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停用、遭8760万天价罚款、变相裁员…知网改革前途未知

2022年,知网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中科院停用、涉嫌垄断、8760万天价罚单……一时间,知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进入2023年以来,知网已“低调”多时,直到最近“降薪裁员”的消息曝出,才再次引发了舆论关注。有人好奇:被罚款8760万元的一年后,知网经营状况究竟如何?在严格监管下,知网又将怎样寻求破局?

2022年被罚8760万元


2022年4月,一则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指责知网每年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让中国科学院无力承受,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知网已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此事一出立刻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大众开始逐渐意识到,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的知网,似乎已经膨胀到开始阻碍学术的发展。

2022年12月26日,历时七个多月的调查之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知网反垄断处罚终以8760万元的罚款尘埃落定。市场监管总局还责令知网停止独家合作行为,不得限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等与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展学术资源合作,且应以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价格销售数据库服务。同日,知网发表声明表示对该处罚决定公司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同步推出行业非独家合作模式、降低销售价格、完善稿酬支付办法等15条整改措施。

被处罚一年后,知网变相裁员

近日,据多个媒体报道,知网多位员工称知网于今年5月擅自调整了工资结构,并大幅度提高了绩效工资在其中的占比。有员工指出,此前每月绩效工资占比不超过5%,如今在调整后已被提高至50%。此举导致员工实发工资明显减少,人均降薪幅度基本都在1000-2000元不等。”

该报道指出,早在今年2月,知网便开启了一场全员竞聘,称以此增强组织活力。而据员工描述,所谓的全员竞聘,相当于现有员工全体下岗,公司将资源打散重组,之后员工按照新的岗位和人数要求重新竞争上岗。据悉,新的岗位数相较此前有所减少,部分部门也被合并。原本的通知也给出了“保底措施”,没有竞聘成功、进入待岗状态的员工会进入三个月的内部活水期,这三个月公司将继续向员工支付工资。还有很多知网员工称,2022年年终奖迟迟未发,甚至连原定于今年2月便公布的考核结果也迟迟未见到。很多员工在网络上愤愤表示:“我看知网是想要我们员工把这8760万元罚款出了。”2022年8月,知网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肖宏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曾披露,公司总人数约4300人。然而,据内网通讯录人数显示,截至6月13日,知网仅剩3877人。

毛利率下降,不及2005年水平

知网降薪裁员事件让网友不禁质疑:“知网没钱了?”

翻阅知网近年财报可知,近期业绩虽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确实凸显出严重问题。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财报显示,2020及2021年度,同方知网分别实现营收11.68亿元及12.8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3.93%和53.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及1.94亿元。至2022年,知网北京实现营收12.51亿元,毛利率为43.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69.65万元;分拆出的知网数字出版业务年内营收4.64亿元,毛利率为40.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9.12万元。两项业务相加,其营收不降反升,净利润似乎也仅下降一成。但也可以看到,2007年-2021年,知网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但2022年,知网毛利率甚至不及2005年的水平。

作为知网的母公司,2022年同方股份共计实现营收237.61亿元,同比下降了16.5%;其中,营业外支出共计8891.7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127.2万元同比增加了73.4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一指标的明显变化,同方股份直截了当地表示,主要由于年内子公司知网北京、知网数字出版支付行政处罚所致。可见,此次处罚给其母公司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内部人事调整不断

艰难转型砍掉170余个项目

“暴利”模式被监管整改后,如今的知网毛利率下降至不及2005年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次裁员降薪事件或可看作知网在目前的发展瓶颈下正在艰难求变的信号。

知网在涉垄断案后不到一个月,就出现重要人事变动。2022年6月1日,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显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经理由王明亮变更为刘长欣。与此同时,王明亮还卸任了另一家知网关联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经理,均由刘长欣接任。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工商变更信息

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商变更信息

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据悉,王明亮是知网的创办者。对于王明亮离任原因和离开后去向,知网并未公开作出声明。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显示,截至目前,王明亮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而王明亮的接任者刘长欣在此之前没有出现在任何与知网相关的公开报道中。知网员工陈先生表示,刘长欣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曾任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据《中国能源报》报道,2021年12月,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刘长欣参加了第三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除此之外,刘长欣在中核的任职经历再无更多公开信息。2019年底,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股东变更为中核资本。截至2023年3月,中核资本持有同方股份30.11%的股权。

知网的改变还在持续。2022年6月24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另据知网员工表示,同一时间,中核也入驻知网进行整改,包括组织业务调整、人员调整等,其中有部分事业部总经理,从管理百人的规模降为普通市场经理。调整很快从管理层波及到普通员工。据员工透露,2023年1月,同方知网内部曾发布通知,更换人力资源副总监。紧接着2月同方知网就发布了新的薪酬标准,开启了全员竞聘上岗模式。再接着就是“降薪裁员”的消息曝出,知网再次被推向聚光灯下。

