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是啥高档菜?就是蒜泥拌“知了眼子”嘛

文 | 刘甲凡

  马齿苋,烟台人多叫作“麻生菜”,在我老家牟平,都叫它“知了眼子”。

  这个奇特的俗名,得自一种乡村游戏。还记得,每年夏天,孩子们都会举行几次“知了钻天比赛”,连大人也会参与其中。孩子们捉知了,用马尾勒、用面筋粘、夜间用火光照,捉来的知了都放在面袋子里。比赛时,把“知了眼子”花骨朵的外壳用两个指头轻轻取下来,套在知了凸出的两只眼上,严丝合缝的,简直是量身定制。知了戴上了眼罩,不辨东西,一撒手,只知一个劲往天上钻,飞到人看不见。尤其是雄知了,一边往天上钻,一边还一个劲呜哩哇啦地叫,把我们兴奋得直蹦高。谁放飞的知了钻得最高,谁就会得意洋洋地炫耀上半天。这把戏一辈一辈传下来,乡亲们只知道有“知了眼子”,不知道马齿苋。

  每年随着雨季的来临,地里的“知了眼子”就疯长起来。村后那一片玉米地里,一墩一墩能长到洗脸盆那么大。看来它们比较喜欢碱性的土壤,山坡上那些黄土地一般见不到它们的踪影。

我们都喜欢下着小雨去采摘,不热。一个个戴着草帽赤着脚,半里路的玉米地,走个来回,柴篓子就满了。回家后,妈妈把它洗净,切得细碎,拌上一点盐,在开水锅里轻焯一下,用凉水冲洗两遍再浸泡半天。这样,不管是凉拌还是热吃,它都是脆生生的,若不然,就有点黏糊糊的让人发腻。

  那些年,野菜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通常,妈妈会领我们去碾坊,把花生饼或豆饼压得细细的,和沥干水的“知了眼子”搅拌均匀,妈妈管这东西叫“菜渣”。接下来,锅底下倒扣个陶土砂盘子,把菜渣平摊在锅里,急火烧开锅就行了。每人盛上一大碗,就着地瓜干,滑溜溜的,也能吃个大肚溜圆。就是不抗折腾,时候不大就饿了。

“知了眼子”和我家还有一段特殊情感。我1975年五一节结婚,婚后第26天,开始支起门头过日子——样样自己说了算,可手里没有一文钱。为了尽快摆脱困境,我和媳妇一门心思喂好圈里那头猪。没有饲料怎么办?我就每天起早带黑地去拔“知了眼子”和“樱桃菜”,风雨无阻。去基建队干活,自行车后座上也总是绑着一个大柴篓子,瞅空就整点,一般都能满载而归。媳妇每天都要烀上一大锅,用草糠一拌,猪吃了还真上膘,眼瞅着一天一个样。一直坚持到秋天收地瓜,才给它加了精饲料。到了年根,送到牟平食品公司城北屠宰场,评了个一等,称了228斤,每斤4毛6分钱,合计100多块。当我把钱拍到媳妇手里时,她双手捧到嘴边狠狠地亲了一口——我们一下子脱贫了!

  2000年夏天,我随公司吴总到济钢联系业务,他的舅哥在一家不错的宾馆招待我们。点菜时,我听他点了一道“凉拌马齿苋”,名字挺陌生。等这道菜端上来,我俩都笑了:就是蒜泥拌“知了眼子”嘛。

资料图 文图无关

路上,吴总打趣说,我们从小吃这个都吃怕了,如今,咱农村的猪都不吃了,他们这儿倒上了宾馆的餐桌了——看来,至少落后咱们20年哪。

最近,网络上又把蒲公英和马齿苋等10种野菜的保健功能吹了个不亦乐乎。我念了几条给老伴听,老伴一听乐了:“怪不得我身体这么好,幸亏当年‘婆婆丁’和‘知了眼子’吃得多,原来这是大补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碾坊   花生饼   马尾   知了   马齿苋   篓子   蒜泥   高档   野菜   老伴   媳妇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