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主席在北戴河偶遇曾碧漪,责怪地问:你怎么不听我的话?

1949年年底,中国妇联主席蔡畅以及南雄县委的领导人,来到广东韶关产院寻找一名叫曾碧漪的女护士,表示要调她前往中央工作。

顿时整个医院都炸开了锅,而曾碧漪在收到通知后,却意味深长地说道,

“毛主席没有忘记我们,党组织没有忘记我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曾碧漪究竟有何特殊身份呢?

1907年,曾碧漪出生在广东南雄,原名叫曾昭慈,1923年考入广东省工业专门学校。

受到了革命思潮的影响,曾碧漪常常参加进步活动,并成为了党员。

而哥哥曾昭秀也是广东著名的革命志士,1925年省港大罢工,当时,古柏是广东省梅县学生联合会主席,曾昭秀是南雄学生联合会主席,两人在支援省港大罢工中的活动中相识,负责为哥哥打下手的曾碧漪也因此认识了古柏,并且成为了挚友。

但后来因为反动派的武装镇压,古柏不得不先离开了广州,前往江西寻乌领导农民起义。

而广东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昌起义失败,朱德 、陈毅率领起义军路过南雄 ,得知消息的 曾 昭 秀 和 曾 碧 漪 立 刻 下 山 迎 接 。短 暂 的 会 面 后 , 朱 德 留 给 曾 昭 秀 9 条 步 枪 , 那 是 朱 德 当 时 能 给 的 最 大 支 持 。然 而 , 朱 德 、 陈 毅 刚 率 起 义 军 离 开 , 反 动 派 便 在 南 雄 开 展 了 大 屠 杀 。 南 雄 县 委 马 上 将 打 散 的 赤 卫 队 重 组 , 曾 碧 漪 作 为 县 委 妇 女 部 长 , 带 领 妇 女 扛 枪 参 加 了 战 斗 。不 久 后 , 曾 昭 秀 和 曾 碧 漪 带 领 赤 卫 队 杀 了 回 来 , 处 决 了 反 动 团 长 , 还 成 立 了 南 雄 县 苏 维 埃 政 府 。

但几经周折博弈,南雄赤卫队遭受了敌人的攻击,损失严重,与此同时他们还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曾昭秀为了保护妹妹的安全,开始独自寻找党组织。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组织的消息,上面有他的好朋友古柏的报道,原来古柏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于是,曾昭秀先找到古柏之后,古柏很惊讶,他没想到他俩能在此时相遇。得知南雄党组织被摧毁,古柏帮助曾昭秀重新与组织取得了联系。

在护送途中,山匪跳出来拦截了他们的去处,山匪头子看上了曾碧漪的美貌,想要把她带回去做压寨夫人。其中一个比较机灵的红军战士站出来说:“这是古柏的未婚妻,我们把他们接过来就是结婚的。还请看在古柏的面子上放我们走吧!”

山匪一听是古柏的未婚妻,立马就放了行。因为在当时都流传着古柏的英雄事迹,山匪对古柏也是非常地尊敬,还亲自为他们送行。也许是怕对方觉得有些冲撞,土匪拿出30块大洋,说是给古柏和曾碧漪的贺礼。

加入游击队后,曾碧漪成了百来人的队伍里唯一的女性。

平时她是温柔的文化教员。

发生敌情,她便化身勇敢的战士。

不知何时起,曾碧漪就成为队伍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也变成古柏心头那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有情人的心终于紧紧连在了一块儿。

很快,游击队战士,甚至附近村里群众都晓得了二人恋情。

有一天,曾昭秀跟古柏说:“你们早点把婚事办了吧。”

当然,“催婚”的不止大舅子一人,连毛主席都参与其中。

毛主席得知了古柏和曾碧漪的事情,对两个人的婚姻是十分支持的。

知道他们要结婚后,还特地表示,为了打破包办婚姻的旧思想,古柏又是领导干部,干脆办一场当下流行的结婚仪式,起到表率作用嘛!

知道毛主席的意思后,曾碧漪夫妻当然没有不同意的,能得到组织的支持认可,他们是开心的。

于是在毛主席他们离开后,他们便举行了一场当下流行的结婚仪式。

写请帖告知了不少亲朋好友,还写了结婚誓词。

1930年5月,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红四军攻克了寻乌县城。当时,党内和红军中的部分同志有些盲目乐观,认为全国的革命高潮就要到来。

针对这一现象,毛主席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这就是著名的“寻乌调查”。

在这次调查之后,古柏跟随毛主席来到了瑞金,担任红四军的前委秘书长。

而曾碧漪也一同前往前委,担任毛主席的秘书。要知道,这还是毛主席身边的第一个女秘书,而曾碧漪在这份工作上的表现也丝毫不逊于其他人。

从1930年到1933年,她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年,得到了毛泽东的好评,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时候,两人的关系不像上下级,而是朋友。

可在1933年,党内形势发生转变,毛泽东因为路线问题被整顿,作为“毛派”的古柏等人也大受影响。

曾碧漪当时已经不在前线,也不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然而这桩事还是涉及到了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开始长征,古柏和曾碧漪都奉命留守。起初两人还能经常见面,但随着反动派的不断围剿,部队化整为零突围,古柏和曾碧漪就分开了。曾碧漪与瞿秋白,何叔衡等领导一路,古柏则率部到处转战。

这时候,曾碧漪已经是5个孩子的母亲,长子古新民、次子古一民、三子古万民、四子古亿民、五子古兆民。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了革命事业,曾碧漪不得不像当时的毛主席、贺子珍一样,忍痛把五个孩子全都送到老乡家里,恳请他们帮忙抚养。

