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摔跤发展,在朝鲜半岛及日本影响巨大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全网维权已开通,搬运必究!

朝鲜半岛、日本对中国古代摔跤的接受与传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慕习。中国古代摔跤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环境、现实需要和民族个性等因素影响下经历了一些演变,则体现了体育文化传播的自然规律。

中国古代摔跤孕育而生

中国古代虽说没有体育这一词,但是中国有丰富的体育活动,例如蹴鞠、角力、捶丸、射猎等古代体育活动。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体育古国。世界古代的体育文化是在相互交流与交融中发生和发展起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摔跤跤低,是中国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角抵项目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随着史前人类社会生产与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类文化的进步,原始的角抵项目开始初具雏形。

角抵项目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由于近些年我国传统文化遗失,国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保护态度得以转变。

而朝鲜半岛、日本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对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古代摔跤的语源、起源等分析,可以看出,古代摔跤是为了生存、竞争从而产生的一种手段。

对于夏商周时期的古代摔跤,古出现了“搏"这样名称的语典文献中首先是甲骨文中有“斗",两个人打架这样的形象描写,而《孟子》则言,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叫“搏"的古代摔跤的名称就是表示“相搏、相扑"的意思。

秦汉时代对拳法和武艺技术很重视。特别是角抵,还可叫做“相抵"“角力"“角技艺"等名称,对于古代摔跤来说,更是锻炼摔法体力的一种身体技法。从以上来看,古代摔跤的“手搏"和“相搏"“相扑"“角抵"只是不同时代的称呼,作为一个意思来使用。

从古代摔跤叫做“角力"“角抵”“角力戏"“角抵戏"“手搏"“相搏”“相扑"等多种名称使用来看,当时自卫武艺和军事训练同样发展。对于格斗武艺的称呼,可以灵活使用“手搏”“相搏"“相扑"“角抵"等用语,从中可以看出,并不表示某种特定的武艺的意思。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够派出叫做世兵制的世袭军人。这样的环境是古代摔跤能够发展的一种基础。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角抵使用的综合格斗技,以抓、拉的技术为主,因此可以从古典文献上能够看出来。特别是隋唐五代十国的摔跤的身体活动的名称,在“角抵"“角力"“手搏"“相扑"中都可以叫做“相搏"

宋朝时代的格斗武艺,不仅使用“角抵"“相扑"“角力"“争交"这样的名称,也有女子力士参加这样的大会。辽金元时期的格斗武艺,不仅使用了角抵人才的选拨机制,也有女子力士的“跤手",特别是“相扑"说明的原文记事的内容。

现在学者所指的摔跤的“角抵"和“角力"的意思不同。确切地说,可以认为用拳头用脚踢的技法。曾有这样的记录,明代时期的格斗武艺,拳法和武技,互相具有不同风格的门派出现的时期,各门派有各自独特的方法、拳法和训练兵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到了清代,格斗武艺不仅盛行,满族、蒙古族的格斗武艺也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在战争中产生的“角力"技术的方法接近于最原始的摔跤技术,在日后生活中,出于实战、表演的不同需求逐渐发展成不单单是利用自身力量相互制约的技术,而是发展成以小制大,斗智类的早期中国古代体育。

在先秦时期,角力就己经成为一种武术技法,当代的皇上命令将士习武,看见角力同射御都是属于一种重要的军事训练的技能。

先秦时期,“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项目,用于提升军事战斗力的功能。原始的角力被称为“相搏"“搏"“戏"等,含义较为宽广,“相搏"“搏"“戏"是指不使用兵器、器械,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或兵器,单凭自己的力气与技术将对手打倒在地,比拼的是力量。这与现代社会所称的格斗技法相似。

“角力"不仅适用于军事训练,同样适用于休闲娱乐。秦统一全国以后,将角力更名为角抵,这一时期民间武器被收回,在民间角抵这项运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角"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战争、以自身力量向敌人抗争,在这过程中逐渐有了技巧、方法。

角抵作为古代竞技类体育,是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关于角抵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军中的“讲武之礼",是在军队武术操演和竞技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种是认为源于民间的蚩尤戏。

角抵的历史资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蚩尤族与黄帝战争时,蚩尤族头上长有角,用角去抵御敌人,后来就形成了角抵,这就是角抵的雏形。角抵又称为“百戏",也被称为“角抵戏"融合了戏剧、与歌舞等元素,成为群众基础较强的休闲娱乐活动。

根据1975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秦代漆绘木篦足够表明,角抵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

汉代,角抵戏作为展示自己国家的威严与特色,成为了一种迎接外宾的文化形式,在邻国朝鲜及日本影响较为广泛。到了晋代,“角抵"也被称之为“相扑"。这时候除了角抵增加的舞蹈,歌舞等形式外,在角抵规则上踢打功技术方法没有取代。

但随着隋唐时期将角抵规则方法升级,为了提高安全、将踢打动作废除,倒地即输。由于角抵规则的升级,角抵的技术方法也随之升级,逐渐演变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摔跤。中国古代摔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汉代民间非常流行的“角抵戏"。

角抵戏在丝绸之路沿线下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吸收了中外各民族的杂技、幻术。特别是西域各国的杂技,汉人兼收并蓄,让角抵戏日益完善。

中国古代摔跤的广泛传播

上古时期在朝鲜半岛,对古代摔跤的资料无法查阅,但我国的《述异记》记有:“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9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间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角9,汉造角9戏,盖其遗制也。

