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回国后再次赴美,3句话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真正内幕!

文丨微生晓芸

编辑丨微生晓芸

前言:

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赴美留学获得了一大把荣誉和成果,在成为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后,却毅然选择回国奉献。

但只过了短短六年的时间,许晨阳就宣布要去美国。有人指责他就是觉得美国空气香!但面对众人的指责和不解,他只说了三句话,却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

“北大才子”许晨阳

1981年,许晨阳在重庆出生。年纪还小的他对数学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父母察觉到儿子有望成为这一块儿的人才,立刻帮他报班、找辅导老师。

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他父母望子成人心切,在学习方面不打算省钱。

许晨阳也十分争气,学习进步的比别人都快很多,每次都可以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再加上有天赋加持,许晨阳在数学大赛上拿了许多的奖。

也多亏了他父母帮他早早的打好了数学的基础。1998年的时候,许晨阳得以代表四川省出战,前往全国数学大赛的赛场。

小小年纪的他这一次又不负众望,拿下了一块金牌。眼看着孩子在数学方面有如此成绩,父母却有了另外的烦恼,是让孩子正常高考还是进少年班?

但没有烦恼多久,他的天赋就被教练看上了,又从四川省队来到了国家队。

国家集训队里的大部分是像许晨阳这样的“数学天才”,他来了这里反倒失去了曾经众星捧月的感觉。

不过这种落差并没有让许晨阳气馁,他开始更加的努力学习。在这里,天赋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你有大家都有。但努力的程度却可以使你和别人拉开差距。

许晨阳开始一门心思地扑到训练上,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远超过他人,当时就连老师提起他都忍不住夸赞,强调他实在是个极其刻苦的学生。

天赋加努力,许晨阳一路过关斩将,多次在全国数学大赛上获得金牌。这也让各大高校看到了许晨阳的身影,并且纷纷伸出橄榄枝,都想要把许晨阳招入自己的学校。

而许晨阳接住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那一枝。18岁他如愿以偿进入了北京大学。他一如既往的努力,就像曾经在集训队里一样。

虽然身边“众星云集”,但他足够的努力,日日夜夜都奋斗在研究数学难题上。

时值祖国大力发展科技的时候,许晨阳为给祖国献上一份力,开始更加用心的钻研。这也使得他只用了三年就学完了大学数学,并且提前毕业开始硕士学业。

和在读大学一样,又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许晨阳再次硕士毕业,此时的他刚刚23岁,别人这时也才刚大学毕业。

学霸之路仍未停止,为了学习更多的内容和知识,许晨阳顺应国家政策,和大家一起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进修博士。

因为头脑聪明又足够勤奋,许晨阳在大学学习时,精通了三国语言,并且依旧在他的数学领域发光发热。博士毕业后许晨阳又来到了麻省理工,此时的他已经是博士后了。

许晨阳毅然选择回国效力

2008年的时候,许晨阳博士毕业的时候曾收到过北大导师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回国发展。虽然他也很想即刻回国奉献,但这时麻省理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他告诉导师,“我想去麻省理工读博士后,进一步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之后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学识报效国家”。

在麻省理工里的许晨阳接触到了许多业界大佬,学习到了更深层次的知识,他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常常忘了吃饭睡觉。

他对数学的热爱使他在国外也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如拉马努金奖、中国杰出青年奖等等。

毕业之后,麻省理工的导师们再三希望许晨阳可以留下来。但是许晨阳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他答应了自己北大的导师,毕业后就回国发展。

况且他自己也期待回国很久了,这一次他坚定地挥了挥手,拒绝了美国的导师们的建议:谢谢,但我一定要回国了!