1935年2月,古柏率部到达安远与寻乌的交界地带,想要和当地“五兴龙游击队”整合到一起。

由于当时国民党安插的探子很多,进入龙川县后古柏就让随行人员称他为“柏花”,他们的行动非常机密,所以古柏也没有特别的警惕。

不料,他们到达鸳鸯坑没几天就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的突袭,为了掩护同志撤退,古柏以身为诱饵引开了敌人,最终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第二年秋,反动派包围了曾碧漪所在的游击队。在激战中,曾碧漪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只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女红军,敌人无可奈何,只能将其关了起来。

在监狱中熬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后,日军大举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曾碧漪被释放。她怀念自己的革命生涯,出狱后不久便再次投身革命工作。

曾碧漪虽然与组织恢复了联系,但战争时期交通不便,她只能暂时留在广东。1938年,地下组织安排她到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做护士,曾碧漪便隐姓埋名以护士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一直牵挂着曾碧漪,曾多次给她来信。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再次给曾碧漪来信,信中说:“国共又要分家了,路上有危险。你先与地方组织联系,坚持地下斗争,待将来条件成熟后再来延安……”

1949年底,毛主席过问曾碧漪的情况后,亲自下令中组部将其调往中央工作。

得到消息的曾碧漪回到宿舍简单了收拾了行李,带着儿子古一民,搭着南雄县委领导的汽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北京的行程。

遗憾的是,汽车行驶至山西境内时,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不慎翻车,古一民当场身亡,曾碧漪右腿被轧断。

好不容易找回的孩子,如今得而复失,曾碧漪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痛失爱子的曾碧漪悲痛欲绝,加之本身伤势也很严重,救治中曾几度昏迷。

唯一支撑她走下去的信念便是找到其他几个孩子。

然而,其余几个孩子均已夭折,唯一的希望是四子古忆民。

这个孩子几经辗转之后,下落不明,很有可能还活着。

数日之后,方才清醒,随行人员询问她接下来的打算,曾碧漪虚弱但坚定地说“去北京!”

1950年4月,毛主席从国外回来了,她听人说了曾碧漪的事情,马上找人将曾碧漪带到了中南海。

时隔多年再次相见,曾碧漪泪流满面。这些年来,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就连自己的儿子也离她而去,一连串的打击让曾碧漪几乎坚持不下去。平日里,曾碧漪是个坚强的女人,喜怒哀乐都不显于形,然而在毛主席的面前,曾碧漪就像一个受了伤的小姑娘,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毛主席先是肯定了她和丈夫古柏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然后又交给了曾碧漪一封亲笔信。

信上写着简短的几句话:

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看到信件之后,曾碧漪才知道丈夫古柏早已经在1935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即便她的心里早已经有所准备,但伤心的泪水还是忍不住地滑落下来。

那天晚上,毛主席留曾碧漪吃晚饭;临别时毛主席说道:“碧漪同志,你在我身边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你是了解的,以后没事的时候要经常来看我;另外,在江西的孩子也一定要去找,我准备让组织部去办这件事,这些革命后代我们一定要照顾好。”

不久后,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曾碧漪先后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组织部工作。

1954年春,曾碧漪终于在工农速读学校找到了已经18岁的古忆民。

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后,毛主席再次遇见古柏的妻子曾碧漪。

毛主席

毛主席:“夫人,多年不见了,你的身体还好吧?”

毛主席的亲切询问,使得曾碧漪感动到不行,她赶忙回复主席:

“好,都好,当年在瑞金一带丢失的孩子也托中央的福找了回来,一家人现在都在一起。”

曾碧漪满脸乐呵向主席汇报近况,听到这里主席也由衷地替她开心。

毛主席又问道:“当年因为背叛古柏而致使古柏牺牲的人找到了没有?”

曾碧漪闻言,心情也是有些低沉,对着毛主席摇了摇头道:“还没有。”

随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把杀害古柏的凶手捉拿归案,严惩不贷。

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周兴接到此命令之后,立即下令调查此事。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终于将凶手抓捕。

1960年,曾碧漪带着古忆民去北戴河休养,古忆民偶遇了刚游泳出来的毛主席。

古忆民凑上去喊了句:“毛主席好”。

毛主席和蔼地笑了笑:“你好啊。”

站在一旁的王稼祥做了介绍:“这位是曾碧漪和古柏同志的儿子,名叫古忆民,从瑞金找回来的。”

毛主席惊喜地瞪大双眼:“你妈妈来了吗?她现在在哪里?”

古忆民赶紧跑回休息室,找到曾碧漪:“妈妈,主席找你呢。”

两人见面,在简单的问候之后,毛主席的表情却从高兴变得有些失望,他问道:“曾碧漪同志,你怎么不听我的话,迟迟不来看我呢?”

曾碧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主席,实在是不好意思,您现在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我担心影响您休息。”

毛主席摇摇头,说:“就算再忙,也要抽空见见你们这些老同志啊……”

曾碧漪连忙点头,说:“主席,那我以后就要常去打扰您了!”两人相视一笑……

这次会面之后,曾碧漪便开始听毛主席的话,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中南海看看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

正如毛主席所说,那些年干革命经历的风风雨雨,只有老战友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才能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1997年3月29日,曾碧漪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她的遗体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她悲壮传奇的一生也画上了句号。

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些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人,应该被世人所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南雄   瑞金   中南海   北戴河   延安   寻乌   古柏   反动派   游击队   党组织   广东   主席   同志   组织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