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被逼到了墙角?回过神的普京,下令彻查“叶利钦中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超过500天。

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大有掀起反击之势,西方媒体也不断煽风点火,试图让俄罗斯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消耗国力,可以说俄罗斯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正值危急关头,普京却以雷霆万钧之势,在莫斯科开展了一场调查活动。

他对成立25年之久的“叶利钦中心”进行了彻查,俄罗斯部分高层与西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逐渐浮出水面。

那么,叶利钦中心到底是什么机构?它与西方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何直到今天,普京才对“叶利钦中心”下手?

寡头政治,卷土重来

瓦格纳事件,在俄罗斯境内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俄国敲响了警钟。

6月23日,瓦格纳军事集团领导人普里戈津公然指责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称瓦格纳在前线缺乏补给,彻底点燃了该集团与俄罗斯官方之间的冲突。

24日,普里戈津宣称,瓦格纳已控制位于俄罗斯南部的罗斯托夫地区,此地为俄军重要的后勤基地,对前线作战至关重要。

瓦格纳此举,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

随后,2万人的瓦格纳士兵,由罗斯托夫出发,向莫斯科方向前进。

就在此时,普京发表公开讲话,将瓦格纳的军事行动定性为叛乱,并严厉要求普里戈津撤军。

与此同时,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也从中斡旋。

普里戈津最终开始撤军,将此前控制的军事基地、机场全部让出,这场骚乱也随之结束,整个过程一枪未发。

关于发动这次事件的原因,普里戈津将矛头指向绍伊古。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私人武装集团与俄罗斯军方之间的矛盾,作为军事寡头,普里戈津想要以手中的军队为筹码,攫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关于俄罗斯境内寡头的问题再度被提及,而这,也恰恰是2022年俄罗斯未能达成“闪电战”目标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诞生了7大寡头,他们分别掌管着俄国军事、资源、政治、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实权。

相较之下,俄罗斯国家杜马只是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

普京上台后,先是平定车臣叛乱,随即霸气地表示“原谅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轰轰烈烈的反恐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俄罗斯境内的恐怖活动,很多都是由寡头资助,反恐过程中,普京一并铲除了诸多寡头,俄罗斯的经济也一度开始腾飞。

然而随着西方国家频频挑衅,被铲除的寡头势力也开始卷土重来,时至今日,寡头政治仍是俄罗斯政坛无法根除的顽疾。

那么,这和叶利钦有何关系呢?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加速了苏联的死亡,那么叶利钦便是苏联的掘墓人,也是压倒苏共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成了俄罗斯的首任总统。

仓促改革,留下隐患

很多人都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大的罪人,的确,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来往密切,还因苏联解体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在苏联风雨飘摇之际,戈尔巴乔夫还是喊出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试图挽救这一局面。

作为对比,叶利钦亲近西方的姿态要显得更加面目可憎。

1931年,叶利钦出生于南乌拉尔的一个农民家庭,贫困的家境并未阻止叶利钦前进的脚步。

从小他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乡市政府任职。

1981年,50岁的叶利钦进入苏共中央。

当时,冷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苏联仍是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不过,民间经济僵化、工业发展失衡的问题,也开始在苏联境内凸显。

提拔叶利钦的人,正是戈尔巴乔夫,针对苏联的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给出的方案是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

对此,叶利钦并不认同——他觉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力度太小。

后来,叶利钦对下讨好民众,很快赢得了巨大声望,所以在苏联轰然崩塌的关键节点,他接过了最高权柄。

坦白讲,苏联为独立后的俄罗斯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军事遗产,经济领域也充满了潜力。

不过,叶利钦并未发掘这一潜力,而是试图用简单的“全盘西化”来解决问题。

“休克疗法”出现了俄罗斯的每一个角落,叶利钦召集一批“顶级”的经济学家。

这些人均在30岁左右,顶着西方名校毕业的头衔,在叶利钦的授意下,他们进行了快刀斩乱麻般的私有化改革。

于是,物价放开了,货币政策松绑了,连国有资产也可以自由买卖了,一切都按照叶利钦的设想进行。

然而,现实却给他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最先爆出问题的自然是物价。

由于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物价有严格的保护,哪怕是最贫困的农民,也能买到粮食。

但在“休克疗法”以后,物价开始飞涨,通货膨胀加剧,一夜之间,普通人的财富迅速缩水,很多人连生活必需品也无法负担。

经济总量也体现了“休克疗法”的弊端,1991年,俄罗斯的GDP尚有4600亿美元,几年后,却出现腰斩,连2000亿美元都不到。

改革失败,令叶利钦名声扫地,1996年,他在民间的支持率锐减至36%,当选总统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叶利钦还是在大选中胜出,而这,要归功于在他任上崛起的寡头。

原来,私有化改革,伴随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国家资源,均被俄罗斯高层瓜分,寡头由此形成。

在他们的支持下,叶利钦虽然丧失民心,但还是如愿在大选中再次胜出。

叶利钦与亲美派

到2000年,俄罗斯的经济每况愈下,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恐怖犯罪活动,以及民间此起彼伏的抗议。

