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前!美军上将:要让中国人每天醒来后,都会说今天不能武统

美国把台岛问题当做遏制中方发展的手段,愈发不择手段!

一、美军上将:美军要让中方每天都不会攻台

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上将,在48小时前的6月30号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位美军实际指挥者对中方的飞速发展忧心忡忡,他声称中方的经济快速增长,并且建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会在未来10年内成为亚洲霸主,在本世纪中叶发展出超过美国的军事力量。

在提到台岛问题的时候,作为美国将军公然宣称,既然中方要求2027年前拥有统一台岛的军事能力,美军就要加快行动,“永远确保每一天中国人醒来后都会说,今天不能攻台!”。同时他还对中方做出威胁,会像援助乌克兰那样对台岛进行帮助,还声称“也有其他愿意帮助台岛的国家”。

其实,米利的言论就是典型的“中方威胁论”,他的做法代表了一部分西方政客的偏见,无视中方致力于和平互利的事实,对中方的发展忐忑不安,想尽办法打压中方,在舆论上对中方施压。同时,他也是通过夸大中方的威胁,为美军在国会上争取更多的美金。

这一点他在讲话中也有提及,“如果军队不调整自己,以及我们的条令、战术、技术、领导力、发展、培训、人才管理和武器系统,将无法在未来作战中发挥作用”。

二、若美军介入台海,中方有什么优势?

美国如果下定决心介入台海的局势,肯定会对中方的统一大业造成威胁。但是,我军也不是吃素的,面对美军我们同样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中方军队在情报方面肯定更有优势。毕竟如果真的爆发台海战争,那就是在中方的周边地区作战,所以在收集和传递情报方面,我们的速度会更快。美国虽然也在西太地区部署了一些情报设备,但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不如中方。

其次,我们还会拥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支援优势。要知道,中方的火箭军部队威力可不容小觑,导弹技术更是世界领先水平,杀手锏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还没有捣鼓出来,更别提服役量产了。

最后一点则是后勤保障优势。毕竟和美军相比,我军的后勤运输距离会更多,完全可以依托国内发达的铁路、公路网以及先进的无人机系统,运输成本也会比较低。

所以,美军一旦介入,就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三、美军将承受什么代价?

其实最终美军会付出什么代价,与其介入的力度有关。但总体来看,我军至少拥有击沉5~6个航母战斗群、瘫痪所有美军驻亚太基地的能力。

以我军的主力轰炸机轰6K为例,换装了新的发动机后,轰6K的作战半径可达3500公里,这意味着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对第二岛链发动攻击。而该战机所携带的鹰击12导弹速度达到了四马赫,射程为400公里,更别提可以携带高超音速导弹鹰击-21了(射程超过1000公里)。

而且,我国的轰6战机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轰6K外,还有轰6N、轰6j等,目前在我军服役的轰6战机至少有150架,可以对4个航母战斗群饱和攻击。

在战斗机方面,我们已经与美帝抹平了代差,而装上了最先进发动机(WS-15)的歼-20已经在小规模量产,加上之前超过200架的歼20A,未来,我军在五代机方面不仅有质量优势,也会有数量优势。

另外,除了轰炸机、歼击机之外,我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更是镇场子的大杀器,再加上可以055大驱、海底神秘莫测的大黑鱼,美军将会真正知道啥叫对手。所以,虽然我军在部分方面的技术实力不如美国,可如果双方发生正面冲突,美国不可能全身而退。

当然,美国如今还有两位数的航母,就算损失了5~6艘航母,也只占了其中的一半。可航母是美国能够保证全球霸主的重要底气,哪怕只是损失了一半甚至一两艘,也会让美国无法保住世界霸主的位置,这也是美国一直在极力避免的情况。

所以虽然美国不愿意看到中方的快速发展,却也不愿意与中方开战。

近年来,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干涉中国内政,试图阻止中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美国一直将台岛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手段,愈发不择手段!

48小时前!美军上将:要让中国人每天醒来后,都会说今天不能武统

近日,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上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飞速发展的忧虑,声称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亚洲霸主,并超过美国的军事力量。

他还指出中方要求在2027年前拥有统一台岛的军事能力,对此,美军应加快行动以确保中国不能攻台,并威胁那些愿意提供援助的国家。

这些言论被认为是典型的“中方威胁论”,代表了一部分西方政客的偏见,旨在打压中方并争取更多军事经费。

事实上,中国致力于和平互利,其快速发展并非威胁,而是对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正常增长。

在情报收集和传递方面,中国拥有明显优势。由于战争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爆发,中国能更快地获取情报。

与此同时,中国火箭军部队和导弹技术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优势。

特别是中国的火箭军部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导弹技术,甚至包括高超音速导弹,而美国尚未实现相应的研发和量产。

此外,中国还具备后勤保障优势。依托国内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和先进的无人机系统,中国能够有效运输军事装备,降低运输成本。这为中国提供了战场上的灵活性和持续作战能力。

如果美军介入台海,中国拥有至少击沉5~6个航母战斗群和瘫痪所有美军驻亚太基地的能力。

中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可达3500公里,可以直接对第二岛链发动攻击。

中国还拥有大量的歼击机,数量和质量上已经与美国抹平,并正在小规模量产最先进的歼-20战机。

此外,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和055型驱逐舰也是强大的杀手锏。这些实力使得中国在与美国正面冲突时,美国无法全身而退。

尽管美国拥有多艘航母,但损失航母将使美国无法保住世界霸主的位置。

航母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重要底气,即使损失一半或一两艘航母,也会让美国无法保住其全球地位。

因此,尽管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但也不愿意与中国开战。

美国智库警告:一旦中美台海开战,美军将有92%几率击败解放军!

