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分析对清北的批评

一、问题及评价前提



最近网上围绕清华北大的争议越来越多。水木TsinghuaCent在2023年7月2日发了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回应,并且于7月3日又发了更正版。对于这个问题,特别需要有一个严谨科学的认知。本文就来讨论一下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确定一些最基本的前提和原则,因为缺乏这些的话,不仅得不到正确的认知,而且会导致很负面的结果。无论如何,不能使这种批评仅仅是导致校际冲突。很多人本科在A校,研究生在B校,博士在C校,博士后又到D校,这种情况很多。如果搞成校际冲突,会让很多人非常纠结。即使没在上面学校直接学习,同事、中学时的同学、老乡、亲属中有这些关系的也千丝万缕。所以,搞不好只是大家伤了感情、伤了面子,却没得到真正需要的结果。

第二,不能简单地去得出“某校如何如何”的结论。任何一个学校肯定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需要认真仔细地区别开。否则,简单地去否定一个学校,本来是想批评其不好的方面,对方拿自己优秀的方面来作证为自己辩护,根本就说不到一个频道上,这就搞成一笔糊涂账了。

第三,评价一个学校的正确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真正有意义的问题。要想去评价清北,评价的水平如果达不到让人服气的水准,他们很可能就不会服气,那就得不出有意义的结果。

第四,我们的一切讨论必须是出于爱护中国所有的高校,希望他们都得到进步。


二、科学评价一个学校的基础科学理论问题



一个学校究竟如何评价?是不是他们的最终直接结果,如校友发展状况,就一定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并非如此。高校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只是一个阶段,从最一般原理角度,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人成长的函数。

y=f(x) (1)

x是生源,y是这个人未来成长的结果,f就是学校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一个好的学校,应当是进入该校生源的“成长放大器”,它能够使得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正面的放大和提升。是否能直接用y值的大小去评价f呢?肯定不是。因为各个学校输入的x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评价不同学校(成长放大器),是需要在相同x输入的条件下,来比较输出的y结果如何。但不同学校录取分数不一样,这就带来很多复杂的问题:一是难以进行实际的同等条件比较,二是一些学校如果锁定了输入x值较大的生源,即使其f更差,同样会获得更好的y输出。

我们还可以更精细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很难仅仅用一个分值来进行评价,因此如果要更精细地评价的话,需要分解成很多成长的维度。所以函数(1)应该写成这样:

Y=F*X (2)

Y是一个包含n个变量的一维列向量(y1,y2,y3,........yn),X是一个包含同样数量自变量的一维列向量(x1,x2,x3,......xn),F如果用最简单的表达,可以简化成是各个变量的提升系数的对角线向量,我们只把不为零的值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出来(a1,a2,a3,......an)。两个学校应当如何评价,当然不能直接拿Y来作证据,而是要拿F的向量值来作证据 —— 你对人的各个被评价指标的成长提供了多少放大和提升,而不是最终的人是什么样的。

假设一个学校A只能获得分值0.1的生源,输出的结果,也就是校友的成才结果是0.9,他们的放大系数就是9。另一个学校B输入的生源分值是8,输出的结果是5,他们的放大系数是0.625。输出结果B远远好于A,但很显然,A对人的成长起到的作用却远大于B。

这样说可能太抽象,我们后面会逐步细化和具体化。


三、一些评价的误区



我们前面之所以小心翼翼地只说“人”,而不说“人才”,因为用词不同都可能引起前提性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可能较真地说:“凭什么要把人培养成人才就一定是对的?”“教育的理念是公平”“教育只是要教会如何做人”......你说某个人成就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另一个人会争辩说:当企业家就是成功吗?这种争论在一般的群体可能没有,但在清北可能会普遍存在,如果大家前提就不一样的话,那就没完没了。所以,我们这里只谈中性的、认知框架性的东西。在这个真正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来进一步讨论。

