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上毛主席像已挂73年,还要挂多久?早在1980年邓公便已解答

天安门广场,一座宏伟庄严的建筑,在风雨中屹立了600多年,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变迁。如今,它不仅成为一个景点,也成为我国的象征,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每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我们都会看到毛主席的巨大肖像。新中国的先驱,在这个繁荣的时代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仿佛从未离开过。

现在毛主席的画像已经挂在天安门广场70多年了,你知道毛主席的照片会挂在天安门广场多久吗?除了毛主席,天安门广场上还挂着谁?

天安门广场的照片

很多人一直认为毛主席的肖像只挂在天安门广场上,但事实并非如此。天安门广场的墙上有十几个人物的肖像,其中包括一个外国朋友。

第一个把肖像挂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民国初年,袁世凯以卑鄙的手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迫使孙中山退位,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两年后,为了满足他称帝的野心,他制作了一幅悬挂在天安门广场的巨型肖像来赞美自己。

然而,袁世凯的统治终究是不受欢迎的。就在照片上映的第三年,袁世凯随着他复辟的野心被推翻了。但当时情况混乱,没有人有时间管理挂在城墙上的肖像。

直到1928年,袁世凯的照片才被摘下来。天安门广场的肖像迎来了第二位主人孙中山先生。当时,在肖像旁边,孙中山先生委托后人“革命还没有成功,同志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

不幸的是,在那个山川破碎的时代,即使是孙中山先生,他的肖像也注定不会长久。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件,天安门广场的孙中山肖像也被日本军队摧毁了八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三幅人物肖像和蒋介石肖像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上。和袁世凯一样,蒋介石的统治也不是正确的方式。毕竟,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是失败的。随着解放战争的失败,蒋介石的肖像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被摘下。

1949年2月12日是中国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新中国即将迎来黎明。最幸福的是北平的人,他们刚刚迎来了北平的解放,家家户户都在灯火通明。

尽管清晨北风寒冷,20多万人自发地涌入天安门广场,踩着高跷,扭着秧歌,举办了各种艺术表演。解放军士兵们在广场上排起了整齐的队伍,手里拿着钢枪。他们精力充沛,姿势活泼。

天安门广场也迎来了一种新的气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肖像首次出现在城墙上。当时有八幅挂着的肖像,中间是毛主席,两边是朱德总司令、周总理、刘少奇、任、林彪、聂荣珍、叶剑英。

左边的四位领导人和毛主席是当时中央五大书记,右边的三位领导人是当时的两位指挥官和北平市长。同时,这也意味着北平结束了漫长的夜晚,迎来了新的生活。

1949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胜利”12周年,天安门广场的城墙又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墙上只有两幅肖像,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这是天安门广场上最后一幅多人肖像。

毛主席是共产党领导人和新中国创始人,朱总司令是新中国军队的创始人。他们的照片挂在城墙上,显示一个全新的中国即将到来。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全国庆祝,一幅巨大的毛主席肖像悬挂在人们面前。这幅肖像本来是想请徐悲鸿画的,但徐悲鸿觉得自己不称职,所以他推荐了另一位绘画大师周令钊。

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仅凭资历和经验,年轻的周令钊无法与徐悲鸿相比,但后来证明徐悲鸿的眼光确实准确。接到这个任务后,周令钊非常激动,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日夜研究毛主席的照片。饿的时候吃两口泡菜和馒头,渴的时候喝两口开水。在天安门广场画了一整天,最后在国庆节前画了毛主席的肖像。

肖像中的领导面带微笑,穿着简单,但非常庄重。原来,这幅肖像是延安主席的照片,在周令钊出色的画作下栩栩如生。整幅肖像高6米,宽4.6米,由多个铁皮拼接而成。后续的尺寸从未改变,一直使用到今天。

此外,除了在天安门广场悬挂中国画像外,还悬挂了一位外国朋友的照片。他是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同志于1953年因病去世,消息很快传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多次援助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仅有战争期间的军事援助,还有外交援助,使新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封锁下度过了艰难时期。

为了表达对斯大林同志的哀悼,全国上下哀悼了三天,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的肖像被斯大林短暂取代,以表达中苏之间深厚的友谊。斯大林也成为唯一一位挂在天安门广场的外国领导人。

多次更换画像

虽然毛主席的肖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毛主席的肖像不仅经常被更换,而且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被群众质疑失去了耳朵,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1950年劳动节毛主席的画像再次被替换。这一次,与过去不同的是,它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左辉和张松鹤协助绘制的。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辛莽就以其高超的绘画技术得到了党的一致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北京人民工作室副主任。毛主席肖像的主要作品可以说是值得期待的。

作为新中国的先驱和党的领导人,毛主席在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人们希望他的肖像不仅像毛主席本人,而且展示他的精神和气质,使他更符合人们心中的辉煌形象。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

为了值得大家的信任,辛莽开始到处收集毛主席的照片,把它们放在一起,仔细观察毛主席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试图在脑海中反映每一个细节。最后,经过层层筛选,辛莽选择了毛主席的免冠照片作为绘画参考。

因为肖像要挂在天安门广场,所以你必须画毛主席的正面照片。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三维,展现主席的宽容,辛莽选择让毛主席的脸稍微斜一点,眼睛稍微向上一点。但从视觉效果来看,毛主席的耳朵被隐藏了。

