是想起了日本,让英国放弃和中国合作,转而和日本合作,但是这次英国挺直了腰板,拒绝了美国无理要求,毕竟当初与日本合作造成的高速列车豆腐渣工程的事件还历历在目。

他们深知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只有坚定不移地选择中国,才能确保英国高铁项目的成功落地。

美国为何对中英合作如此慌张?

美国一直以来自诩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可却仍然没有自己的高铁建设,如果这条高铁一旦修建完成,对英国来说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对中国来说,则是能让我们的基建成绩锦上添花。

众所周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绿色的交通方式,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然而美国由于其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高铁建设的突破。

而且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让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这一次美国的盟友英国和中国的合作,也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强大的实力,越发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眼看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存在的巨大潜力一步步的被挖掘出来,美国开始担忧会不会将来中国会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结语○●

英国将此“千亿大单”抛向中国,无疑是最明智之举,并且中国也会用实力说话,向世界证明中国永远是最真心实意并且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中英的这次合作,不仅可以使英国久未完成的HS2项目画上完美的句号,也使英国的经济发展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向世界进一步宣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基建技术实力,并进一步证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之高,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高铁产业“走出去”仍需要我们长久思考和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美日   英国   中国   悍然   日本   美国   乘客   列车   经济发展   实力   铁路   我国   项目   国家   经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