误区一:是否出国率高就是负面的东西?在这个争论中所提到最多一个指标就是出国人数。人们对清北最多的一个指责就是出国率太高,回国率太低。但是,本文并不强调这一个标准,不能把出国率多少、回国率多少作为评价的依据。虽然今天中美之间处于冲突的状态,是否就不建议出国了?的确有人在反对出国留学。但我们永远需要与世界保持最有效的联系,永远需要学习。因此,出国学习是永远需要的。以出国率和回国率指标来评价,本身很多清北的人可能就不接受这个标准,那就没法谈下去了。

那我们不强调这个指标是不是说它就一点意义没有呢?当然也不是,只是说:既然有争议,那我们就先把这个放下,留待后面去谈。问题只在于:出国与上学一样只是一个途径,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被当成最终目的。我们的确存在一种更广泛的误区:家长和中学把孩子上大学当成最终目的,认为只要上了某个大学就光宗耀祖,万事大吉了。出国留学与上大学一样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我们的确存在一种认知的偏差,把出国留学本身也当成最终目的:只要出国了,就很牛,很有面子,而不知道如何利用它来更好地达成自己真正的目的。我们对真正的,最终目的考虑太少了,

误区二:以最终杰出校友来作为评价依据。这个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讨论的是“放大与提升能力”,你对人家学生在学校这几年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有多大,而不是人家最终结果是什么样。别人可以批评清北,清北当然也有权力为自己辩护。但至少,水木TsinghuaCent的文章“网络暴力下的真实清华”所作的辩护达不到清北应当有的水准。你得提供证明清北对人的提升能力是多大,而不是校友的结果状况。或者说,这也可以看作一个真正有效的挑战:如果清北认为别人提的评价依据不够科学,不够有说服力,清北自己也可以提出一个可以让大家公认的科学评价依据出来。即便这种评价标准有争议,或有缺陷,那也至少有一个讨论的基础。获得这个评价标准后,再来说根据这个评价依据和实际的测量数据计算,你经得起别人的批评。

所以,对清北的批评肯定不能是简单地否定所有清北的工作,更不能是否定所有清北的校友,而是要讨论这样的可能:那些清北杰出的校友,到底是说明清北的教育提升能力很强导致的杰出,还是说清北毁人的能力不足、还有待加强,所以终究是清北生源的天赋太过于强大,没有能够被毁干净而导致的杰出?

举个我个人成长的例子吧。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邻居已经上5年级姓徐的小哥哥在我们家玩。因为我母亲是小学1到3年级的数学老师,有很多相关的课本。虽然她就是教数学的,还真的从来没有给我在家里讲过数学课。这位小徐哥哥拿着数学课本一个晚上给我讲了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内容,我全学会了。可是到最后我却发现这位小徐哥哥居然课本上的大部分作业题都不会做。事实上,他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数学从来就没考及格过,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但那一晚给我印象特别深,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怎么会这么强。所以,我小学3年级就跳过去不上,后来中考我以全襄阳市数学成绩第一名考入长年为中国百强中学的襄阳四中。我必须承认,小徐哥哥是我数学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并且是相当正面的启蒙,但能说他是名师吗?肯定谁都不会这么认为。

对于在中学时期最大的烦恼是一不小心就考第一名,再不小心就会考满分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心的痛苦我是能够充分理解的。这样的一群孩子进入清北以后,其实也是一个对学校巨大的挑战:清北作为学校,能为这样一群天赋异禀、有很强无师自通能力的孩子们做什么才有实际意义,而不是净干毁别人前途的事情?即便他们后来做出了某些成就,和清北到底有多少正面的关系?还是说,只要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争抢这些高考状元,就足以维持自己很可能是无能的,甚至是净干毁人前途、只要毁不干净,就可以永远混饭吃的状态?

