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挖沙修猪圈,不料挖出3000斤巨剑,专家:古时可离不开它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智慧的番茄

编辑丨智慧的番茄

山东一名村民挖沙修猪圈,却不料挖出一柄“大宝剑”,经过测量,宝剑长近8米,重量高达3000斤。

专家在研究后更是直呼:古时可离不开它

那么这柄“大宝剑”究竟有何来历?它又有何用途呢?

宝剑出土

上世纪80年代,山东兖州由于天气大旱,农民苦不堪言,一位村民老赵想着再养些猪仔以维持家用。

说干就干,老赵当即买了几头小猪仔,这将他手中的积蓄花的一干二净,但猪圈还没有盖,于是老赵决定自己盖。

老赵用泥和草简单建成一个猪圈,便将几头小猪放进去喂养,但好景不长,很快猪圈就在一次狂风暴雨中坍塌。

这令老赵心都在滴血,他决定去河床挖一些河沙,用河沙精心打造一个猪圈,但这遭到老伴的劝阻。

老伴认为私采河沙是犯法的,为了几头小猪仔不值当,还是好好种地比较好。老赵也陷入深思,这到底如何是好。

随即老赵遥望一下天空,晴空万里,就这样的天气,农作物怎么生存啊?老赵当即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前往泗水河滩去采沙。

第二天。老赵很早就到河边,他发现河床上到处都是村民在采沙,这也让他不再畏惧,拿出铁锹,加入到采沙队伍。

老赵就在河床挖呀挖,很快就刨出一个大洞,眼看就要完工,这时铁锹却碰到一个硬东西。这让老赵很疑惑,便伸手进去一探究竟。

冰冰凉凉,这可吓坏老赵,他还以为是挖到谁家的“老祖宗”,他当即用沙盖住那块。老赵回头看见小山似的河沙,心满自足,准备回家盖猪圈。

这时有两个村民从他身旁走过,说当年淘金者的故事,这让老赵心中一惊,想起刚才河沙中的铁疙瘩,那不会是黄金吧?

老赵当即来了兴趣,又拿起铁锹开始挖那个地方,很快一个生锈的铁块映入老赵面前,老赵当即拿出铁锹继续挖,可挖着挖着就不对劲,铁疙瘩很长,一直挖不到头。

这时,旁边的村民也发现老赵这的异常,都跑过来帮他一起挖,经过一众村民几小时的挖掘工作,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众人面前。

原来是一个大宝剑,至少有好几米长,上面还雕刻着花纹,众人都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

老先生围绕铁剑一周后,细看剑上花纹,惊呼道:“这是轩辕黄帝的轩辕剑!”这话可将众人吓了一跳,毕竟如此大的轩辕剑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时有人提议将宝剑当做废铁卖了,赚到的钱众人平分。但很快就有人拒绝,称这是镇压河妖的,小心引火上身。

老赵听众人说的越来越邪乎,他怕出事,便偷偷离开此地,回到村里找到村长,让他联系文物局的人前来。

文物局的人听说有个数米长的巨剑对此感到不可置信,毕竟什么兵器如此之大,认为这是他们在诱骗自己。

但老赵信誓旦旦的向专家保证,绝对超过7米,且上面还有花纹。专家看老赵如此认真的模样,也选择相信,便答应老赵立马前去泗水河旁。

第二天,文物局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巨剑旁边。专家们第一眼看到宝剑就觉得此地不简单,很可能有一个古墓,为了调查出事情真相,专家立马找人将巨剑运回去,仔细研究。

之后考古专家来到泗水河旁,最附近进行缜密的勘察研究,发现没有丝毫古墓的迹象,便否定古墓的说法。

运回文物局后,专家就对巨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通过测量,巨剑长7.5米,重3079斤,上面雕刻着众多花纹,还有一小行字,上面写道:

“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

这下谜团彻底解开,这巨剑并不是所谓的轩辕黄帝佩剑,而是几百年前清朝人所制。这也引发众多专家的好奇。

要知道,在清朝,制作这样一把巨剑那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大的,是什么原因让金一凤选择铸剑并安插在河床呢?

专家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治理河水,有人说是镇压河妖,但真相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于是专家再次来到山东兖州,找到当地的文献志,准备细细研究一番。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专家们夜以继日的查阅后,最终在一本《滋阳县志》找到了答案。

宝剑真相

根据县志记载,1712年,金一凤在这个地方做知县,然而这个地方发生百年一遇的巨大洪灾,泗水河水位大涨,直接冲翻上面的石桥。

一夜之间,全部庄稼全部被淹,农民也只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金一凤作为知县,当然要起一个好榜样,他立马召集县里的工匠和士兵,奔赴一线,进行抗洪救灾