画画时,左辉、张松鹤站在脚手架上画画,辛莽在稍远的地方观察指挥。经过几个人半个月的努力,毛主席的肖像终于达到了预期。

为了使肖像更符合每个人的审美观,辛莽还特别邀请了一些艺术界的朋友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几轮修改,我终于在劳动节前夕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中央领导人看完后大加赞赏。

1950年国庆前夕,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天安门广场重新安排。由于现在正处于和平时期,毛主席的肖像不再适合战争时代。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肖像经历了新的变化。肖像中的毛主席将不再穿军装,而是以更接近群众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一次,主笔画家仍然是辛莽,同样使用了免冠微侧面,但这一次,辛莽等人更注重表情的细节。毛主席的眉毛更聪明,脸更有爱心,使领导的形象更加生动。

1952年国庆节,毛主席的肖像需要再次改变,绘画任务落在了张振仕身上。当时,张振仕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绘画技巧非常出色。经过中央政府的层层审查,他最终成为了毛主席肖像的全职画家。在接下来的11年里,毛主席的肖像都是由他完成的。

张振仕接到任务后,离国庆节只有十多天了。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他不得不把自己关在一个临时工作室里,日夜工作。当时,北京正处于冬天,天气很冷。张振仕经常在晚上手脚冻僵,甚至很难拿笔。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张振仕也在国庆节前完成了任务。随着起重机主人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了两吨重的肖像,肖像终于见到了世界。当时,这幅肖像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被称为最接近我的画。

1963年,毛主席的另一幅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仍由张振仕主写。只是在1967年的这个特殊时期,这幅画像受到了最大的质疑。

肖像中毛主席的脸也是侧向群众的,导致只能看到左耳,左眼相对偏上。这说明毛主席“偏听偏信”,对领导形象损害很大,迫切需要新的毛主席肖像。

只是从1964年开始,张振仕就没有时间为毛主席画画,因为学院里的事情。经过当时领导的讨论,他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油画大师王国栋。

王国栋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并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油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为他将来画毛主席肖像时将两种绘画技术结合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如果你想画一个好人,你必须仔细观察他自己。为了观察毛主席,当时领导特别批准了王国栋,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讲话。每次毛主席在城墙上说话,王国栋都站在金水桥附近仔细观察。

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王国栋在前辈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自己的画。王国栋借鉴了自己的优势后,选择了毛主席微微的脸,眼睛看着前面的正面照片作为模板,更庄重地展现了主席的形象。

在绘制肖像时,王国栋采用了西方的油画技巧,并结合了自己的民族绘画技巧,使绘画的颜色更被接受。在表达方面,王国栋也注重毛主席眉毛之间的描绘,使角色看起来更聪明,充满领导力。

最后,1967年10月1日,王国栋画的毛主席肖像挂在天安门广场。这个版本的毛主席肖像被用作标准肖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没有改变,一直被使用到今天。无论你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哪个位置,主席似乎都在看着你。

严格的肖像标准

经过多次变化,毛主席的画像终于确定了,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必然会损坏画像。因此,自1966年以来,毛主席的画像每年都会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都有严格的标准。工作室的条件、绘画材料和标准都很严格,甚至画家的身体状况也必须很好。

与其他肖像不同,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肖像有一个特殊的工作室。这不仅是为了方便运输和悬挂,也是因为绘画所需的特殊条件。

这个独家工作室位于天安门广场城墙后面。这是一个近100平方米的铁棚,有三层楼高。全铁结构主要为防火设计。顶部是半透明玻璃,自然光均匀地从上面洒下,明亮而不阳光直射在画面上。

经过几次改造,工作室增加了空调和许多吊装设备。工作室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梯子,有两层楼高。它过去是木制的,但现在它被改为电动升降机,为画家节省了大量的体力。

绘画前,画家会收集足够的资料,充分研究毛主席的时代背景,甚至准确研究主席的年龄、肤色和服装颜色。主席每一个场景的典型动作也要牢记在心,要贴近随和,不失威严。

画家画画时使用的画笔、颜料、画布也有严格的标准,一点也不粗心。起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这么大的完整画布,只能用几块画布拼接而成。虽然尺寸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图片上的褶皱严重影响了美观。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国栋还去哈尔滨亚麻厂和天津地毯厂寻求帮助。后来,许多单位联合编织了这种超宽的画布,以确保肖像的美观。

对于画家来说,他们手中的画笔对绘画质量影响很大,所以画毛主席画像的画笔是北京的画笔厂专门生产的。为了保证绘画质量,画笔厂还专门询问了画家的意见,反复改进画笔。

对于油画来说,颜色是最精致的,为了达到最大的还原度,那么颜色必须是准确的。北京的夏天很热,太阳很热,明年的画会褪色。因此,肖像不仅需要每年更换,而且需要使其褪色时间不那么快,毛主席的肖像使用了一种叫做“中国银珠”的高档颜料。

主席画像的画框也是专门做的,最早是五合板和铝做的。北京夏天雨水多,一旦潮湿,画板就会变形,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当时,王国栋将铝合金板放在五合板后面,大大改善了画面的变形。随后,90年代对画板进行了调整,将新画板改为平面玻璃钢压板,显著提高了画面效果。直到2010年,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对新画板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的肖像巨大,是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肖像。整幅画高6米,宽4.6米。画面中面部特征的比例是普通人的20倍。画家不知道每天有多少次上下梯子,身体状况几乎甚至不能上梯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徐悲鸿   斯大林   天安门广场   北平   天安   画笔   肖像   画像   门上   城墙   新中国   北京   中国   画家   多久   主席   领导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