另外在公式(2)中,我们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如果再加上时间因素,F向量里所有系数都应当是有时间性的。因为一个学校是年年都在培养学生,如果50年前培养的学生都很好,但最近50年都很差,依然是有问题的。例如,我们就拿作者:“北京校园”微信,为清北辩护的文章:“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2023-06-25 13:18 发表于北京”中自己提供的证据:


请仔细看看上面表格中杰出清华校友毕业的时间,全是1970年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1990年以后,2000年以后,2010年以后毕业的清华校友情况怎么样?在这个表格中是空白。人们对清北的批评不是40年前就开始,而是最近才开始。提供这些证据不仅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明,反而不是正好支持了人们对“最近的清北”表现不好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了吗?所以,清华北大当然有权力为自己辩护,但在进行辩护之前得首先自己理清楚基本的逻辑。否则,如果辩护的水准达不到清华北大应有的高度,不仅不能进行有效辩护,反而会在逻辑上坐实人们的批评。必须牢记一点:一切辩护必须得能够代表清华北大应有的学术尤其是智力水准,否则肯定会起反作用的。

误区三:以校友中大国重器负责人数量作为评判依据。客观地说,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我们肯定不能要求师范类高校中出大国重器的负责人对不对?大国重器大多为国防类的专业范畴。人家清华北大并不是国防类高校,虽然他们确实有相关性的专业,但他们本身并不一定是主力。所以,这个评判依据对清北可能真的不一定公平。清北也不一定需要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误区四:以是否进行爱国教育为评判依据。有些清北的学者就公开反对这一点:爱国是能教育出来的吗?况且,光嘴上爱国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来,讨论的共同基础就没有了。

误区五:不能以是否受美国制裁作为判断标准。中国很多杰出的高校受到美国制裁,而清北没有受美国制裁,很多网友以这个为理由指责清北是因为给美国人作贡献多,所以没受制裁。这个不能说一点影子都没有,但又有些盲目和情绪化。我们已经有很多高校受美国制裁,不能说美国没制裁的高校就一定得受我们自己的舆论制裁,那可能就有些亲者痛、仇者快了。无论如何,我们要全力支持那些受美国制裁的高校,但没被美国制裁的,客观上终归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和压力少一些。不管清北做得工作如何,现在他们毕竟还是咱们自己人,至少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至少还是很可能有救的对不对?不能在面对美国制裁战的时候不去一致对外,反过来却自己给自己人加压成不成?那是美国式民主的恶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是不是?

所以,清北要为自己进行辩护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能够代表清北应有的学术尤其是智力水准。而对清北的批评和指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必须达到清北的学术和智力水准,才有可能真正有所触动。


四、从“望子成龙”到“目的与目标”



1.目标与成就的基本关系


要寻求一个大家都能共同认可的讨论基准是很困难的,但也是必须的。本文当然不能去讨论到所有的方面,所以,本文中我们主要只选择几个最关键的基准问题来讨论。第一个是目的与目标建设问题

无论如何,一个高等学校必须是能够使进来学习的学生获得助力和提升,才能证明这个高校的价值。问题在于这个提升的方向是什么,学校用什么能力来提供这种提升和助力。对于专业课的授课,如高等数学、电子电路、机械原理、流体力学......不同学校间有什么差异其实是很次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人生发展的目的、目标与路径的思考、探寻与设定。在这方面要寻求一个公认的词汇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多好的词汇后来都被玩坏、玩烂了。或者因分散在不同理论、不同学科体系里,用词不同,从而使得对其认识变得很困难,也很容易产生误解。

理想。这是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常用的词汇,但被用烂了,也被一些人攻击,谈理想甚至都可能被认为是虚幻甚至骗人的。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中提到的“梦想”。但成功学也被人玩坏了,某些人借着成功学骗钱,把这个概念也搞成了负面的东西。

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但自我实现也被有些人批评是自私。

使命、愿景。这个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常使用的概念,相对来说还比较中性。

个性发展。这是北大校长讲话中使用的。问题是个性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方向是什么?

望子成龙、成为人上人。如果学术化的概念不好谈,那不如我们先来点平民大众都可认知的概念。作为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作为个人,希望成为人上人。不管你怎么看,这是一个所有学生家长都共有的期待;希望成为人上人,也是所有学子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尽管这么表达俗点,但可以理解。真会反对这一点的人也不多。因此,这个是本文讨论的立足点之一。

......

