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三大预言,如今都一一应验,他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主席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预言。

这些预言不仅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远见卓识。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预言在中国发展历程中一个个得到了准确的应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毛主席的几大重要预言,并想想为什么能应验。

“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且日德联盟将引起国际混乱”

众所周知,毛主席视书如命。

当他青年时期,在湖南求学时,便喜爱买书订报,来了解国家大事以及世界各国形势。

据悉,当时毛主席每年三分之一的花费,都是在买书看报上。

他认为只有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才能对当下的时局做出判断。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拥有了敏锐的判断力。

经过重重分析后,毛主席大胆预测“日本乃我国劲敌,二十年之内双方必有一战”;

并在1916年与萧子升的书信来往中,写下了这一观点。

果不其然,日本在1937年便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拉开序幕。

不少人认为,日本的侵华野心是在20世纪初才暴露的。

其实不然。

早在16世纪,日本就已经蠢蠢欲动。

1590年,丰臣秀吉通过战争统一日本后,就提出了向外扩张的想法。

他希望征服中国,并建立一个包括中国、印度以及朝鲜在内的大帝国。

显然,这早早暴露了他对于追求霸权地位的野心。

当然这也跟日本本土资源贫瘠有关。

本就心眼小的日本人,见到周围地大物博的中国,怎能不眼红?

等到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吉田松阴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登场。

他提出,要北取满洲,南收台湾,以展示日本的进取之势。

不仅仅是高层人物,日本民间也存在渴望侵略中国的声音。

佐藤信渊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日本是万国的根本,所有国家的君主都是奴仆。

只有将中国收入日本,其他国家才会害怕我们的军队。

此外,近现代的日本国策,已经明确提出“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空间,日本一定会疯狂地进行对外扩张。

而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同时是资源大国。

再加上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渐与世界大国拉开差距。

其自然而然就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

毛主席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坚定地认为中日必有一战。

不过,与此同时,毛主席同样对国际形势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他认为,如今日本狼子野心,必然会寻求一个盟友狼狈为奸。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两者联盟必然引起世界大乱,而法国则是首当其冲。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其实,早在刚刚踏上革命之旅时,毛主席就已经意识到巨大的外部隐患。

为此,他还曾在《湘江评论》中发表过一篇名为“日德密约”的评语。

在这之中,他分析了当下的形势,并明确指出日德两国极有可能结盟。

“欧洲局势多变,日德极有可能联盟,法国危在旦夕......彼时,整个世界都将受到影响。”

不过很显然,这篇报道没有引起任何的水花。

毕竟当时的主席,不过是一名求学青年而已。

这种跌破世俗的言论,自然没人肯轻易相信。

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何况,在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确实没人认为会再次爆发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毕竟一战刚刚过去没多久。

更为重要的是,日德双方都是一战的参战国,且是不同的阵营。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屡屡打压,日本则作为战胜国,飞黄腾达。

怎么看两国也不像有合作的意味。

除此以外,法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实力无论在哪,都是排得上号的。

自十八世纪拿破仑一统法国以来,法国的扩张之路,可谓是顺水推舟所向披靡。

后来,由于太过于强大,欧洲数国多次组成反法联盟,可都无济于事。

即使后来拿破仑惨遭滑铁卢,但法国人民的血性还在。

著名的凡尔登战役,法国更是展现其坚韧的毅力,与德国拼得你死我活。

因此,即使如今的法国或许已经没有当年的雄风。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有人都认为,法国依旧是那个世界强国。

怎会存在危在旦夕这一说?

那么,毛主席是为何会说法国危在旦夕?

甚至称德国将在这场战争胜利呢?

事实上,德法的渊源已久,堪称世敌。

法国确实原本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但是法国却没有在扩大自己的优势,反而是一个心思地压榨德国,也不发展自身军事。

虽说有着足够的军队数量,但是质量却不及当初一战时期十分之一。

这导致其渐渐成为一个有钱却无力的“老头子”形象。

结果证明,毛主席果然是对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德果然结成联盟。

并且,德国很快对法国展开进攻。

而德法战争的结果,也让全世界大跌眼界。

拥有600万战士的法国,在仅仅不到五天,就战败。

其成为二战史上第一个沦陷的大国,很快便签署了投降协议,沦为世界的笑柄。

“这是一场持久战争,战后还有一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同样对此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他提出,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并且抗日战争结束后,必然还有一战。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刚刚爆发的时候,国内外人民对东北回收,持的都是乐观状态。

很多人认为,日本不过一弹丸小国。

如今,他们如寄生虫一般依附在中国身上。

我们拖也能将日本拖垮,不到半年,就能收回东北故土。

而后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更是极大加强了国民党官兵的信心。

他们认为,日本简直不堪一击,打败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然而,徐州会战很快给了这些浮躁的官兵痛头一击。

但即便如此,还是很多人认不清现实,总认为日军不堪一击。

在国民党的宣传周刊《中央周刊》中,国民党就大肆报道,顶多一年日本就会因为经济破产而战败,中国即将胜利。

这种精神固然没有问题,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相信日本一定会被赶出中国。

我们要在精神上藐视敌人,这是我们的信仰。

但是战争不是儿戏,盲目的乐观只会适得其反。

在战略上,我们要客观地认清敌我差距,才能想出合适的应对方案。

胜利不是吹出来,而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因此,毛主席提出“抗日战争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少则七八年多则九十年”。

随即,一篇惊艳四座的《论持久战》问世。

毛主席指出中国战略纵深,日本想要取胜绝不是易事。

但我国实力与之有着不小的差距,想要快速击溃日军,对我国而言,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毛主席的观点一经发出,立刻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赞同。