此前自信心满满的叶利钦,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搞砸了。

为了逃避现实,他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还因饮酒过量引发了心脏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一次,叶利钦前往美国访问,在晚宴中,他喝得酩酊大醉,消失在人群里,警卫员找了很久,才在距白宫数百米的地方发现他。

但也就是在2000年,普京由一个低调的前克格勃成员,摇身一变,成为了俄罗斯总统。

据说,普京得以上台,一方面是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斗志与出色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叶利钦对他十分欣赏。

退休那天,叶利钦如释重负,连美国总统克林顿打来的电话也不想接,只是不断重复着,“从现在起,我是一名拿退休金的人咯”。

叶利钦想要从此远离政坛,不过,亲西方的寡头势力却不允许。

他们操纵着俄罗斯的方方面面,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不会轻易放手,而叶利钦本人及其家族,也从中获利无数。

可以说,叶利钦与寡头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双方互相依赖,拥有大量的共同利益。

在普京大力反腐时,叶利钦便利用自身影响力,为这些寡头提供保护。

因此,寡头势力从未在俄罗斯彻底消失,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蠢蠢欲动。

叶利钦中心网站截图

2007年,叶利钦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次年普京下令在莫斯科修建了“叶利钦中心”。

这一中心本是非营利性的博物馆,但是,寡头们却将其当成了聚会的场所。

政治人物、金融大鳄时常在此出入,“叶利钦中心”的影响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西方国家一直想要从内部搞垮俄罗斯,而活跃在叶利钦中心的这些人,恰恰对普京的铁腕政策颇有微词。

于是,在西方的金钱笼络之下,他们都变成铁杆的亲美派,其中不少还成了出卖国家机密情报的特务与间谍。

这一现象并非突然出现,自2008年“叶利钦中心”建成以后便开始有了端倪,那么,普京为何直到今天才向这个亲美派的大本营下手呢?

其实,这涉及多方面的原因。

一来,叶利钦虽然与普京政见不合,但毕竟普京能够执掌俄罗斯,离不开叶利钦当年的提拔。

一旦牵扯到叶利钦本人,不但会对普京的形象不利,还有可能引起俄罗斯政坛的动荡。

二来,亲美派虽然闹腾,但相较于普京,他们势单力薄,只能在背后搞一搞小动作,无法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造成实质影响。

不过,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战争中,任何细节都将影响胜负,内部矛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前线士气。

在这一背景下,打击国内反对势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在前方战事正酣的情况下,普京突然下令彻查叶利钦中心,既是对国内反对派的威慑,也是对西方国家的警告。

普京这一转变,显然吸取了苏联解体后被西方搞垮的国家的教训,其中,乌克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1945年到1991年近50年间,为推动乌克兰发展,苏联从俄罗斯划拨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

乌克兰独立后,已经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重工业强国,还拥有上千枚核弹头,超过英法总和,仅次于美俄两国。

按理说,只要乌克兰坚持独立发展,必能在世界大国行列取得一席之地,然而,乌克兰当时也遭遇了寡头干政、亲美派横行的问题。

这些人与西方势力相勾结,将乌克兰的宝贵资产贱卖,包括南方机械制造厂、黑海造船厂在内的工业重镇,纷纷落入国外资本之手。

没几年,乌克兰的工业基础便被挥霍殆尽,只留下一具空壳。

不仅如此,乌克兰还在美国的忽悠下,签署了《布达佩斯备忘录》,将所有的核设施全部销毁。

乌克兰本想着,听美国的人话就能得到美国的保护,可没想到的是,核设施销毁后,美国翻脸不认人,此前许诺的经济援助不见踪影。

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被俄罗斯收回,美国也是一声不吭。

如今,乌克兰已由当年世界第四的军事大国,沦落为挣扎在温饱线的农业国,还被戏称为“欧洲子宫”、“欧洲粮仓”。

乌克兰的遭遇,普京自然再熟悉不过,因此,对俄罗斯境内的亲美势力,以及西方安插的特务、间谍,普京很早便予以重视。

过去二十年里,俄罗斯破获了多起西方间谍活动,包括识别了美国企图“策反”俄外交官的无耻行径。

一名负责普京安全的警卫局成员卡拉库洛夫叛逃

为此普京还签署总统令,将叛国罪的最高刑罚提升至死刑,而此前该罪名的最高刑期仅为20年。

这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了,普京正在向西方的渗透行为宣战,而查封叶利钦中心,更是吹响了战斗开始前的号角。

一旦普京下定决心,俄罗斯境内残存的亲美势力、政治寡头将无所遁形。

结语

中俄两国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搞垮中俄,军事威慑、经济制裁、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美国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顶住了压力,粉碎了美国的阴谋,但俄罗斯的情况要更加复杂,寡头割据、经济萎靡的情况不解决,美国煽风点火的行动便不会停止。

这一次,普京雷厉风行地扫除了叶利钦中心的外国代理人,展现出俄罗斯强硬的态度。

但欧美的间谍活动并不会轻易停止,美国甚至在俄罗斯网站公然投放招募间谍的广告,其猖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摆在普京面前的,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叶利钦   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   瓦格纳   乌克兰   莫斯科   苏联   寡头   中心   美国   墙角   间谍   境内   势力   总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