其实还可以有很多不同概念。但如果觉得前面“望子成龙、成为人上人”的概念比较俗,我们同时也采用另一个更为中性的、学术化的词汇:目的与目标体系建设问题。

无论采用的词汇是什么,我们想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与其能力和天赋相关,更重要的是与其目的与目标设定的高低有重大关系。成功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有90%以上因素是取决于其梦想的高低。有远大的梦想未必能实现,但如果根本连想都不会想,那基本是不可能天上掉馅饼获得成功的。中国大学中的国防七子为什么成就特别突出?原因当然可以总结出很多,但可能没有人会认为是他们机械原理、计算机原理、流体力学等课程讲得比其他高校更好。这一方面是他们有这个机遇,也有这个能力。但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长期做的科研项目无形之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是必须得赶上和超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武器装备。有这样的目标未必能做成,但如果从来就不去设立这样的目标,你怎么可能做得成呢?

很多人常常在谈中国现在科技或工业处于世界上什么位置的问题。有人经常引用中央部委权威领导曾讲过的话,中国工业现在是处于世界第三梯队,要成为世界强国尚需时日。还有如“中国的产业大而不强”等。

有人就疑惑了,世界上“强而不大”,或“又强又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关键问题其实不在这里。体制内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说的太好,喜欢把中国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说成是第三梯队,甚至恨不能说成是第四梯队。为什么呢?因为说成第三梯队,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甚至两个五年计划内,做出二流水平的东西,那也是很大的成就,算是在他这个任上做了很大的成绩。但如果说成是第二梯队、尤其说成是第一梯队,那就麻烦大了。下一步你必须得变成第一梯队,如果本身就已经是第一梯队,下一步你得吊打美日欧才行,那就难度太大了,他不愿承担这个责任。

对学校的教授来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说我们自己是第三梯队,那项目经费就比较好弄。随便从国外已经搞成的东西中找个参照编个项目指南,申请项目经费,随便做点什么,项目验收也很容易啊,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达到与美国一样的指标,那就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一不小心某个指标超过一点(其实可能同时另外的指标又下去了,根本不实用),那就可以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果说自己是第二梯队甚至是第一梯队,问题就麻烦了,所有指标都得超过甚至远超过美国、日本、欧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得能真做事情啊!你得做到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制裁封锁美国才行啊。这怎么搞?水平稍差一些的教授可能就申请不到项目。就算拿到项目了,那也不好结题呀。

但国防七子们是真的没办法,受制裁了最多就是少赚点钱嘛,但武器不行那可是要死人的。所以,现在我们是第几梯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我们现在是第几梯队,他们都不得不去研发远超美国的武器装备。真以这个目标去做了,最后就突然发现:好象美国也不咋的嘛。

你以为那些说中国还有多少差距,说我们是第几梯队是真的谦虚啊?那是为了好糊弄中国纳税人的钱。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谦虚是最大的缺德”原因所在。我们现在差距是多少一点都不重要,我们现在是第几梯队也根本就无所谓,说成第六梯队也可以,关键是我们的所有科技投入,所有高校研究的课题,花的所有的钱,目标都必须是第一和超第一的。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可能会有实际意义,才可能是真的在做研究工作,纳税人的钱才不会白花。


2. 个人的案例


此处也可谈下我自己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学术成就。40年前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学的测量专业居然就是解决西方近代科学文明一直存在的一切最深刻争议的关键钥匙。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相应的成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来说吧!如果评选人类有史来最伟大科学思想家前100位,做出这个成就的人肯定在里面;前50位,肯定在里面;前10位,肯定在里面;前5位,也很可能在里面。为什么?因为这是建立人类整个科学大厦最基本结构的工作,会影响一切科学文明活动。历史上做这个工作的人本身就极少,做这个工作的机会本身也极少。

如此之重大的工作,看起来难到几乎不可能。但正因为它难到这种程度,就没人有胆量敢去做,所以,就没有任何竞争,问题反而简单了。行千里而不畏者,行无人之地也。当然,也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就去做事情,必须得符合科学的基本逻辑。但这个逻辑上的正确是清晰明了,并且一切科学家都会同意的:科学始于测量。

