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又想让农民买单?户籍改革真能刺激消费,1.8亿农民工2万亿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见影刺激消费 1.8亿农民工或可释放消费2万亿元。

蔡昉,何许人也?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要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对刺激消费的作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可以立即增加消费支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蔡昉指出:以目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来看,由于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担忧,导致其消费能力被抑制了约23%,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意愿。如果1.8亿农民工能够成为户籍市民,他们的消费支出将增加约2万亿元。与此同时,由于疫情造成的超额储蓄约占GDP的3%,大约为3.6万亿元


户籍改革,真能刺激消费?

户籍改革红利真可大幅弥补消费缺口?专家是通过数据来论证的,还是真了解了农民工的现状?

试问:经历过三年疫情的普通人、打工人

你的工资、薪酬增加了吗?

三年疫情之后,你的存款增加了吗?

今年的工作还好不?今年的生意还好不?压力增加了多少?

超额储蓄3.6万亿元,又有多少是农民工的?

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眼下能获得什么?长期又能获得什么?

什么样的农民工和家庭,才能在城里稳定,有房有工作,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待遇?

当前的城市,其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供给能力,工作岗位,又有多少?

现在农民工工资、薪酬都没增加,甚至找工作都成问题,他们怎么生存,怎么增长储蓄?

虽然户籍制度改革,能让城市迎来更多的新居民,人多了,自然能够刺激当地的消费,还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新居民,如何能融入新的环境,能否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否有更高更好的收入,能否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有点“何不食肉糜”

相传,有一年闹了饥荒,没有粮食吃的百姓扒树皮,吃草根,更有甚者为了填饱肚子去吃观音土而被活活胀死。

晋惠帝在得知这种消息后很是为他的百姓们担忧,苦思冥想后对着身边的人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没有米粮可以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

蔡昉说,“没有社会保障,有后顾之忧,要存钱,因此消费意愿被压低了。”

这确实是实话,但拿什么来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一个户籍制度就能解决?

有网友说:专家可能没有房贷压力、教育压力、35岁以后再就业的压力,都喜欢消费,钱哪来呀,换个户口能带来收入?


户籍制度改革,真能成为刺激消费的新途径?

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农民工   户籍   中国社会科学院   观音土   肉糜   疫情   后顾之忧   买单   薪酬   社会保障   意愿   户籍制度   居民   压力   农民   百姓   能力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