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后,我国这3大领土要地的收复工作,也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远山竹叶

编辑 | 远山竹叶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台海问题越来越成为地区和平发展问题上的焦点,而山东舰航母编队最近抵近台岛周边的消息一经传出,更是引发了岛内舆论的广泛关注。

台空军前副司令张延廷,在接受媒体上时担忧地说:“24海里,就是44公里,台湾的全貌,解放军尽收眼底,中央山脉也是一览无余。”

更有甚者直接预言了台湾问题或许在可预见的将来就能够得到解决,转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关乎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地区问题上,这也就是说,在台湾回归之后,中国仍然有这三大领土要地需要收复。

那么中国需要在收复台湾之后提上日程的三大要地究竟是哪些呢?

回归是历史必然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就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清末时期国本羸弱,在西方列强的不断蚕食之下,中国丧失了很多领土。

爱国诗人闻一多用一首《七子之歌》讲述着那些被割让、租借出去的中国领土和人民内心的独白,诉说着“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哀愁苦楚。

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陆陆续续回归祖国,但是至今依然有很多领土没有回归。

如今,台湾地区正在如火如荼的筹备明年大选,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台海冲突了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个权力交接的时刻,正是局势更加不稳定的关键,可能成为台湾回归的一大契机。

虽然这些也都只是推测和预言而已,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论何时收台,不论什么样的方式收台,台湾最终的回归是必然的。

因此以小见大,从台湾问题就能够看到中方在对待所有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都是一个态度:那就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以及领土完整。

那么中国曾经遗留的那些领土问题,也必然会随着台湾问题的解决而提上日程,以下三大领土要地更是重中之重。

南海岛礁

南海岛礁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始对南海群岛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国家,就连南海群岛的名字也都是中国进行的命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东南亚小国趁着机会,在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授意之下,对南海群岛的部分岛屿进行了侵占。

至今在星罗棋布的岛礁上还分布着这些侵占者的势力。

但是由于历史的问题以及国力有限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都忙于发展国内的建设,一时间没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南海地区,这就让许多居心不良的国家动了歪心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趁机蚕食鲸吞了我国的南海岛礁。

在改革开放之后,南海地区也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治理原则,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大国气度以及顾全大局的形象。

但是你有气度不代表其他人也会跟你一样,尽管中方已经做出让步可以允许大家一起开发,但是还是有一些国家依仗着背后的势力,不断在南海地区挑起事端,不仅掠夺我国南海地区的资源,而且还对我国国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如今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无论是在军事实力还是科技水平上,我国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于南海地区的管理和建设力度,这也让原本那些觊觎我国国土资源的国家开始忌惮了起来。

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在那里有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我国外的战略发展以及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南海地区从来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和原则是与台湾问题一样的,在解决完台湾问题之后必然会来上一个“搂草打兔子”,一举将南海地区的问题也彻底解决。

琉球群岛

除了南海地区之外,还有以“万国津梁”著称的琉球群岛,与南海地区不同的是,琉球地区自古以来就一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当地的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这里学过去的。

至今还在琉球国广为流传的一本国史《中山世鉴》之中还有记载:

“当初,未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琉球)也。”

由此可见琉球的名字都是中国给赐予的,而且当时琉球的人们还没有掌握航海以及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说琉球岛上的人们的科技水平十分低下,于是明朝就赐予了琉球大量的船舶,如今的冲绳久米村的发祥地雕塑着“闽人三十六姓”,就是当年从中国派遣到琉球的技术人员。

也就是说琉球地区生活的也都是我国的子民后代,至今琉球依然留存着很多中国的相关礼仪,其中就包括祭祖的仪式都是典型的中国仪式。

但是,直到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找准时机,趁着中国明末动乱,入侵了琉球王国,迫使琉球同时向日本和中国纳贡称臣,又在随后的时间里对琉球进行了强制的统治,更是在1879年实施了所谓的“琉球处分”,将其改名为“冲绳县”。

前段时间冲绳县知事也就是地区一把手玉城丹尼带领着官方代表团到北京通州的琉球王国墓地遗址进行了纯中国式的祭祖仪式,这一行为更是直接惹恼了日本政府,但是由于琉球地区的历史问题,日本政府自知理亏,并没有正面表态。

想来玉城丹尼在这个时候选择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祭拜琉球王国墓地的遗址,并且直接称在墓地之中躺着的是自己以及琉球人民的“先祖”。

这一系列的动作并不是简单的追忆往昔而已,而是向日本也是向世界传达一个声音:琉球不属于日本!

