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造币的历史传奇

作者:林南中


在品种繁多的民国铸币里,福建银毫以其形式多样、设计新颖、富含纪念意义而深受青睐。民国时期,福建银币均为币值2角、1角的辅币,其规格不大,但小小的币面却浓缩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历史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建造币厂即着手铸造带有“辛亥”字样的“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至1932年铸造民国二十一年版“黄花岗纪念币”止,先后铸造有“中华元宝”“中华癸亥”“民国甲子”“福建省造贰毫银币”“民国十三年福建贰毫”“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币”“北伐胜利纪念币”“孙总理纪念币”“黄花岗纪念币”等20多种银毫。

福建银毫大都铸造于时局动荡之秋,发行时间短,铸量有限,历经岁月的洗礼,留传至今的已为数不多,其中较为稀少的版别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漳州中山公园北伐纪念亭

都督府造中华元宝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迅速瓦解。同年11月13日,福建宣布光复,中华民国福建军政府成立,时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被推举为福建都督,统领全省军政事务。光复之初,为缓解财政困难,维持金融稳定,福建军政府宣布设立财政部,负责全省钱粮的收支,同时委任陈扬铭,接管设于福州南台苍霞洲的前清官银局造币厂,拟将原官府库存的纹银改铸为银毫。1912 年2 月16 日,闽省财政部发布《通告鼓铸角番由》,决定开铸双角、单角、半角三种币值的银辅币。据《福建辛亥光复史料》所录“财政部新猷”载: “铜模先已铸成,上面文曰‘中华民国’四字,下面文曰‘重几钱几分’,左右分书‘辛亥’二字,背面仍用团龙。”但这种“闽都督府造”背面团龙图案的银币仅见史料记载,而未有实物面市。

传世实物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或称“‘闽’字中华元宝”。该币直径23. 7 毫米,重5.3克,成色70%,正面珠圈内铸对读“中华元宝”,中间为福建的简称“闽”,上缘署“福建都督府造”,下缘为纪值“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相当于2角或2毫),左右两侧用干支标明铸造年份“辛亥”;背面中间仍为“闽”字,外围是“铁血十八星”图案,上缘刊写英文“FOO-KIEN”(福建),下缘为英文纪重“1MACE AND 4.4CANDAREEN S”(一钱四分四厘),左右两侧饰以四点花星。该币根据背面纪值小数点的不同可分三种版式,其中以背“44”“44.”两款少见。

“都督府造中华元宝”币面的“铁血十八星”图,是武昌起义时革命军军旗上的图案,它是革命团体共进会在武昌起义前设计的。铁血,表示革命必须以热血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放射的9柱寓意华夏九州,上下18颗星代表长城以南的18个行政省。把18颗星连为一体,表明只有18省人民团结战斗,不惜流血牺牲,才能推翻满清,建立共和。

“都督府造中华元宝”始铸于农历辛亥年十二月(1912年2 月),故其币面标注有“辛亥”字样,有的文章将其铸造时间标注为1911年造,实误。1912年4月该币停铸,铸造时间仅短短的二个月,铸量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后,仅仅过了4个月时间,该币即从福建造币厂铸造出来,这不仅是铸币上的一个奇迹,也传达出福建人民拥护革命的热情。


“三把旗”的版式

民国初期,福建处于动乱频繁、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孙道仁主政福建之后,李厚基、王永泉、孙传芳、周荫人等纷纷登场。为扩充实力,拥军自重,军阀们纷纷创设金融机构,发行或仿造货币,用于扩充军饷,谋取私利。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福建先后发行有“中华元宝”“中华癸亥”“民国甲子”等银辅币,这些银毫币面铸有福建特色的“三把旗”图案,记录了福建地方军阀的更迭和币制的紊乱。

1912年4 月“都督府造中华元宝”改版,新版“中华元宝”币值设“一钱四分四厘”和“七分二厘” (相当于2角和1角)两种。2角币直径22毫米,重5.3克;1角币直径18.8毫米,重2.61克。钱币界称之为“福建造币厂中华元宝”。

新版币将原币面的“福建都督府造”改为“福建银币厂造”,除去“辛亥”纪年及前后的“闽”字,背面“铁血十八星”图改为由“铁血十八星旗、五色共和旗和青天白日旗”三旗交叉组成的图案,民间俗称“三把旗”。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兴师讨袁。次年2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李厚基攫取福建省军政大权。1916年,李厚基命令制造局总办刘式渊将造币厂迁往福州西郊洪山桥,利用原币模继续铸造“中华元宝”2角型银币。此后,又专门仿铸广东银毫。据《福建文史资料》第9辑潘守正、张宗果《李厚基在福建》一文估算,自1917~1922 年,李厚基靠发行及仿造银毫,搜刮的银元高达2000多万元。