这个说起来逻辑上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却面临一个近乎于天大的难题:必须得考察完当前人类所有科学领域,才能获得证明。这个工作曾经就是钱学森晚年想干的事情,他发现了科学在逻辑上是完全可以内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但他起步太晚了,退休以后才开始。他想联合国内学者们一起来做这个工作,但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理解钱老到底想做什么,也没人能从科学整体的角度去把握这个课题。可以说,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钱老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情做成功了。我就是花了40年时间通晓了人类全部的科学知识,照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以及图书馆分类目录把全部人类的知识全都学了一遍。

现在,别说是来争论,整个西方学术界还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与我平等对话。因为你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必须去图书馆把所有学科的书全学一遍。未来肯定会有很多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可以通晓整个人类科技文明的全套方法,只要应用这套方法,理论上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我也可以肯定的说,对于今天的整个西方学术界,我可以完全用俯视的态度去看他们。

做这样的工作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绝无可能。我就是在40年前树立必须去引领整个西方文明,全面超越和绝对压倒整个西方文明的目标而开始做事情的。现在我所做的工作当然可能会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但至少方向已经很清晰明了。


3. 天才成长的环境问题


即使是清北的教授中,也经常会听他们看似“客观低调”的言论。例如:造芯片不如买?清大教授“泼冷水”:国产还不够格(蔡发涛,百度百家号,2023-06-22 15:11 山东)。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中国芯难以威胁他国,只会自我威胁(黑科技小课堂,百度百家号,2023-06-24 19:43 浙江)。这两个文章皆以魏少军6月17日演讲“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为依据撰写。

我们并不试图去讨论这些观点本身是否成立,而是要问一个问题:现状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计划要做的工作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本身就是在世界上做个二流的就可以了,那些天赋异禀、资质超群的天才们内心深处会怎么想?—— 我在这里无论怎么干都只是二流水平,那我在这里干嘛?所以,不要简单地去指责很多清北的天才为什么跑到美国,在美国干出可以制裁中国的技术来。他们走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去美国,他们能说是因为在清华北大只能做二流的项目、无法做世界超一流的项目吗?对于一流的天才来说,生活保障,收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去做与他们的智商相匹配的项目。如果能够做成一流的项目课题,收入自然就不是问题。

只要是美国可以做成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是在中国做不成的,问题仅仅取决于你想不想做。做不成的唯一理由就是不想做,不让做。不让做的唯一借口就是我们做不了,这就自我锁死在了“自降不息”的状态。如果想做的目标本身就是二流的,一流甚至超一流的天才们就不会留在这里做事情。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能不能评上院士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定下这样的目标:要做就是要做压倒美国人的,在全世界超一流的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得成?实在是太简单了,让那些可以做成的天才来做就是了,清北缺天才吗?对于清华北大的天才们来说,就算不能讲非常简单,那至少也应该是简单至极吧。你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简单至极。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一切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了。如何留住那些超一流的天才?那就是制定的一切目标都必须是超一流的天才来做才能做成的事情。如果你说做不成,很简单,你走开,让能做成的人来做就是了。你说做不成,不是客观上真的做不成,只是你要为那些做不成这种事情的人找碗饭吃,并且不能让那些超级天才来抢饭碗而已。饭碗多的是,你没必要非得抢天才的饭碗这种影响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事情是不是?你说做不成,除了证明你智商不够以外,还能证明其他任何东西吗?你智商都不够,怎么能够长期教得了清华北大那些智商超一流的孩子们?


4. 今天清北开始受指责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今天的清北开始受越来越多的指责?不是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没做该做的事情。只是因为多个原因让这些没做的事情开始显露出来,瞒不住了。

原来认为美国是不可超越的,至少几代人之内是不可超越的。那到底是几代人?至少这批人在位置上的时候是不可超越的,从而他们的饭碗可以保住就行了。但是,国防七子等院校做出的超越美国的东西越来越多,那就成问题了。清北可是争夺了中国最多的高考状元,有最好的人才资源,人家国防七子们都可以做出超越美国的东西,你怎么就不行呢?你可以不进行爱国教育,可以不管出国率,可以不管大国重器的负责人数量......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用管,但你说说你自己在什么地方可以超过美国、可以领导美国、可以引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你可以说最重要的是“个性发展”,那最关键的问题是个性发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总不能说什么程度都可以接受吧?

