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回国 6 年再度赴美任职,留下 3 句话揭开中国人才流失遮羞布

文:过目不忘鲁状元

编辑:过目不忘鲁状元

前言

一位保送北大的数学天才,在美国学有所成之后,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怀揣着一腔热忱,想要报效祖国。

许晨阳

然而,在北大任教六年后,他却留下三句话,再次返回美国,被麻省理工聘为全职教授。有人指责他崇洋媚外,但也有人表示理解,因为他所说的三句话,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究竟说了什么,引起了两种极端的争议呢?

震惊

这位天才数学家叫许晨阳,从小就表现出了数学方面的天赋。在很多孩子还在为简单的方程式发愁的时候,他就已经参加了省数学大赛,并且开始研究微积分。

12岁时就在成都树德高中求学,并且在各类数学比赛中获奖。凭借出色的数学能力,他考入四川省数学代表队。

18岁被保送北大之后,他考上研究生,出国深造,在美国拿下博士学位,又去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2012年,他拒绝了美国的高薪,转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北大数学院如获至宝,为他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还邀请他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教授。

从此,许晨阳不仅要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还要给学生上课,风雨无阻。

他上课时幽默风趣,再难的知识点在他这里,都能变得浅显易懂,因此很多学生甚至会在教室外“蹲墙角偷听”。

不过,许晨阳所带的学生,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既然能够在北大数学院站稳脚跟,肯定是在数学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天赋。

在许晨阳的带领下,北大数学院诞生了很多全国比赛的冠军,他本人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

代数几何领域的世界级难题,被他带头攻破好几个,荣获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成为首位被庞加莱研究所录用的中国数学家。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继续在北大数学院发光发热的时候,许晨阳的一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他辞掉北大的工作,接受了麻省理工的邀请,再次去往美国。

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许晨阳在北大任教的6年间,待遇福利并不差,那为何他又要去美国呢?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许多人骂他“忘恩负义、崇洋媚外”,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许晨阳说了三句话,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真相。

浮躁

第一句话是,中国的学术氛围太过浮躁,很多人急于求成,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只是为了给自己镀金,无法专心地深入研究。

真正想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往往能够静下心来研究,甚至有人花费几年心血,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课题。

但很显然,现在国内的学术圈中,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只是想着怎么能拿到更高的职称,从而获得更高的奖金和待遇。

不说学术圈,就拿现在的考研来说,有多少人考研究生是为了能够继续学业?大部分应该只是为了毕业之后能找个好工作,所以才会考研“镀金”的吧?

而且,在学术圈中似乎流行着这样一种风气——发表的期刊越多,就越容易评上职称。这就导致很多人只求量不管质,就算粗制滥造的论文,只要能够发表,那就是好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为了职称而不择手段的人,慢慢浮出了水面。

2015年,有网友在网络上爆料,称自己的父亲身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任教30多年,每个月工资却只有5000元。

而同学校一名年轻教授,没怎么带过学生,每个月却能有15000元以上。这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老教授不怎么发表学术期刊,而年轻教授每年却能提交近百篇。

虽说为了鼓励学术研究,对发表期刊进行奖励无可厚非,但只看数量不看质量,是不是会寒了老教授的心?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以说,她的这项研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如此巨大的成就,难道不比几篇学术期刊重要吗?

屠呦呦

但即便是屠呦呦,却依旧评不上中科院的院士。理由是,她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博士学位,学术论文的数量也不够。

再说李爱珍,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功臣,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申请了4次院士都被拒,最后应邀成为美国院士,多讽刺。

李爱珍

这样的环境,又怎能留住有着真才实学的高端人才?

资历

第二句话是,学术圈中资历排名问题非常严重,只要资历够老,就算没有什么学术成就,也能“颐指气使”,而圈中的年轻人,就算是个天才,也必须排在老前辈的后面。

大量的人才沦为工具人,他们都要听导师的话,替导师干活,因为自己能否顺利毕业,全看导师会不会“心慈手软”。

我国每年都会发放巨额的科研经费,而最后能到基层研究人员手中的,远远达不到标准。

有些导师克扣学生的经费,学校规定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实际发放的只有500元,这些钱到了谁的手里,大家心知肚明,却没人敢举报,一是没有证据,二是怕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毕竟决定权还在导师手里。

一些年轻学者要想评上职称,首先得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就连申请学术经费,也要先紧着老前辈的项目。

像许晨阳这样获得多项成就的数学天才,只是因为年轻,两次申请院士都没有通过。

而且就连参加一场国际数学学术交流会,也要提前四个月申请,即使是这样,他申请了三次都没能成功,原因就是还年轻,机会还有很多,让老前辈先去。

这样论资排辈的风气,让许晨阳感到十分寒心,他的学术研究也因为经费问题,被一拖再拖,进度缓慢。

不说学术圈,就说现代社会,很多公司都在实行论资排辈,前辈说的话就是对的,领导让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很少有公司以才能排名。公司越小,“资历为尊”的现象越明显。

所以,这种风气被带入到学术圈中,那些天才们一边要进行学术研究,一边还要应付前辈,又如何能静下心来呢?

造假

第三句话,学术圈造假现象严重。

一提到“学术造假”,脑子里自动把它与翟天临联系起来。2018年,翟天临作为当红演员,在社交平台上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用通知书。

一时间,粉丝吹捧,路人夸赞,翟天临成为高学历演员,娱乐圈中的“学霸”。

他也不断地利用这个“人设”捞钱,直到一次直播,有网友询问他的论文在知网上能不能查到的时候,这位“学霸”反问网友:“知网是什么?”

身为博士后,发表过论文,却连知网都不知道,所以这个学位是真是假,一目了然。至此,翟天临人设崩塌,粉丝表示对他非常失望,路人也开始冷嘲热讽。

当时轰动了整个学术圈、娱乐圈,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所有的学术论文包括毕业论文都变得十分严格,因此,翟天临也成功遭到了本科以上学生的记恨。

甚至有网友调侃道:“翟天临的黑粉是全网平均学历最高的。”

除此之外,还有前段时间被爆出的“学术妲己”事件,其实就是学术界“小三上位”的戏码,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苏某,答辩时被指出论文存在很多问题。

随后被扒出是攀上了学校的一位已婚导师,暗箱操作,发表了十几篇核心期刊,顺利成为高校博士,拿走了属于别人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专心于学术研究的高端人才选择去国外发展,也无可厚非。

整顿

许晨阳的三句话揭示了我国如今的学术圈乱象,也道出了高端人才流失的原因。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需要高端人才,而要想留住这些人才,就要整顿学术圈乱象,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首先就是学术造假的问题,从“天临年”之后,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变得更加严格,包括一些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是不能抢先发布的。

在经费和设备方面,我国也加大了资金投入,并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项目,也是为了促进更多研究成果的问世。

如今虽然许晨阳去了美国追求自己的真理,但如果我国能够做到亡羊补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高端人才选择在国内发展,届时我国的学术成就,将会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麻省理工   中国   北大   教授   遮羞布   老前辈   学术研究   资历   美国   院士   导师   天才   人才流失   学术   数学   我国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