2012年,许晨阳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望着熟悉的土地和人们,他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多年在外深造,学成归来正是为了报效祖国。

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任教,还加入了北京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成为北大的一名教授后,许晨阳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紧凑。他依旧在数学方面做自己的研究,同时还要带学生们上课。

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在数学上受益匪浅,许多人都想找“徐老师”探讨数学问题。不仅如此,许晨阳的学生也有许多人在全国数学大赛获得冠军,一如曾经的他。

就在一切都步入正轨时,许晨阳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去美国了,重新回到麻省理工担任教授。

初听到这话许多人都表示不解,随之还带来了众多的疑问和指责。

许晨阳这些年在国发展获得了众多荣耀,前几年还被评为了北大长江学院的特聘教授,之后又拿到了各种奖项,如高等科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和我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奖。

甚至17年的时候成为第一个进入庞加莱研究所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这些荣誉集于许晨阳一身,按理说他应该会安心的留在中国,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转变呢?

学生们都对许晨阳准备离开表示惋惜和震惊,有人问道。“老师不是刚回国不久吗?为什么又要离开呢?”也有人问到了点子上,“老师是不是受到了什么不公平的对待。”

许晨阳临走时有记者采访过他,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许晨阳叹了口气,说了三个原因,却道出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真正内幕。

中国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

许晨阳面对着记者思虑一二,提到的第一个点是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太好,以资历和能力压人的学者太多了。

不看能力却看资历,年纪轻有能力的人往往被一些所谓的“前辈”压着不能出头。尤其是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资历老的往往可以优先拿到这些经费,

恶性循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年轻人拿不到经费做不了研究,有能力却生生被限制了发展。即使是像徐晨阳这种在外在内都获得了很多荣誉的人,居然也拿不到研究经费。

徐晨阳还说,如果是资历高能力强,这种人可以称之为泰斗,但有些人“倚老卖老”,只是单纯年纪大,论能力有时候还不上年轻人,可他也自封为“泰斗”,抢夺年轻人的资源。

拿不到经费是一回事,评职称却也要看关系和资历。许晨阳在北大当了六年的老师,而且也一心做自己的研究,可是申请院士却屡次通过不了。

是他的能力不行?并不是的,许晨阳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年纪轻轻,但是成就却可能远超一些专家教授。

他一直以为努力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和成就,毕竟他自己也是这样辛苦地干了一路才走到了如今的位置。

可是面对他这样优秀有能力的人,都会被所谓的“资历老”的人抢夺了位置,更别提其他千千万万被压迫的研究员们了。

许晨阳提及的第二个点是学术造假。之前翟天临的事件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他晒出自己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在直播中有人问他文章能不能在知网上查到。

结果他却连知网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也让他刚刚升起的事业梦跌落云端。这一次重大学术造假事件也导致许多学生叫苦连天。翟天临凭一己之力,使众多毕业生们被论文的折磨翻了一倍。

许晨阳还具体地说道,很多科学家一生只能研究极少的几个成果,但是耗尽心血的东西却随随便便的被那些“资历高”“有权势”的人抢了去。

于此相反的是某些从未花时间做过什么研究的人,手里却拿了许多的c刊,至于他们是什么途径得来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

最后一个问题是学风不正。和那些花钱买论文的人一样,有很多的学者和专家会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获得益处。

他们的心思不在研究上,反而一心想着怎样才可以最快程度地获得成果,哪怕这个成果来路不正。

有人曾经做出对比,他在大学当教授只能拿几千元的工资,而有些人凭借着一年几百篇的论文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不正的风气使得科研环境越来越恶劣,许晨阳说这些都是他接受不了的,他在国内已经没法安心地研究他喜欢的数学了。

结论:

许晨阳作为“数学天才”曾获得过许多荣耀,他也曾一心想要为国奉献,只是如今的学术环境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人指责他这只是个借口。但他在数学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有些人究其一生可能都达不到他对数学的一半热爱!

他的离开也让人们思考,学术圈的乱象何时可以得到整顿?如果继续让这种现象蔓延,“背井离乡”带着遗憾“离开”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麻省理工   中国   北大   教授   北京大学   资历   美国   不正   经费   天赋   导师   内幕   人才流失   努力   老师   数学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