在金一凤的带领下,很快洪水就被治理好,但是百姓的庄稼已经无法挽回,金一凤只能不断安慰他们,并广为救济百姓

百姓们对金一凤也愈发崇拜,就这样安静的度过数年

数年后的一天,一位农民前往泗水河捕鱼,突然他发现泗水河水位大幅度上涨,已经隐隐有越过河床的趋势。

这可吓坏他,赶忙跑到县里去禀告金一凤,金一凤对此也是格外重视,亲身前往泗水河岸进行考察。

当地百姓得知这件事后,十分害怕,他们深受封建迷信思想,认为河里是有水妖在兴风作浪。金一凤闻言,便给百姓科普,并安抚他们。

百姓对金一凤也很信服,一个个都平静下来。但总有人唯恐天下不乱,称泗水河淹死过人,那是鬼魂在报复

这个言论很快就传遍整个县里,一些迷信的百姓纷纷背起行囊,远走他乡。金一凤得知大批百姓离走,内心也是焦急异常,他不止一次进行劝说,但效果微乎其微。

深夜金一凤想着如何解决这件事,突然他想到西游记东海龙宫的金箍棒,他心里有了主意,自己也要制作个镇妖利器来说服百姓。

第二天,金一凤和县里官员就商量此事,县里各官员也都十分支持,他们觉得轩辕剑厉害,铸造一把轩辕剑插在河底比较好。

金一凤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能因为说服百姓就消耗人力物力制造一把剑,要让宝剑有真正的作用。深思熟虑后,金一凤召集县里的工匠,询问他们能否制作一柄大剑。

工匠们很是疑惑,要多大呢?金一凤称至少要5米以上,这让众多工匠面面相觑,5米,不论是否能铸造成功,其用到的铁就是个巨额数字,不太现实。

金一凤也看出工匠们的担忧,说铁的事不用你们操心,只要你们保证能铸造好就行。知县都这样说,工匠们哪敢不从,都答应此事

回到家中,金一凤拿出自己的家当和当官得到的俸禄进行采购铁,很快就得到数千斤的铁块,于是他再次召集工匠进行铸剑,并安排士兵进行帮助。

就这样,在众多工匠和士兵的努力下,一柄长7.5米,重3000多斤的巨剑横空出世,为了更让百姓信服,金一凤还命令工匠们在剑体上刻画龙王儿子的画像,用以镇压河妖。

在一切都竣工后,金一凤连忙差人将巨剑插到泗水河中,并召集百姓进行宣传。百姓们看见如此宝剑,心里也都踏实下来,不再想着逃离泗水河。

这柄宝剑不仅有着镇压河妖的作用,更是起到测量水位分散水流的作用。就这样,困扰泗水河旁百姓的难题就被金一凤给巧妙化解。朝廷得知这件事后,还大为奖赏金一凤。

但宝剑的作用毕竟有限,随着后来泗水河的水位上涨,宝剑也被深埋在河沙中,直到被老赵发现,它才得以重见天日。

那么如今宝剑的来历清楚,但当年的铸铁水平,是如何制作如此巨大的宝剑的呢?

分铸法

以如今的铸剑水平,铸造如此巨大的宝剑都不容易,更别提数百年前,这就要提到分铸法

我国铸剑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发展到清朝,已经有诸多铸剑方法,其中就包含有分铸法。

金一凤在给工匠们布置任务的时候,工匠们也非常为难,毕竟数米长的大剑铸造何其艰难,甚至根本是不可能

这时有个年长的工匠提出分铸法,许多年轻的工匠都不知道这个方法,便纷纷询问。

原来分铸法就是分别铸造器物的附件,然后制作器物的主体,再用铜液将主体和附件浇筑成型。

通俗的讲,就是组装乐高积木那样,一点一点拼装而成

当老者为众人讲述后,众多工匠纷纷拍手叫绝,这个方法的确巧妙,别说知县定的5米,就算是10米都能铸造出来。

但金一鸣给的铁块只有3000余斤,工匠们经过细算,最终才将宝剑的长度定为7.5米,通过分铸法,众多工匠分工细致,很快就将宝剑的附件制作完毕。

就这样,经过重重组装,宝剑制作完毕,当金一凤看到成果时,也不由得感叹工匠的智慧,当时他定5米只是为了激励工匠,他并不认为工匠们能完成。

如今宝剑不但完成,更是超出长度,这让金一凤十分欣慰,并大肆奖赏参与制作的工匠们。

得知宝剑的铸造过程,众多专家也是纷纷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专家们将宝剑细细清理干净,最终运到博物馆进行珍藏

如今这柄宝剑被收藏在山东省兖州博物馆,被视作镇馆之宝,许多游客慕名前来一览这柄剑的风采,也给这柄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剑”

结语

金一凤为了治理洪水加上安抚民心,铸造了长7.5米,重3000多斤的巨剑,将其插在泗水河底。

随着时间流逝宝剑被深埋在河沙下面,直到老赵的出现才得以让其重见天日,如今它被收藏在兖州博物馆,并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仅通过人力就能铸造出如此巨剑,这把剑也承载着兖州这片土地的一段历史,被后世所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猪圈   泗水   兖州   河沙   铁块   专家   铁锹   知县   县里   河床   工匠   古时   挖出   山东   宝剑   花纹   村民   农民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