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袁隆平院士之后,他用竹子和水稻杂交出竹稻:长2米亩产千公斤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前言:

饥荒年代的时候人们为了活下来吃草根啃树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温饱已不成问题,更应该懂得感恩那些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而奋斗的前辈们。

2021年袁隆平院士去世时举国哀痛,人们称其“来时饿殍遍野,走时稻米满仓”,他终其一生都在为杂交水稻事业而奋斗,填饱了无数中国人的肚子。

今天咱们要讲一位名叫钟章美的专家,尽管他的名声不如袁老那么响,但他将水稻与竹子结合,杂交出了“竹稻”。竹稻不仅产量高,质量还能与泰国香米媲美。那么这个品种是怎样被培育出来的呢?

走近竹稻之父

在广东省梅州市一个普通的村子里,有这样一位不普通的老人。每当有客人到访在老人家中用餐时,总会觉得他家的米饭有一股竹子般的清香。这时老人便会笑呵呵的解释,这是用稻米新品种——竹稻,蒸制的米饭。

这位老人便是培育出竹稻的“竹稻之父”钟章美。又是怎样的契机让钟老发现水稻能和竹子杂交在一起的呢?

上世纪60年代,粮食问题仍是困扰中国人民的难题之一。甚至在1961年的国庆阅兵队伍中,不见农业方队的身影,因为这一年粮食产量创十年来新低,全国多个省份开始闹饥荒。

彼时的钟章美刚从农校毕业,满怀抱负的他就职于汕头市一家农科所中。所里的一众研究员常因为水稻耐旱性差、产量低等问题困扰不已,钟章美也不例外。在一次田野考察中,他意外发现一片竹林里有的竹子在开花有的则结出了竹米,要知道“竹结米”这种现象是十分罕见的。钟章美脑子里突然闪过水稻长穗的样子,跟眼前的景象大差不差。

回到所里的钟章美久久不能忘记竹结米,竹稻的雏形在他心中徐徐浮现。

钟章美认为竹子的优点正是水稻所缺少的,不仅韧性强,能经受住风吹雨打,生命力还旺盛,就算在大旱天里都能存活下来,而且竹子的产量相当可观。另外竹子的营养价值同样相当丰富,对人体几乎算得上百利而无害,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治疗多种疾病所需的物质。

如果真的能把竹子和水稻杂交出一个新品种的话,之前困扰大家的难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了。

竹稻的设想是非常理想的,然而实施起来却具有极高的难度。水稻和竹子分属于禾亚科和竹亚科植物,两者的关系相距较远,想要实现杂交繁育的难度不言而喻。但是好在两者都属于同一大植物科门类禾木科之下,水稻和竹子的基因图谱具有很大相似性,这使得远缘杂交技术具备一定可行性。

竹稻的培育历程

不过把水稻和竹子利用远缘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并非容易之事,钟章美这一研究就研究了四十年。在最开始,钟章美的想法并不被大家所认可,更有甚者说他是异想天开,质疑声令钟章美更加坚定要培育出竹稻的决心。就这样,他在稻田里度过了一年年光阴,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首先钟章美面临着选种的难题,水稻和竹子种类繁多,到底哪两种才符合杂交的条件呢?在竹子品种的选择上,钟章美选取了当时给他灵感的青皮竹。然而实验了上百种国内外优良水稻品种,均以杂交失败告终。不论是现有的常规水稻或杂交水稻,都无法和青皮竹搭配在一起。

多次实验失败并未让钟章美气馁。在反复试验探索之下,钟章美培育出一种由粳型和籼型水稻杂交的水稻品种,实现了和青皮竹的远缘杂交,但培育竹稻之路仍任重道远。

接下来的授粉过程同样不易。青皮竹并不是每年都会开花,一旦开花结米便意味着其生命走到了尽头,其花期也非常短暂,通常每天仅开两个小时左右,正好和水稻的开花时间错开。

怎样才能让授粉顺利完成呢?钟章美选择改变温度和湿度等水稻生长条件,以此来令它的开花时间提前,契合青皮竹的花期,最终完成授粉。

在钟章美的不断努力下,他于1971年获得了三颗竹稻的种子,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很可惜其中两颗种子没能撑到最后长大成熟,剩下的那颗变成了钟章美唯一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颗种子没让钟章美失望,不仅长到普通水稻的几倍之高,还结出了长达30厘米的稻穗。钟章美利用唯一的这颗竹稻,收获163颗竹稻种子。只是此时的竹稻生长周期过于漫长,钟章美又投入到竹稻的品种改良工作中,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竹稻966”和“竹稻989”两个优良品种。

三、竹稻的优势与科研意义

众所周知,水稻是一种较为脆弱的农作物,遇到自然灾害时便会大幅度降低产量,杂交水稻正是为改善水稻这一特性被研发出来的。但是杂交水稻同样有缺点,比如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较差等。

竹稻由于继承了竹子的特性,它的生命力变得很顽强。抗旱抗寒能力相比普通水稻提升了一大截,几乎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竹稻的亩产客观,在遭遇极端天气时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产量。

其次是竹稻米带有一股天然的竹香,口感香糯。竹稻米中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都比泰国香米要高,极具营养价值。竹稻米相较于普通稻米来讲更耐储存,在高温环境下更不容易滋生霉菌。另外竹稻米中还含有“竹叶黄酮”,能延缓人体衰老速度。

竹稻的培育成功提供了一条农作物远缘杂交的思路,丰富了水稻杂交技术,具有相当的科研意义;竹稻增加了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问题,不仅能当做主食,还可以拿来酿酒,为它赋予了社会意义;最后在生态环境方面,竹稻对土壤和水源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四、竹稻的应用前景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心中会有个疑问。既然竹稻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没有大面积生产和推广呢?许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竹稻。

那是因为竹稻同时具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前面提到竹稻米具有竹香,但并非所有生产出的竹稻米都是这样。竹稻的杂交技术非常严格,一旦不按照技术标准生产或操作失误,便会令其失去稻米的香味,蒸出来的口感和味道都很差强人意。

再一个就是竹稻米的价格较为昂贵,在超市中一般大米都几元钱一斤,竹稻米一斤的价格则高达20元,足以令普通的消费者望而生畏。这与竹稻的生产成本和种植面积分不开。

结语

可以说钟章美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竹稻事业,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袁老、钟老这样的人,肯扑下身子去钻研,粮食危机才能缓解,农业生产才能进步,中国人民才得以过上吃得饱穿的暖的生活。

尽管现如今国内的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内需,但我们仍旧不能忘记饥荒的年代。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是对科研人员最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水稻   竹子   远缘   青皮   亩产   泰国   稻米   饥荒   花期   院士   他用   困扰   粮食   难题   产量   种子   品种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