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泡面1999元?深圳“天价泡面”冲上热搜,如此“炫富”我看不懂了……

3元一包的泡面大家都吃过,但是,1999元一桶的泡面你吃过吗?

这两天,一条“如何看待山姆泡面桶被炒至1999元”的话题,在热搜霸榜许久,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加起来已经达上亿。

事情还得从前几天的深圳说起。

6月29日,深圳最大的山姆旗舰超市开业。

为了庆祝开业攒人气,他们推出了一款高达45厘米,一个成年人都难以环抱的“巨无霸”方便面桶,定价168元。

不光限量促销,并且还限购,一人只能买两桶。

当然,这么大的“巨无霸”里不可能只有一碗面,大桶也仅仅是个包装,里面装了24桶普通大小的杯面,平均下来,其实一小桶的价格也就和普通泡面差不多。

然而,正是因为它限量又限购的设定,瞬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球。

直接导致这款泡面身价倍增,竟然到了一跃成为“奢侈品”的地步。

为了抢到这款限量版巨型泡面桶,不少人在超市开业前一个小时就在场外排起长龙,超市里更是人山人海。

停车场直接被挤爆。

甚至有人为了排队吵起了架。

巨大的人流量让超市工作人员都应接不暇,只能拿着喇叭在门外大喊“场内人员已满,需排队等候30分钟”。

更夸张的是,黄牛们也趁势哄抬起了价格。

在某些平台上,这款泡面的价格已经被炒到500元—800元不等的价格,最高的甚至卖到了1999元。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吃了又不能成仙,谁会花这么多钱去买20多桶泡面外加一个巨型泡面桶啊?

然而没想到的是,即便价格已经相当离谱,这款“面中巨无霸”仍是供不应求。

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抱着大桶打卡炫耀和求代购的人。

看到东西这么好卖,让很多黄牛甚至直接摆起了架子,明确表示不包邮不议价,先到先得。

很多网友对这种跟风的迷惑行为表示不解,甚至还有人说,前段时间不是还在抵制山姆吗?

忽然想起前两天,上海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某著名奢侈品品牌与上海的几家咖啡店搞起了联名书店,只要买两本书,就可以送你一只印着品牌logo的帆布袋。

听着好像挺值?

然而现实却是,书店里卖的也是该品牌出品的书,最便宜的一本也要将近300元。

也就是说,想拿到这个除了logo之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在外面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买到的帆布包,在书店里最少也需要花580元左右。

有了泡面桶的“前车之鉴”,你一定也能猜到帆布包的结果。

没错,在上海30多摄氏度的炎热天气和阳光的暴晒下,无数年轻人以“全款拿下人生第一件LV”的名头排起了长队。

没排上的,也纷纷跑去黄牛那里,用更高的价格交上一笔“智商税”。

一个简单的帆布包,从580元被炒到700元。

即使价格再高,也难以阻挡人们的热情。

一张收银小票显示,有人甚至为了拿到帆布包,花880元买了两本书。

买下帆布包之后,他们就忙不迭地拍照发朋友圈。社交平台上,也有人展示自己集齐了所有颜色。

面对这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社会乱象,《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称:“又蠢又穷又虚荣。”

什么意思呢?

真正的有钱人会花几百块钱排几个小时的队,去买这样一个布袋子吗?根本不会。

媒体点评的这句话虽然狠了点,但确实也有那么一些道理。

168元的泡面桶和十几块钱的帆布袋,本来就算不上什么“奢侈品”,花大价钱买下它们的人,不过是想通过这些东西来炫耀,凸显自己“精致”的身份地位。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反而给自己贴上了“又蠢又穷又虚荣”的标签。

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

真正有钱的人,真正喜欢奢侈品的人,根本不会买一个帆布袋买一桶泡面就忍不住昭告天下,这样的行为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

Ted演讲《诚实面对自己的金钱问题》中,Tammy Lally曾提出一个概念,叫“金钱羞耻”。

“金钱羞耻”是指:

把自我的价值等同于向外界展示财力的价值,把“精致生活”等同于“金钱生活”。

简而言之,就是我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很贵,所以我很“贵”,反之若是我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很廉价,那么我这个人就很廉价。

他们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自己买的东西的价值,而当自己买的东西价值不高的时候,就会产生羞耻感。

于是,很多人买不起真正的奢侈品,就趋之若鹜地买一个几百块的帆布袋。有些人即便消费不起高端的奢侈品,也要透支信用卡继续“打肿脸充胖子”。

这届追求“精致生活”的年轻人到底有多疯狂呢?

