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旷视科技CTO唐文斌:大模型将加快AI与机器人结合

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WAIC期间,由南方都市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办的“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论坛顺利召开,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唐文斌作为论坛圆桌嘉宾出席并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唐文斌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出席“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论坛。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由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的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剑客”共同创立的聚焦于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旷视构建了软硬一体化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而唐文斌作为旷视科技的首席技术官,他对如火如荼的AI趋势怎么看?大模型是否给AI解决方案的生成带来了大变革?

大模型将加快AI与机器人的结合

南都:你之前有个观点,认为强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实现的。现在“百模大战”很热闹,就目前的情况你是否认为是向强人工智能迈进了一步?

唐文斌:我觉得肯定是的,包括大语言模型和现在大家都在努力的多模态模型,都可以看到技术上的新变化。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里出现了全新思维链这样的涌现能力,非常惊艳。我们也看到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和技术正在出现。

至于“百模大战”,我觉得是个好事情,说明大家有关注到技术本身的发展,并且在这方面有所投入,也在积极探索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可能性。我个人感觉,大模型整体上还处在早期阶段,还没有给我们带来很直观的好用的产品。业界其实还在探索,希望先把技术能力建立起来,然后在To C和To B的场景中真正做出好的应用。To C的好应用应该是能够让我们使用的东西变得更加便捷,To B的好应用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产力,做到降本增效。

南都:你曾表示旷视会基于自身优势,把创新放在跟物理世界打交道的 AI应用上面,那么旷视现在有没有什么方便透露的新计划和有趣的新尝试?

唐文斌:我们有一块业务是在做仓储机器人的自动化尝试。我们发现仓库里确实有很多环节是可以改进,可以去减轻人的工作负担。我讲一下仓库里面的工作流程,比如说一辆车从一个仓库开过来,需要卸货,现在基本上是要人把货一箱一箱地搬下来,那么能不能有一个自动化的装置?不管全自动化,还是半自动化的人机结合的方式,去把货卸下来?再比如,货物卸下来之后怎么形成一个好的托盘区?其实我们去年的时候推出了托盘四向车这个产品,去实现搬运和分解。我们希望在添加AI的一些技术能力之后,能使得落地场景变得省人、省地、省钱、省心。

现在的算法还没有办法做到100%解决所有问题,像大模型也好,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一种copartner(合伙人)的能力,可以让AI技术成为人的数字助手。我们也想尝试如何让这样的数字助手跟机器人结合,也就是说客户未必需要这个机器人能够100%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可以跟人去互动,成为人的copartner。

AI成为人的数字助理

南都:现在大家可能会担心大模型会导致一些版权隐私和误判方面的风险,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建议来避免这样的风险产生吗?

唐文斌:首先我觉得像大模型这样的技术,基于它的特性,你说的这些可能风险其实是天然存在的。比方说,在公用云上你上传了企业的一些内部数据,希望它去学习这些信息并拥有知识库,然后提供一个好用的助手给你,但很难保证这些数据不会被别的地方使用,会不会有些信息会泄露。所以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去形成解决方案,像数字员工和企业助理这种产品形态,就是专有化的部署。所以在产品形态上可能会出现由一个具有通用能力的大模型,专有化部署加上专有化的知识库,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应用大模型。另外一方面,现在大模型还存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问题,在技术上可以做模型的校准、对齐,然后可以加一些后处理,就是说对它生成的内容怎么去进行一些判别。

我觉得这些问题固然存在,但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也包括在规范层面,只要共同努力,其实都是可以被克服的问题。不能指望新技术一出现就能够完美解决所有的问题。

南都:最后一个问题回到人,大模型的发展会取代部分人工并且造成失业问题,你怎么看这种走向呢?

唐文斌: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现在大模型发展了才出现,之前讲AI深度学习的时候,甚至是在发明汽车、发现电的时候,就有讨论和担忧有一些工作会被替代掉。但是追究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强的生产力工具,那么有些事情确实不太需要人通过原始的传统的方法去完成了。

我自己觉得不用太担心失业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去掌握工具,使其变成我们自身的能力,AI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来替代,而是来帮助。就是说原来一个人只能干一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能干10个人的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更强的生产力工具,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们会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在公司里也经常说,AI其实就是个工具,想发挥AI真正的价值,需要把AI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结合,它需要实现价值的闭环,以达成降本增效、体验增强的目的。

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机器人   模型   科技   人工智能   生产力   能力   数字   工具   产品   技术   唐文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