1922年8月21日,孙中山派胡汉民到延平(现南平)与王永泉商定共同进攻福州驱逐李厚基的协定。10月17日,徐树铮、王永泉、许崇智率部进入福州,李厚基垮台。11月3日,王永泉担任福建总司令,期间洪山桥造币厂遂由其把持,前后仅一个月,又生产出银角1000多万枚。军阀们滥发货币,搜刮民脂,中饱私囊的劣迹由此可见一斑。

1923年3月,援闽军总司令孙传芳、副司令周荫人率北洋陆军第二师和第十二师由赣东入闽。同年4月,孙传芳就任福建军务督理,王永泉为军务帮办,周荫人为闽北护军使。孙传芳督闽不久,便令洪山桥造币厂开铸“中华癸亥”银毫。1923年为农历癸亥年,因此该银毫便设计有“中华癸亥”四字,币值仅2角一种,直径、成色、重量与“中华元宝”2 角型相仿。上缘署“福建银币厂造”,下缘为纪值“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背面仍延用“三把旗”为主图案,上下为与面文相同内容的英文。“中华癸亥”根据正面两侧星花的不同,可分芒纹花星和五角星两种,五角星版少见;背面则有汉、英文字体大小不同以及背英文“MADE”错书“MAIE”等多种不同版式。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部入浙,福建军政大权沦为副手周荫人独揽。周荫人遂任命其胞弟周荫塘为军需课长,总管福建造币厂,周荫人先是肆意鼓铸劣币,后又将造币厂转包于他人。

1925年福建造币厂开铸“民国甲子”银毫,银毫分2角和1角两种币值,其中1角币仅为初铸时为配对而少量铸造,迄今罕见。该币版式与“中华癸亥”相近,正面珠圈内改为“民国甲子”;背面仍是“三把旗”图案。为示与“中华癸亥”的区别,背面三旗的帜带开口为向左,但仍有一种错配帜带开口向上的“癸亥旗”图案,钱币学界称为“民国甲子癸亥旗”;此外2角型还有正面币值“四”字为开口,称“开口四”版等不同版别。

“民国甲子”铸于农历乙丑年,为1925年,而甲子年是1924年,为何在1925年发行的币面铸上1924年的干支?其实是周荫人为蒙混视听,采用掩耳盗铃之计,特意在币面铸上前一年的时间,以用来掩盖其早年仿造劣质银毫,掠夺人民财富的罪行。


北伐入闽纪念币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在广州发表《北伐宣言》,后兵分东、中、西三路向北洋军阀发起进攻。西路军挺进湖南、湖北,中路出兵江西,东路军由北伐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率领直指福建。北伐军在两湖战场上节节胜利,使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十分惊恐,急忙调兵遣将,命周荫人“援赣”,并在闽西南布设防线。东路军于10月10日集中兵力攻打永定一线的周荫人部,歼敌2万余人。驻扎于漳州的北洋军阀张毅见大势已去,匆匆率部溃逃。是年11月,东路军浩浩荡荡开进闽南重镇漳州,随后于11月23日克复泉州,12月3日夺取福州。至此,统治福建13年的北洋军阀时代宣告结束。

1927年1月3日,作为全省的最高权力机构的福建省临时政治会在福州成立。代主席为何应钦,委员有方声涛、何玉书、黄展云、谭曙卿、戴任(共产党员)等人,随后何应钦着手改编福建民军和部分闽军,成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任命谭曙卿为军长。谭任命其至交中国银行福州支行行长舒厚德接管洪山桥造币厂。

北伐军进驻福建后,为庆祝革命军北伐胜利,1927年4月,福州洪山桥造币厂开铸“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漳州地方当局亦奉命在漳州军械厂(地址设在城区乌衣巷)铸造“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币。两枚银质纪念币直径均为23毫米,重5.2克,成色70%。

“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正面上方刊写“国民政府”,中间铸斧头、镰刀、算盘、书本和步枪等图案,寓意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珠圈外左右各为纪值阿拉伯数字“2”,代表2 角,下方是纪年“民国十六年”;背面上方环写“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中间是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双旗图案,珠圈外左右饰梅花星,下方是纪值“贰毫银币”。“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有“合面”“合背”及两侧无阿拉伯数字等版别。