所以,对清北来说最关键的不是什么方向,方向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关键的在你自己设定的方向上发展的程度高低。你拥有那么多最好的资源,总不能与蓝翔比吧?人家蓝翔也是让学生获得了个性发展啊!不是设定的目标,或者说价值观是什么。而是你设定的目标高度绝对必须是超一流的、至少得是可以压倒美国的。

出国率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仅仅以出国作为最终目标。原来总谈我们落后,所以被美国白人领导大家心里没什么想法,觉得理所当然。可是现在人家印度居然去领导美国大量高科技企业。英国总统已经是印度人,拜登如果一不小心再摔一跤爬不起来、那美国的总统也成印度人,并且是印度妇女了。英美都被印度人统治就只差拜登再摔这一跤了。

不是所有华人去美国都要强调去和印度人竞争,蓝翔的人如果去了美国肯定没这个心理负担,但能代表中国出场的无论有谁,清华北大肯定逃不掉吧?你不要以为抢高考状元的时候很爽。爽完了,有结果了,那是肯定要负责任的。这个责任你清华北大不来负,你让其他哪个院校来负?所以,不是说清华北大的人不能去美国,我反而是特别鼓励清华北大的人去美国的。但关键是你去美国干什么?不是仅仅去给印度CEO打工,必须是要去领导美国人,领导印度工程师的。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令人诧异?不要去找其他任何借口,去找其他任何原因。你人已经去美国了,还怨得着中国的任何东西吗?至少,清华北大在教育过程中有没有把如何领导美国,如何领导世界,如何领导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当作最核心的教育目标,这肯定是一个问题和原因吧?

歼20为什么做得那么出色?总设计师杨伟初中毕业时中考6门课满分是600分,他的成绩是599。当即直接参加高考,仅上一个月高中就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歼10核心课题组。为什么能做到?项目真的需要天才啊。歼10研发成功是自然的,但歼20本来中国是不可能做成功的,最后为什么能做成?道理很简单,有了天才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了。对于天才来说,如果不去制定一般人不可能实现甚至不可能想象的目标,那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做了有什么意思?


清华北大与其他学校的最重要区别是什么?是拥有社会上最高智商的天才。你不去把做最高智商的天才该做的事情当成目标,那结果不是毁人前途还能是什么?

一切必须、并且只能围绕最高智商来做工作。除了这个以外的其他一切,都是毁人前途。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能力和天赋的人来做。要讲相声,就得有幽默天赋;要想得奥运冠军,就得要有运动天赋。如果只是做一般的研发工作,普通研发人员就足够了。但如果要想做可以引领全世界的研发工作,当然就需要智商天赋最高的一批人。对清华北大来说,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是否去设定超越美国、领导美国、引领整个人类科学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最高的工作目标,就是判断其校长、党委书记、教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

清华北大当然可以为自己辩护,但请特别注意一下,辩护的唯一理由是你们为超越美国、领导美国、引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都做了什么——已经做了哪些,还准备做哪些,用什么方法和路径去做。其他的一切都不用说了,因为那都是借口。清华北大有哪个领导、教授可以讲“如何超越美国?”“如何领导美国?”“如何引领世界?”这些课程的?你都讲不了这些最基本的课程,你怎么能在清华北大做领导、做教授?