根据时尚商业媒体Jing Daily在2021年的报道,全球约10%的奢侈品消费出自Z世代之手,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则达到了15%。

而与之对应的是,尼尔森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显示,中国有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但这之中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在当月内还清。

之前网上有一句话,叫“买鞋敢花一两万,出门只吃盖浇饭”,道尽了许多追求“精致”的普通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一些年轻人拿着3000元的工资,为了不被别人看扁,靠着贷款买来的奢侈品在朋友圈和别人面前过着30000元的生活,还自以为鹤立鸡群。

古语有云:“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虚荣不仅不会使人变得更精致,相反,它更多时候带来的往往会是一出又一出悔恨终身的悲剧。

2019年5月28日,珠海一名27岁的女孩烧炭自杀。

她的母亲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女儿,会突然选择离开人世。

直到她在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发现了大量的信用卡,一共有14张。

她妈妈猜测,这14张信用卡或许就是压垮她的真正原因。

14张信用卡全部为欠款状态,多的有欠25万元的,14万元的,少的有欠几千一万块的,林林总总加起来,负债多达87万元!

而这个女孩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3000多块钱,每个月的账单基本都是分期和各种扣费项目。

整整87万元,如果是在不算太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已经足够全款买下一套房。

但这个女孩换来了什么呢?

20多双四季的鞋子,一些甚至来不及开封的手提包,各种大牌的化妆品、衣服等等。

其中有些她根本用都不用,只是变成了一种“符号”,象征性地放在她的房间。

最后这满屋子的奢侈品,全都变成债务压在了她的肩上,愈发沉重,重到她不得不选择轻生来了结。

女孩已经去世了,可是她买下的那些名牌包包却还没有开封,想到这一幕我忽然觉得讽刺极了。

很多人强行用奢侈品去装点自己的门面,殊不知,最终它反而会成为累赘和压力,反噬自己。

“假精致,真虚荣”的生活,既没法让你在人前显贵,也换不来奢侈品品牌对你的尊敬,除了一丁点短暂的满足感和越来越多的负债,它什么也无法带给你。

最后,只会越陷越深,成为欲望的奴隶。

还记得不久之前,一段疑似某奢侈品集团高管的电话会议内部资料在网络上疯传。

资料中以年收入划分客户群体的言论,让无数花费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钱,去买奢侈品的人集体破防。

有些人以为自己能够通过买奢侈品实现“尊贵生活”,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根只是奢侈品品牌眼里的“无收入”人群。

说到底,商家真的不关心你是不是活得“很贵”、很“精致”。

若是让自身的价值等同于使用东西的价值,这样的人无疑是最愚蠢的。

忽然想起这次上海LV帆布袋事件里,有一个细节特别触动我。

媒体@新外滩的记者,在现场报道和采访时,遇到了几个放暑假的小学生。

他们非常好奇咖啡店前排队的长龙,于是向记者询问他们在干什么。

听说他们是为了“买书”之后,几个孩子更感兴趣了,连连追问是什么书这么好看。

这一幕,让记者相当唏嘘:排了这么久的队,真正单纯想看书的,居然是几个上小学的孩子。

作者秋小愚曾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朋友是某公司老总,有一天,她被这个朋友邀请去参加聚会。

到了现场她才发现,所有人都打扮得特别精致,整个场面珠光宝气,光彩夺目。

而朋友,则是随意地骑着自行车,穿着简单的T恤加牛仔裤,甚至没怎么化妆就来了。

即便如此,参加聚会的人仍然都是竭尽全力在她面前表现,把她夸出了花,因为她是全场的“实力”所在。

所以你看,当一个人的自身实力足够被认可时,其实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包装,因为一个人本身的实力和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衣服、鞋子、包包都分品牌,其实人也是有品牌的,你应该不断去打造自身的品牌,而不是迷失在商家的各种套路和营销手段当中。

一个人真正的贵气从来都与外物无关,而是要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穷不会让人看扁,爱慕虚荣才会。

买得起奢侈品,只能说明你是个有钱人。买不起奢侈品,也不过就是说明你是个普通人而已。

做一个普通人并不丢脸,真正丢脸的,是那些明明拿着公交卡,却非要去刷法拉利车门的人。

参考资料:

微博:@南方都市报 @新浪热点

抖音:@潮视频

搜狐:@新外滩《为LV在街头烈日下排队的年轻人,只是买椟还珠?》

腾讯新闻:@甜小娱儿《魔都市民争抢580元奢侈品帆布袋,揭示“又蠢又穷又虚荣”的现状》

微信公众号:

@躺倒鸭《上海排队疯抢“最便宜LV”!一个帆布袋要花880……》

@顶尖广告《山姆这瓜太大,有点接不住了》

作者:桌子。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泡面   山姆   巨无霸   帆布   深圳   奢侈品   虚荣   精致   年轻人   价值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