"汉代流行的角抵戏,是从蚩尤与黄帝战斗时,角抵人的传说和秦汉间头戴牛角相抵的民间娱乐活动发展而来。

朝鲜三国时期,在比较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历史资料中来看。有关于古代摔跤的资料有两种,一是中国的《后汉书》;二是朝鲜半岛资料申采浩《朝鲜上古史》。从中国的《后汉书》记载,中国汉代皇帝为欢迎扶余国皇帝在访问自己国家时,在城门展示角抵戏,以示威严。此后邻国的皇室访问他国家时,都会有角抵戏这种欢迎的形式。

朝鲜半岛摔跤学者认为,申采浩《朝鲜上古史》记录中有“喜",有着类似韩语摔跤“川"的类似发音,同时与中国的角抵戏相关联来记录。朝鲜半岛有关学者,利用中国战国时期角度铜牌来推测,其进行角抵比赛的姿势与今天朝鲜传统摔跤及其相似。

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唯一可以推测那一时期摔跤曾在朝鲜半岛开展过的证据是,在今集安高句丽的古墓中角抵墓的壁画。朝鲜半岛学者认为在高句丽时期,摔跤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推测显然有些不合理。

通过大量搜集,中译朝鲜半岛的文献,结合中国同一时期历史文献中发现,在那一时期中国的摔跤己经结合了西域幻术等环节将角抵逐渐发展成为了角抵戏。在汉代,由于汉武帝的喜爱和倡导,角抵戏盛行起来。

汉武帝曾喜爱角抵戏,汉高祖刘邦时,建平乐馆上林苑尚未央宫将其扩建增修。京师民众都会到皇家宫苑观看角抵表演。可见角抵在民间及皇宫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角抵便成为了一种时尚,大臣官员们便习起角抵来。

日本相扑是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它源于力量的较量和斗争,是人类格斗本能的体现。自古以来,世界各地都有与之相似的运动。

日本相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故事记》(712)、《日本书纪》(720)中关于比试力量的神话、以及宿祢和蹶速的天览之赛的传说。在古代,相扑在日本是作为占卜本年农作物收成,而每年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之后成为宫廷的仪式持续了约300年。

《后汉书·夫馀国传》记载:日本国王来华受到招待的情景:“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李季芳在《中国古代摔跤》说,汉代用角抵戏欢迎外宾,使角抵戏得以辗转外传,日本的相扑即是西汉时期传入的。

《盐铁论·崇礼》中记录了汉昭帝时用角抵戏招待外宾,曾遭到贤良文学非议的情况,他们认为“角抵诸戏,炫耀之物,陈夸之始,与周公之待远方殊”。作为“岁时来见献”的外国宾客一楼人,受到角抵表演的款待,耳闻目睹,把这项活动带回东藏。

由于角抵之名难懂,采用了春秋以来就有的俗称相扑,并沿用至今。事情的始末,大致如此。日本学者今村嘉雄撰《日本体育资料年表》引用日本书籍《相扑之始》的资料,表明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那么西汉初传去的相扑,经过数十年的传播,然后被定为宫廷表演的一个节目,完全符合实际。

中国古代摔跤的增值与变迁

通过整理分析中国古代摔跤资料与朝鲜半岛与日本的资料。在汉代,中国古代摔跤以角抵戏的形式传播至在朝鲜半岛及日本。“角抵戏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军中的讲武之礼,是通过军队操演和竞技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二是源于民间的蚩尤戏。”

西汉时期,角抵戏作为迎宾的欢迎仪式,初次展示在外国宾客的眼中,其目的与现代的阅兵仪式是相同,是扬国威、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重要仪式。

汉代的角抵戏对开通朝鲜半岛及日本的海上航线奠定了基础,同样也奠定了友谊之路。在这一时期,中国将具有代表性的摔跤文化传入到朝鲜半岛及日本,中国也获得经济上与文化上的受益。

在中国古代摔跤的推动下产生了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文化相互交融。“《日本书记》记载天皇(642年)为了接待古代朝鲜百济国使者,召集了宫廷卫士举行相扑竞赛。角抵接待外宾的形式己成为一种流行,也是中国古代摔跤文化交流的缩影。

朝鲜半岛与日本接受中国古代摔跤文化并非偶然,中国古代摔跤自战国时期发展至汉代,出于不同需求摔跤的技术己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观赏性与技巧讲究以小制大的技术要求,融合了中国独特文化。无论是中国武术还是摔跤都要讲究“巧”的技术要领。

这一类技术在国外的历史资料中很难看出。接受中国古代摔跤文化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认可。无论是摔跤的技巧与摔跤融入的西域文化都彰显着中国综合实力。在战乱纷纷的时期,角抵项目有着彰显威严,是避免战争与表示友好携手发展的寓意。可见中国古代文明是引领东亚文明的先行者。

结论

中国古代摔跤文化传播与影响是朝鲜半岛及日本不可忽略的,近些年,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得以转变,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国古代摔跤是留给更多年轻一代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金青云著·中国朝鲜族体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79

王维月,金中铉·中国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2):84一85

栾桂芝,贾瑞光·朝鲜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传承[J]·大连民族学院报,2010(4):303一305

藤川诚胜·关于相扑史的考察[J]·体育研究,1984(8):26·

小唐,林春,李重申·丝绸之路岁时节日民族体育图录[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7:38一3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朝鲜半岛   日本   摔跤   中国古代   相扑   武艺   汉代   中国   时期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