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游记(上)

绍兴简称越,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我的祖籍地、出生地;还是女儿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外孙女今年小学毕业,当女儿征求她暑假想去哪儿玩的意向时,外孙女居然第一个选择了绍兴。为此女儿高兴地策划了这次全家自驾绍兴游。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2023年6月27日下午,我们抵达绍兴老城区府山直街,在办理酒店入住手续后,即前往附近的徐渭故里景区。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走在绍兴老街上,眼前俨然一幅淡雅厚重的水墨画。




绍兴城不大,但历史上却是名人辈出,诞生于500年前的徐渭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徐渭别名徐文长,被誉为“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是明代中期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 ,美食家,历史学家。“徐文长故事”中的徐渭更是汉民族聪明机智的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可以说,每个老绍兴人都有一肚子说不完的徐文长故事。

十分钟后,来到了徐渭故里,这里是绍兴市两年前修缮扩建的景区,由徐渭艺术馆、青藤书屋和绍兴师爷馆三个部分所组成。

徐渭艺术馆坐北朝南,设计借鉴了徐渭《山水图》的墨韵笔法,抽象出黑山白水的生动肌理。从南北两面看去,恰似徐徐展开的册页。



艺术馆前的广场两侧是具有鲜明特色风格的雕塑和建筑,十分适合在这里拍照留影。




青藤书屋原是徐氏故宅,幼时的徐渭深慕青藤长在岩石之中的顽强生命力,特在天池旁手植青藤一株,青藤书屋由此得名。

五百年的历史沧桑,青藤书屋的老庭院内仍然是苍劲的藤蔓,斑驳的竹影,挺拔的银杏,摇曳的芭蕉和点点的青苔,幽幽的月洞门。



“无绍不成衙”,师爷是绍兴特有的文化符号之一。没想到,天才般多才多艺的徐渭还是绍兴师爷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和一座高峰。

与青藤书屋相邻的绍兴师爷馆,从缘起到鼎盛到深远影响,介绍了一代又一代绍兴师爷自强不息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对绍兴师爷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游览了徐渭故里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越城区的书圣故里景区,这里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书圣故里其名源于1700多年前,书圣王羲之曾居住于此。除了这位如雷贯耳的名人,这里也是“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还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

我们从西街进入景区,七八分钟后,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戒珠讲寺。这里有一则王羲之舍宅为寺的故事。相传王羲之爱好宝珠,一日他的一颗宝珠,忽然不见,便怀疑起当时来访的一位僧人。此后,便对这位僧人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落自己的原因后,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几天后,宝珠失而复得,王羲之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这座戒珠讲寺。


舍珠讲寺的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墨池,相传王羲之常在这里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这个故事,从小在书本里读过,如今实地打卡,则别有一番感慨。


墨池周围为一圈黛瓦屋舍,最亮眼的是对面白墙上临摹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来到近前,发现这是临摹的王羲之《二谢帖》,书法自然洒脱,纵笔迅疾,恰如惊猿脱兔,又如虎踞龙盘,纵擒有度,极有节奏感。


拐弯进入了蕺山街,穿过躲婆弄后,来到了题扇桥下。


古朴大方、端庄典雅的题扇桥横跨在碧水悠悠的河面上,桥左面有“晋王右军题扇桥”石碑,右边是河面上停泊着七八只乌篷船的游船码头,河对岸是背河而筑的凭水窗楼,路东侧是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往北望是近在咫尺的蕺山,山上树木葱郁,塔亭楼阁错落其间。





题扇桥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清道光年间重修,桥名缘于王羲之的一次善举。椐巜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


题扇桥旁有王羲之陈列馆,馆内主要陈列王羲之与王献之“二王”的名作和历代受“二王”作品影响的书法名家作品。




进入笔飞弄,就来到了蔡元培故里。

蔡元培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国共两党共同认同的影响中国历史的教育大家。




蔡元培故居是一座明清台门院落,坐北朝南,平面结构呈东西对称,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具有鲜明的绍兴地方特色。