如何做世界最领先的工作,这就是你清华北大要考虑的唯一事情,不是要你来说中国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建议清华北大把所有那些说中国不能做什么的专家教授全都请走吧,然后清华北大就什么世界最领先的东西就都能做成功了。

此处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说一下爱国的问题。虽然天才们拥有很高的无师自通的能力,但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引导和培养。我们就以最俗的语言,如何使他们成为人上人来说吧。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人上人,不仅仅是只要考高分就能实现的,而是在进入社会以后被人抬才能实现的。为什么要爱国?因为你只有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会全心全意地寻找这个国家和人民缺少什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能够为14亿自己的同胞创造最大的福利,当然就会被14亿人和更多的人抬成人上人。

钱学森的一生在国内做的工作是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导弹等技术水平,客观地说在学术上这些工作并不具有很大创造性。因此他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说,其实这些工作都不算什么,都是国外早就已经有的,我们不过是在国内重复实现了而已。话虽如此,他们那一代人是在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重复实现了这些,是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福利,当然会被亿万中国人抬成人上人。

你不想在国内成为人上人也可以。即使赞同清北的学生去国外,并不是说只要把他们送到国外就万事大吉了。如何在国外获得更大的成就?如何在国外获得人上人的发展?这些问题清北的教育体系里有吗?

坦率地说,我很赞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文化。这个学校之所以成为硅谷创新的摇篮,在其学校文化和教育体系中,是存在大量创新培训和实践的。他们设置有大量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进行各种创业的设计和训练,经常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去演讲和交流。如果你从来就没有任何如何去领导美国的课程和培训,怎么可能只要把清北的人送到美国,他们就能自己莫明其妙地在美国成为领导者了。印度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全都会有MBA的管理课程学习,这是他们在管理上有大量成就的最重要原因所在。不要简单地用“印吹”这种脸谱化的最低级认知框架去考虑问题。一切都必须以实际的科学测量数据来认知这个世界。


五、自我防范意识与清除“首陀罗思维”



清华北大有很高的名声。名声是什么?对商人来说是巨大的商誉,对个人来说是抬升自己地位的标签。所以,树大一定会招风的。对于清华北大来说,各种各样的强烈侵害、战略忽悠等行为是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只在于其本身需要足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例如,搞假学历的陈春花,居然能混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再去把所有清华北大的什么国家级的研究院都查一遍看看,类似陈春花这样的是唯一的吗?

各个地方只要是看到清华北大名号的项目,就很容易从政府拿到各种资助。一些商人就花钱合作打着清北的名义去搞各种名目的开发区,最后实际上就是纯属地产项目,与科技毫无关系。当然,很多年前两个学校就已经收紧了这类合作的审核。此处提一下只是说明这类想纯粹把清北当成名号的商业动力肯定是会永远存在的,问题只是自我的防范。这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名声本来也就是要拿来使用的,问题只是用来做什么。

当然,以上这些最多还只是让社会损失一些钱财,最大的损害还是对清北自信心的战略忽悠和打击。对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来说,把清华北大的自信心锁死在什么水平,也就等于把整个中国的自信心锁死在什么水平 —— 清华北大都做不成的事情,你凭什么能做成?

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的清华美院“眯眯眼”设计,根本无关乎审美风格和艺术品味,那就纯属一个中性点说是“首陀罗思维”,粗俗一点说就是“下等人思维”。当人们看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自降不息”的理论和说法是怎么来的了。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当年初中毕业就参加高考时,填报的最优先志愿也是清华北大,但离他们的分数线只差了一两分。本文写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忧思并且心情极为沉重:如果杨伟当年多考了几分,真被清北录取了,他还会成为歼10和歼20的总设计师吗?很可能不会。如果那样,歼20还有可能做得成吗?真有可能是做不成的,或者就算做出来一个类似的东西,也远远不会那么出色。中华民族的命运,居然就可能是被这偶然的几分给改变了。虽然中国是一个从几十年前10亿人发展成14亿人口的国家,真正的天才也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如果每年能出的那么极少几个天才都被毁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科技会失去多少创造惊世奇迹的机会?如果清北的存在唯一的结果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永无出头之日,他们还继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延伸阅读:

从小米在印资金被限谈不可思议的印度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如何领导世界(系列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科学   目的   梯队   美国   中国   智商   天才   清华北大   批评   事情   目标   评价   领导   学校   项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