不得不承认,在当时,中日双方的差距肉眼可见。

我们不能永远处在“虚假的自我欺骗”之中。

对此,《申报》也曾多次刊登文章,呼吁国民党政府不要做虚假宣传,应该直面现实。

最终,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观点。

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

当蒋介石意识到速战速决不可取后,才提出“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这与毛主席的持久战颇有相似之处。

不过,蒋介石的眼界显然还是没有主席高远的。

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元气大伤。

蒋介石一度成悲观状态,认为抗日战争已经难以取胜。

反倒是我军,彼时大举“抗日必胜”的大旗,扛起整个民族的安危,成为战场上的主力。

终于在1945年,将日军彻底赶出中国。

显然,主席的战略眼光远超蒋介石。

也正因此,对于蒋介石的一些小把戏,毛主席已一眼识破。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之前,主席就知道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必有一战,和谈几乎不可能。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可不是随意揣测。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就是有过反悔“前科”的。

当时的“白色恐怖”,至今历历在目。

大量我党进步人士被杀害。

甚至后面,蒋介石还搞起了南京政府,大搞国家分裂,个人私欲太重。

因此,对于战后,蒋介石主动提出和谈,主席早已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出于全民族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真的想要和平解决。

对于蒋介石的鸿门宴,毛主席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他想要争取那一丝丝的和平建国的机会,免得百姓再次遭受战争之苦。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谓的和平谈判不过是蒋介石为战争筹备的一个争取时间的幌子罢了。

冥顽不灵的蒋介石最终还是挑起了内战,惹得民不聊生。

不过好在,我军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蒋介石也只得灰溜溜逃亡台湾。

这两个国家是大敌

建国后,对于今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局势,主席也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他认为这两个国家一定是我国日后主要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日本和美国。

不过这件事,还得从二战结束后说起。

那时,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争,英国的国力已被严重削弱,绝不是过去的全盛时期。

同时,其积累了长久的殖民体系也开始步入解体的进程。

这个曾经的资本主义强权正在快速走向衰退。

然而,美国出于其全球主导地位的目标,都在暗地里驱使各种力量以压制和挤压英国。

这使得英国的形势更加凶险。

为了转变这种不利的环境,英国决定寻找一个有力量的伙伴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纵观全球,只有新成立的中国才具备与英国并肩站立的资质。

英国议会在激烈的辩论后,最后同意首先去亚洲探寻北京的态度。

当时的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将这次重要的任务委托给广受赞誉的蒙哥马利。

此人年纪尽长,军政经验丰富,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更关键的是,蒙哥马利当时已经退出了政界,不会引起太多外界的注意力,从而避免引起美国的怀疑。

1960年年初,蒙哥马利从伦敦启程,

他先形式上短暂停留在南亚和东南亚,然后秘密前往香港。

后通过那里的民主派人士,其建立了与北京方面的联系,并提出会面的请求。

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此事后,觉得既惊讶又难以相信。

曾经的帝国主义强国竟然想要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达成和解的想法,真是难以理解。

在仔细思考后,主席和总理都赞同了蒙哥马利的提议,并随即开始了一场深入的会谈。

蒙哥马利在对话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关乎全球性问题的询问。

他问到毛主席,对于当下的世界格局有何观察与思考。

主席在稍微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做出回答:

目前的世界局势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与发展。

整体上,这种变化能看作是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但同时,由于世界观念分为两个大的阵营,以反共主义为首的阵营,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使中国一直处于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紧围之中。

这一困境情况的出现,无疑削弱了中国的发展速度。

然而,主席紧接着强调,即便面临这种困境,中国有着坚定的自力更生的决心和信念。

包括自我供给,自我救济等。

毛主席的激昂之情随着话语的深入而更为显现。

他开始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外部挑战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他坦诚地表示,中国未来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美国。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尽管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遭到世界抵制和打压。

然而,右翼及其保守势力仍在日本社会中活跃。

这导致日本一直在过去的历史阴影中挣扎,持续对中国心怀敌意。

甚至可能与中国产生冲突。

至于美国,其自始至终将中国视作竞争对手,用尽手段阻碍中国的发展,干预其内政,甚至破坏其统一大业。

历史的进程证明了主席的预见性和深度,虽然中日关系在20世纪70、80年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但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开始频繁在全球舞台上挑衅中国。

这主要体现在东海领土争端上。

在此问题上,日本反复挑衅。

甚至和中国的海警和海军发生过多次紧张摩擦,至今仍无法达成友好解决的结果。

相应的,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马上对中国实施了新的“包围”与“切割”策略。

美军海军曾多次非法侵入中国领海,进行秘密的海洋探测、情报收集等活动。

后续,美国甚至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形成联盟,实行所谓的“第一岛链”策略,试图用这种方法束缚中国的正常发展。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的这些预言能够一个个得到应验呢?

首先,毛主席是一个深入实际、紧密联系群众的伟大领袖。

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准确的预测。

其次,毛主席具有卓越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从历史和事实中得出准确的结论。

他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深刻洞察力,使他得以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毛主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他的预言是建立在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因此,这些预言才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最后,毛主席具有伟大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他能够将自己的预言化为现实。

毛主席的预言不仅仅是理论指导,更是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向。

总结起来,毛主席的几大重要预言一一得到了准确应验。

这不仅是毛主席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刻的见解,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发扬毛主席的思想和预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抗日战争   危在旦夕   法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战后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国   主席   战争   联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