过了笔飞弄,就来到了萧山街,这里主要以寻常杂货为主,青石板路两侧是高高低低的店铺,杂货铺、手工作坊店,夹杂着小酒店、咖啡馆。店铺前挂着帘招悬着小红灯笼,江南民居勾勒出绍兴特有的古朴味道。




半小时后,来到了绍兴老市中心的城市广场,始建于南梁,明代修建的大善塔高高矗立在广场的东南隅。


在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城市广场背面,有一条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的老街——仓桥直街。



仓桥直街宽不过数尺,街面由青石板铺成,老屋沿河而建,粉墙、黛瓦、黑漆木门,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为绍兴城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是最能体现老绍兴生活气息的地方。



街道两旁传统商店林立,店铺的风格依旧保留着古时的风格,门前飘着杏黄色的酒旗,售卖的大多数却是当下商品和食品,竖挂的招牌,既有古代的风韵,又有现代的气息。




这里被人誉为最好吃的绍兴老街,可以将绍兴的臭,醉,糟,霉一次尝过遍。我们也来到一家绍兴民间小吃店,品尝了醉蟹、醉虾、醉鸡、绍三鲜、豆腐包以及萝卜丝饼、臭豆腐等绍兴特色小吃。说实话,味道并不敢十分恭维。


作为鲁迅的故乡,街道的尽头处,有一座茶楼,名叫“孔乙己酒家”,酒楼的风格十分古朴,长长的自上而下的幌子,特别的醒目。



马路对面的寻宝记状元楼是除了咸亨酒店外,绍兴比较有名的一家酒楼,此刻酒店门口正在表演绍兴戏,显得十分热闹。

20多分钟后,来到了稽山公园的绍兴护城河畔,此时天上挂满了粉红色的晚霞,瑰丽的晚霞倒映在护城河上,让人不由得淘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翌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与大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的兰亭景区。兰亭是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后因王羲之于公元353年在此写成绝世佳作《兰亭集序》而名扬天下,被后人崇为书法圣地。


进入景区,是一大片幽静雅致的茂林修竹。今天并不是双休日,但仍然有一批批的中小学生排着队来这里参观游览。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一泓清碧的池水中,有数只憨态可人的白鹅在戏水和憩息。据说爱鹅、养鹅、书鹅是王羲之生平的爱好之一。


池边为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鹅”字略瘦,“池”字稍胖。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



兰亭碑亭为一四角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看上去有点模糊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十分光滑,因此又被称为“君民碑”。


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名为乾隆所书,室内有”曲水趣欢处“五个大字的匾额。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这就是兰亭序里有名的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兰亭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东晋永和九年(3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友人谢安等41位文人雅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

“曲水流觞”前,陆续不断地有学生在举行仿古活动。

在游览兰亭碑亭时,就看到左侧乐池那一池盛开的荷花,十分的吸引人的眼球。因此在游完曲水流觞后,随即赶到了乐池。站在俯仰亭下,满池的荷花,在一汪碧水中开得娇艳而繁盛,碧叶盖池、红花映日,令人赏心悦目。



观赏了乐池荷花后,来到了御碑亭。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83年重建,高12.5米,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亭中御碑系乾隆年间原物,碑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

碑面为康熙临摹的《兰亭序》全文。

碑阴镌乾隆所作《兰亭即事诗》,落款“乾隆御笔”。

祖孙两代皇帝同碑书写,全国独一无二,堪称国宝,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碑亭旁是兰亭碑林


王右军祠建于清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修。祠内一方池曰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最尽处大厅,置王羲之汉白玉像。两边回廊,壁间嵌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石刻和兰亭艺事碑刻。



从御碑亭向北,出园林北门,为兰亭江,浅溪清流,绕兰渚山陂潺潺而过。水底游鱼卵石,清晰可数。今天绍兴最高温度达摄氏38度,时值中午,骄阳似火,这里成了我们此刻休息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王羲之   兰亭   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   碑亭   绍兴   师爷   景区   故里   年间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