“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币,正面珠圈内书“国民政府”,中间饰民国青天白日徽,上缘署“民国十六年”,下方为“漳州制造”,左右分列币值“2”字;背面上方镌写“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下方是纪值“贰毫银币”,中间珠圈内铸国民政府双旗图案。

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推动下实现的,因而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为数不多的以北伐为纪念题材的早期纪念币,该币形象地反映了北伐战争的这段历史。两款福建北伐胜利纪念币风格相近、设计新颖、工艺精湛,而且由于铸量稀少,如今更属凤毛麟角而成为众多藏家梦寐以求之物。



捷足先登的“总理纪念币”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生命弥留之际,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呼唤的7个字,来表达他心中的理想。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自1894年兴中会创立之日起,孙中山一直是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他曾先后担任过兴中会总理、同盟会总理、国民党理事长、中华革命党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理等职务。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贡献,1925年5月18至2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接受总理遗嘱宣言》,表示“完全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并规定今后国民党“除全体党员正式投票选举代表而投票选举之中央执行委员会任执行之责外,不能更有总理。”从而确定了孙中山为国民党“永远的总理”的尊称。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与福建有着密切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夕,福建就有许多仁人志士追随他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1912年4月,孙中山曾亲临福州考察,受到福建民众的热烈欢迎。1919年,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开发福建港口资源,构建“东方大港”的构想,其中对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建设都有详细的规划说明。

为追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福建海军马尾造币厂正式开铸“总理纪念币”。该币成色70%,仍设2角、1角两种币值。币面图案为孙中山总理正面半身像,上缘中间署“总理纪念币”,两端饰以梅花星,星侧分列“中华民国”“十六年造”;背面为交叉的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2角币直径22毫米,重5.3克,币面书“每五枚当一元” ;1角币直径17.5毫米,重2.6克,币面书“每十枚当一元”。

本来“总理纪念币”应由国家中央造币厂铸造,为何当时却由福建地方造币厂铸造?原来孙中山逝世后,南京中山陵正在大兴土木,原本担任此项铸造任务的中央造币厂,因种种原因而迟迟没有开铸。于是,福建造币厂捷足先登,铸造了这枚“总理纪念币”。


纪念币铭记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同盟会领导人黄兴率领120多人组成的反清敢死队,臂缠白巾,手持枪械炸弹,进攻广州的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起义军焚烧总督署后退出,至东辕门外与李准卫队相遇接战,随后又分兵袭击督练公所等处,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由于起义军兵力不足,伤亡惨重,奋战一昼夜后被清军击败。喻云纪、方声洞、林觉民、黄鹤鸣等86人死难,事后收敛72人遗骸合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18年,为纪念死难烈士,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共同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陵园由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自为陵园栽植了象征烈士万古长青的松柏,并题写“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黄花岗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激情和斗志。黄花岗起义的72烈士中,福建籍占了19位。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1927年福建铸币委员会报省政府财政厅,拟铸造“黄花岗纪念银角”,经批准由洪山桥造币厂试铸。试样币正面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为主图案,上缘书“黄花岗纪念币”,背面是民国青天白日国徽,上方为“中华民国十七年福建省造”,下方为“纪念先烈”字样。1929年,黄花岗纪念币经修改后正式发行,币值设1角、2角两种。原试样币国徽中间增加币值标识“10”、“20”,“纪念先烈”四字根据币值改为“每十枚当一圆”或“每五枚当一圆”字样。 黄花岗纪念币设计质朴、大方,别具风采。小小的币面浓缩了气势宏大的七十二烈士墓建筑图案,以小见大,使人产生震撼的效果,充分展现了黄花岗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石破天惊的影响及其永存的英气。黄花岗纪念币有民国“十七年版”“二十年版”和“二十一年版”三种。“二十一年版”背面由原民国“国徽”改为交叉的“国旗”和“党旗”(图9),该版只铸行3个月后便停止铸造,是民国时期福建铸币的关门之作。黄花岗纪念币由于题材好,成色标准,质量稳定,发行后深受喜欢,影响所至遍及省内外。1931年,上海工商界特地请福建造币厂代铸“黄花岗辅币三千万角运沪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漳州   黄花岗   币值   革命军   东路   都督   纪念币   福州   福建   元宝   中华   背面   民国   总理   图案   传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