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颠覆性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前海发展迅速,将打造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孕育地。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国内首个颠覆性技术创新联盟日前在深圳前海创设成立,今后将汇聚科研院校、科技团体、企业、服务机构、创新人才等资源,探索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助力深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该联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等9位知名学者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为云等28家机构联合发起。

“与过去的科学联盟往往聚焦单一领域相比,该联盟最大的特点在于跨学科‘协同’。”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联盟发起人之一孔英认为,颠覆式技术创新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碰撞,该联盟恰好汇集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低碳环保等各个领域专家,其成立恰逢其时。

蔡敏玲 张玮

“颠覆式”就是

“从0到1”技术创新

所谓“颠覆式技术创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眼中,就是“从0到1”的技术,是能够改变文明的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比如在人类历史上,从马车到汽车、飞机就是颠覆性技术创新。

“颠覆性技术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途径,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说,技术层面上,“颠覆性”体现在用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进行研发,产生颠覆性创新技术;产品层面上,则体现在将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全新设计、组合,替代传统的产品。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形势,都需要我们在科学技术上做出突破,这种突破既包含前所未有的原始创新,也包含替代传统技术的新技术。”孔英认为,当前,原始的经济发展动力已逐渐消失,创新引领发展是必须选择的道路。

孔英以其长期研究的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发展为例,称“颠覆性技术创新”对该领域作用显著。“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实现过程有两大挑战,一是金融(花费),二是技术。”孔英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就要解决“储能技术”“碳捕捉、封存”两大先进技术。在储能方面,日本已开发出了能量密度极高的全固态电池,未来或将实现“充一次电走一千公里”,中国也要追赶上去。而碳捕捉、封存技术上,如英国等也已开始实现,譬如有的煤发电厂设有二氧化碳收集装置,能将气体转化为半流体,最终打进地里。

“实现‘双碳’目标,不能只靠植树产生‘碳汇’中和二氧化碳,最终仍要用高科技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抓回来、储存到地底下,这项颠覆性技术专业程度很高,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孔英说。

推动跨学科跨界别“协同”

颠覆性技术创新联盟由数位院士、知名学者和名校名企联合发起,足见学界之重视。院士们认为,突破性和颠覆性的前沿技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该联盟将关注科学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推进联盟成员在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将提升颠覆性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及协同效应,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变革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进步的一支力量。

笔者注意到,相较于传统科学联盟,该联盟除了跨学科、跨界别“协同”,还关注科学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推进联盟成员在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将提升颠覆性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及协同效应,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变革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

因而,合作与协作十分重要。为推动颠覆式技术创新,汪卫华表示,其所在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目前与许多企业和高校都开展了合作;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亦介绍,凭借基础研究的优势,学校已与全国6个城市签署协议成立科创研究院,准备将科研成果带到内地,与当地企业需求进行结合,助推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乃至爆发式经济增长。

打造新一轮

科技产业变革孕育地

“前海将以此为新起点,积极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特区。”对于该联盟在前海落地,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表示,前海将加快完善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深港密切合作,推动香港的基础研究实力与深圳的产业化能力、市场需求融合发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国际开放合作,整合全球创新要素,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化为突破路径,努力把前海打造成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孕育地、爆发地。

汪卫华也表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与人才高效结合。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能够高效地把人才资金和政策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合适土壤。

“中国未来看深圳,深圳未来看前海。”张学记则表示,引领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前海的使命所在。联盟在前海成立,可依托前海的高水平开放和深港合作优势,更好地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自立自强探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赵汝恒则认为,前海靠近香港、交通便利。通过这座连接深港的桥梁,香港理工大学能让科研实力发挥更大影响力。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前海合作区的联动,推动香港理工大学更多科研成果在前海落地开花、结果,为前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联盟成立当天,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平台、深港知识产权创新平台、GSA国际创业深港加速器、技术资产评估标准等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和创新平台亦在前海落地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技术创新   颠覆性   联盟   香港   深圳   院士   理工大学   产业   国内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