要知道,同样身为藩属国的朝鲜越南,都是通过了正式的国际条约才解除了与中国清代时期的从属关系,虽然这些所谓的条约也尽是一些不公平条约,但是毕竟也都是有国际法可依据的,但是琉球国当初并没有与中国签订脱离中国的相关条约,就被日本强行侵占。

这样说来,琉球至今仍然是属于中国的,如今在琉球内部越来越多想要脱离日本的呼声出现,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顺应民心,还是按章办事,中国首富琉球地区都是顺理成章的,可谓是绝对的“合情”、“合理”、“合法”。

除了海外的国土之外,其实在内陆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藏南地区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上来讲,来是从民族的感情归属来说,藏南地区都应该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才对,但是时至今日,印度依然对于我国藏南地区垂涎三尺。

1913年英国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在中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威胁恐吓的手段控制了藏南当地政府,重新制定的非法国境线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一区域始终被非法划入英属印度的土地。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印方还妄图以这一条非法的国境线作为中印双方之间的边境划分线,而我国显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无理要求,于是双方就围绕着这一问题开始了无休止的争端。

印方的行为也逐渐过分,之后中方不得已发动对印自卫反击战,才算暂时平息了这一争端。

但是印度显然并没有吸取教训,在中方军队撤回之后又反扑回来,妄图再次非法占据藏南地区,几十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在藏南地区推行同化政策,鼓励印度人在藏南地区定居,并且大力传播印度教,打击当地的佛教文化。

近段时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将藏南地区的米林、错那提升为县级市,分别由林芝市、山南市代管,除此之外,还公示了第三批共十一处藏南地区的地方命名,彰显了我国对该地区的主权。

尽管此举引起了印度政府的不满,印度外交发言人声称:绝对不会放弃藏南地区是印度领土一部分的这一事实,但是实际上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样无力的发言也只是印度政府的自我安慰罢了。

此次在藏南地区撤县设市,无疑是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为边境安全已经领土完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 相信后续如果印度再继续无理取闹,中方将不排除拿出更加严厉强硬的手段来进行惩戒措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已有的榜样

其实历史上发生的侵占中国领土的事件还有很多,自康熙年间《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沙俄就陆陆续续从中国割走了不少的土地,单单是一个库页岛,其面积就相当于两个台湾。

当时的列宁就愤慨地批判着沙皇政府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罪孽。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冷战局势瓦解之后,俄罗斯就前前后后向中国归还了四次领土,一共归还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最后一次也是最多的一次,是由普京亲自主持的归还仪式,虽然这些来得有一些晚,但是这却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主动归还。

中俄关系的友好,对于那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始终都能够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这对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做出了一个优秀的榜样,相信在未来,中俄双方的关系能够越来越好,共同为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我们感激于炎黄二帝为我们拼出华夏千载文明;感激于始皇帝嬴政一统天下,从此书同文,车同轨;感激于将士好儿郎们抛头颅洒热血守护中华大好河山;感激于那一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如今中华民族正在一日千里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仅凭一句:祖宗留下的疆土,怎可拱手让人?无论是台湾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我们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将所有失去的领土收回祖国,万里锦绣,指日可待!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往期精彩推荐

侯友宜放出大招,狂抛“四大主张”,国民党振奋,赖清德坐不住了

男孩眼珠被“熔化”,生活中的这些物品要注意,一起来盘点一下

解放军已对台海做最坏预算,炮声响起之前,美国还需三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琉球群岛   台湾   琉球   领土   冲绳   我国   南海   要地   印度   台湾问题   日本   条约   中方   中国   日程   地区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