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沃土 红绿交织的多彩古城



_


将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断。多年来,全县上下牢记嘱托,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之路。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荣誉称号,今年成功入选“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即日起《微将乐》开设专栏,推出“最美县域”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将乐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今天推出“最美县域”系列报道④——红绿交织的多彩古城。



_



将乐,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红色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古城。


多彩将乐是福地·“红色

将乐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当年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是中央苏区在东面的重要门户,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彭德怀、肖劲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过革命斗争,留下了光明围歼战、万安歼灭(阻击)战、将乐县城围攻战、铜铁岭伏击战等旧址,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2017年,将乐共有7个遗址入选《三明市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2020年,将乐共红色文化遗址6处9个点入选《三明市第二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红色印记烙乡村,苏区精神代代传。这里串联着一处处红色的历史,讲述着一件件红色故事。


1931年至1934年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曾三进三出余坊,红军为民凿水井,民为红军送粉干,留下了许多故事。如今,余坊乡重新修缮了一系列红色革命遗址,让红色的文化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走进老区苏区村蛟湖的杨氏宗祠,“红六师机关驻地旧址”铜牌赫然映入眼帘。宗祠内外“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等红色印记依然清晰在册。1933年夏,中央红军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当时,红六师的机关驻地就设在此。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浸润着将乐县底色,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多彩将乐是福地·“绿色


如果说红色是将乐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那么绿色就是将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动力。“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将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孕育地和实践地。将乐县森林覆盖率达81.3%,全年空气、水环境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国字号”绿色荣誉。
绿水青山带给将乐老百姓的感受是真实的、具体的、幸福的。生活在将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清澈的流水,幸福感油然而生。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将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色家底”越来越厚。绿色,已成为将乐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对将乐这座城市来说,不仅要有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更要有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这些年来,将乐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3+3”攻坚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文旅经济,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一次次行动、一条条有力举措,都昭示着将乐严守环保底线、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执着追求。


多彩将乐是福地·“金色

秋分时节,层层叠叠的“稻海”涌动着金色的波浪,空气中弥漫着稻穗和泥土的芬芳,一台台现代化的收割机驰骋在山乡田野间,颗颗饱满的稻穗收入谷仓,奏出一曲曲欢乐的丰收之歌。
将乐县创新合作社领办、“以垦代助”等耕地复垦模式,“农耕保姆服务”经验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可5000亩撂荒地复垦任务已超额完成,“认田种粮”面积396亩,早稻(再生稻)完成2153亩,增长36.6%,制种面积达到3.2万亩。

丰收的季节,不仅稻香四溢,果园里也是鲜果飘香。将乐县常口村800亩的脐橙种植基地,脐橙挂满了枝头,年产量达2万多斤,每年能给常口带来超100万元的增收。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水杉开始由绿转红,纤细秀美的枝叶像极了传说中凤凰的尾羽,点点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挥洒而下,映衬着碧水蓝天,黄绿相间、黄红渐变,如同一幅缤纷绚烂的油彩画。


多彩将乐是福地·“古色

将乐于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县,故有“文化之邑”之美称,在将乐县境内,各种历史遗存宛如繁星。


早在新石器时代,将乐就有古人类聚居,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先民们留下了古人类聚落址、古窑址、古井址、石刻、瓷器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县博物馆成立,开展文物发掘、征集、保藏、展览,90年代初,县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数量已居全市各县之首


如今,将乐古村落正散发着悠悠古韵,这里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良地村,千年古刹证觉寺,中国传统村落肖坊村、山坊村,中央红军村墈厚村等。良地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仍完整保留各类古迹建筑群57处,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土木结构为辅,以廊桥、家庙、祠堂、古厝等组成的古村落。

南门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效果图
为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古城文脉,将乐县着力重塑南门头历史古街,重点打造南门头街区旧城改造更新及渡头沿河景观提升改造样板,将南门头街区改造为人气旺、商业兴、风貌美的历史文化古街区。


杨时,被后世尊为“程式正宗”“闽学鼻祖”。作为杨时故里,将乐县始终不遗余力支持杨时文化研究工作,借助纪念杨时诞辰970周年契机,大力弘扬杨时文化,使杨时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将乐儿女成长。
今天的将乐,从农村到城市,蓝天白云擦亮生态文明底色,飞鸟游鱼拨响诗意栖居的幸福琴弦。

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一次次被蓝天刷屏的朋友圈

一个个生态的低碳案例

绚丽多姿的将乐生态画卷上

是绿水青山间萌动的勃勃生机……



乐民沃土 杨时故里
山水将乐欢迎您!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伍贤洪 初审:余程瑶
复审:肖国平 终审:肖久慧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打击假新闻举报: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行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将乐县   将乐   福地   多彩   苏区   沃土   底色   南门   遗址   红军   印记   古城   生态   红色   中央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