裁员或许早有预兆。5月4日,中核集团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了一则“中国知网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采购公告”。一周后,北京一家劳动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中选,其官网简介写到:帮助企业预防和处理危机员工关系。上述知网员工表示,被裁员的同事正是由这家法律机构出面谈判。

除此以外,据知网员工透露,知网近期关停并转了大量项目,去年12月,同方知网内部就发布了第一批下架产品清单,今年3月就有近70个项目被关停、合并。

去年12月关停、合并的产品共有103款,包括软件产品、行业平台、专题库等,业务方向十分庞杂,如青少年发展知识服务平台、糖尿病医院知识资源总库等等。今年3月关停、合并的第二批近70款产品也与之类似。有员工表示,知网目前成功的产品只有查重和数据库,其他很多产品其实并不盈利,甚至是赔本的买卖。“整个项目的流程,就是销售人员通过公司已有的产品,结合客户的需求来设计新产品,但我所涉及到的项目,都没有真正用到公司的数据。”在该员工看来,砍掉这些项目,从员工角度来看不是好事,意味着员工没有事干了,有被裁的风险;但从公司的角度讲是好事,因为确实实际用处不大。

与砍掉大量项目相对应的是,知网在自身优势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22年财报中,知网展示出了最新的发展成果:2022年度,在知识内容与服务业务完成了引文相似检索引擎的设计研发,引文链接匹配相似度准确率可达99%以上;在数据加工方面完成基于段落视觉特征和语义特征的通用自动标引深度学习模型搭建,数据正确率可达96%;利用NLP实体抽取技术,建立简介信息抽取模型,正确率达到万分之三,实现全自动智能化加工;数字阅读资源与品类实现规模化扩充,总库产品服务系统通过调整服务部署,增加服务隔离等方式;电子商务平台推荐服务在拾贝实验场景应用,已广泛应用到总库平台、研学平台等公司主营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人工智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新应用—农业智能知识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获批。承担的国家重点专项研发项目“精准公共法律服务支撑技术与装备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结题验收。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发布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5%~10%)榜单。

整改半年,效果如何?

有高校采购数据库价格下降9万

前文提到,知网发布5大方面15条整改措施。那么整改半年效果如何? 排在整改第一项的就是“彻底整改与期刊、高校的独家合作”。一所高校图书馆负责采购知网数据库的工作人员表示,采购过程中,没有听说知网方面提到任何独家合作协议。独家合作协议的模式被打破,也给知网带来不小的冲击。有员工透露,知网的数据库业务被同行如超星、万方、维普抢走不少。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许多知网数据库的销售人员自行离职。

整改第二项为“大幅降低数据库服务价格”。曾有媒体报道,知网的使用费连年上涨,许多高校都曾公开表示不堪重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和中科院。 知网称,会降低销售价格,用户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实际成交价格三年内下调30%以上。从目前的高校采购公告来看,有部分高校采购知网数据库的价降有所降低。如大连民族大学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项目成交公告显示,2023年6月的中标价格为96万元,而2022年这个价格为105万元,下降了9万元。但也有高校采购价未发生变化,如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3年和2024年度的知网数据库采购价格均为44万元。

除了数据库业务,知网也对另一项核心业务查重进行了整改。2022年6月,知网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价格为1.5元/千字,称定价不高于市场主流产品。在2022年12月的15条整改措施中,知网又重申了这一点。近日有2023届毕业生告诉媒体,毕业论文查重时,学校规定学生用知网查重,1.5元/千字,在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官网就可以购买,相比往届毕业生,在查重上的花费已经低了许多。 尽管如此,对于学生来说,查重仍是一笔不小的成本。陈小姐表示,自己和同学们还是倾向于一款免费查重软件,使用体验也不差。

发展瓶颈显现

知网未来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前,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产品长期垄断,多家院校也因高额服务费用怨声载道,也有合作的高校表示,知网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差、技术发展慢。2020年北大就曾发布报告称,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产品校内满意度不足60%。

在数字内容收录方面,知网所收录的内容较单一,该业务盈利也主要依托于学术业务,包括论文下载、查重等业务,但总体变现能力及途径均十分有限。在频繁的稿费争议之下,知网的资金链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

而今,独家合作的行为不再被允许,也不得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数据库资源,知网原有的学术垄断地位荡然无存。此时,之前潜在的问题都被放大,外部的竞争加剧,超星、万方、维普等多家抢占数据库业务,知网产品技术竞争力已有所下降。

尽管知识付费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接受,在当下万物共享的时代,学术文献已不再能够成为被个别企业垄断的“摇钱树”。这种局面下,知网也正面临着理清内部架构,处理舆论争议,寻找新发展路径的重压。可以看出,知网今后的变革之路还很长。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谭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同方   毛利率   知网   中科院   前途   员工   高校   数据库   业务   采购   项目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