智库机构在美国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第四部门”。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些智库机构对中国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

它们凭借精准的分析和广泛的政界人脉,左右着美国在各个领域的重大决策,从而被称为“第四部门”。

美国智库通过公共渠道影响社会舆论,为政府决策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其发表的声音往往代表了美国政府和舆论精英的立场。

智库机构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支持美国政府。

令人讽刺的是,智库机构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促进和平的发展,但如今却成为了战争的“帮凶”。

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智库试图通过人为数据干涉来谋划出一幅我军毫无还手之力的脆败局势,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其所谓的联盟之中。

这种“小儿科”的手段实在是对我国军人素质的侮辱。

可以说,美国智库对中国的研究和推演往往存在着不实和低估中国实力的情况。

他们经常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推演,认为美国可以轻易地击败中国。然而,事实上,中国的军工实力飙升,部分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

中国的海军、陆军和火箭军等方面都领先于西方国家。虽然美国军备规模仍然较大,但中国以质取胜,通过出口军备在海外战场展现出不俗的实力。

此外,美国通过台海事务试图削弱中国的实力,同时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他们不断激化台海紧张局势,试图削弱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减弱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通过售卖武器并迫使高科技企业如台积电迁至美国,以达到掏空台湾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这一系列行动都显示出美国的野心和对中国崛起的防备心态。

中美之战不在南海、台海,而在美国最后一张底牌?中方已开始破局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紧张,而美国在这个时候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指出,要改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都有政治意愿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中国一方努力,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崔天凯的话非常明确,中国与美国关系能否回到正轨的关键在于美国对华态度能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目前,中方已经表达了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但美方却总是一套当面说,另一套背后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后承诺,但回国后却彻底推翻了这些承诺,甚至表示美国将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情,说中国不喜欢听的话。

除了多次推翻对华承诺之外,美国还不断试探介入台海和南海事务。

外界普遍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可能已经无法避免,而一旦真正爆发,很可能会在台海和南海上发生。

根据现实发展来看,冲突更有可能发生在美国的最后一张底牌上,即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

美国兰德公司进行的一次模拟研究显示,到2025年左右,美军在距离中国1000公里以内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性。

即使在距离中国1000公里到2500公里的范围内,美军获胜的可能性也不到50%。

这意味着,如果美国想在中国周边取得胜利,就必须与菲律宾、日本等盟友合作。

如果有这些盟友出面,美军可能就不需要亲自参与南海和台海的冲突了。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很可能不会让中美冲突在台海和南海发生,而是选择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发动行动。

首先,中国海上石油运输线有一个薄弱点,即印度洋航线,这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因此美国很可能在这个地方下手。

其次,石油贸易仍然是美元霸权的核心,但随着中国在石油贸易中推动人民币支付结算,美国必须出手教训中国。

中国海军目前尚无法在印度洋辐射到这个地区,同时还面临着印度等国家的挑衅。

不久前,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被美国媒体视为美印关系的重大转折,也暗示了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之际,印度将从中获利。

事实上,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的同时,中国也开始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不仅在中东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强与欧洲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

总之,中美双方都应保持冷静,避免发生任何冲突,同时中国也需要静观其变来应对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中美多域博弈,美国倒行逆施,重返联合国下属组织,中国反对无效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蔓延到多个领域。在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明确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最大的对手,并声称中国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

这一法案的通过表明,美国已将中国视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并计划采取相应措施来阻止中国的“威胁”。

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仅仅体现在军事领域,还涉及到国际组织。

美国在特朗普时代公开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并威胁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这导致了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的瘫痪。

美国认为国际组织应该为其服务,如果组织阻碍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美国就会宣布退出该组织。

这种行为表明美国不愿接受任何对其权力和利益构成挑战的制度或组织。

在经济领域,美国推动逆全球化,阻挠自由贸易,并试图建立印太经济框架来排除中国。

美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与中国脱钩,并通过带动其他国家对抗中国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尽管拜登政府修正了特朗普时代的一些政策问题,但仍坚持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推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和芯片战。

这表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基本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国际组织方面,拜登政府重返了巴黎气候协定,但迟迟未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的作用,美国政府开始感到不安,并积极要求重返该组织。

最终,于2023年6月30日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美国的重返申请,尽管中国投了反对票。

中国认为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为了抵抗和对抗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是出于一己私利的考虑。

布林肯后,中美官员再通话,耶伦也想近期来中国,并透露访华目的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最近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希望与中国继续加强沟通,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敲定成果。

我们需要认识到美国的目标是让中国做出让步,以满足美国的利益和塑造符合其设计的世界秩序。

这意味着,美国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通过施压和讨债的方式来推动中国作出改变。

美国频繁约见和串门的行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行动并非出于友好和求助的目的,而是为了施加压力和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美国的访华行动也是单方面确定的,同时伴随着威胁和紧张局势的存在。

最近,美国财长耶伦表达了希望能够在近期访问中国的意愿。我们不能忽视美国的行动背后的真实意图。他们的目的是施压中国,而不是真正寻求合作和互惠关系。

中美对话后,美方并没有展现出诚意,竞争态势依旧存在。

布林肯在访华后仍持续对中国发表不和谐的言论,这进一步表明美国缺乏真正的诚意和合作意愿。

他的言论不仅不利于改善中美关系,还可能加剧紧张局势。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客观的视角。虽然美国的行动带有明显的施压意图,但我们不能忽视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对话的重要性。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努力,中美双方可以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并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印度洋   美军   台岛   中美   南海   中美关系   作战   我军   美国   台海   航母   上将   中方   导弹   中国   优势   中国人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