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发出威胁之后,美国财长“强行访华”:可能谈三件大事

#外交部回应美财长耶伦将访华#

美国以台海问题为“攻城锤”,一次次撬开中国的外交大门,使得咱们“不得不谈”。据财政部新闻办公室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将于7月6日到9日访华。所谓“新闻越短事越大”,耶伦访华事关重大,那么耶伦访华到底是美国“强行加塞”的结果,还是真的“经中美双方商定”?要知道布林肯访华的时候,就是美方“单方面宣布,单方面确定时间”,属于“强行访华”。

从时间上来看,耶伦访华的消息,是由美国方面最先透露,而中方“并不知情”。比如说,据彭博社6月27日的报道,有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财长耶伦“计划于7月初访问北京”。据中新网29日的报道,耶伦再次释放访华信息,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清楚”,要记者“向主管部门了解”。据美联社、路透社7月2日的报道,美国财政部宣布,耶伦财长将于本月6日访问北京;而财政部是3日才“官宣”耶伦访华的消息。

也就是说:1、耶伦访华最先由美国透露;2、中国外交部“不知情”;3、美国官宣要早于中国。从这三点来看,耶伦访华美国的“主观意志”要更强一点,虽然不像布林肯访华“单方面宣布,单方面确定时间”那样蛮横无理,但也基本可以确定,是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成行的。更何况,在中美官宣耶伦访华之前,美国还做了两件让中国“不高兴”的事情,中国外交部两次表示不满,在此情况下,中国哪有心情开门迎客?

第一件事,是拜登妄称中方高层“非常沮丧”,因为没能完全掌握今年2月气球事件的全部信息,在引发中方抗议之后,白宫还表示,拜登将继续“实话实说”,“开诚布公”。第二件事,就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然表示,美方将一如既往捍卫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说中国不喜欢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耶伦要访华,大伙说中国“乐意”吗?当然不乐意,明显没有那个气氛。所以就连俄科学院中国与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都表示,美方的这些言论使得中美恢复关系“后退了两步”,是“非常消极的”。所以从常理来说,耶伦访华显然出于美国的意志,是“强行访华”的延续,中国是“不愿意”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不想见”,但最终还“不得不见”?原因很简单,与布林肯“强行访华”有些类似,又有所不同。就类似的方面来说,那就是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是一样的,布林肯之所以能够“强行访华”,主要是因为台海局势紧张,中美可能摊牌,用基辛格的话说,那就是中美关系站在了悬崖边上,台海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甚至扬言可能率先开火,在此情况下,也就只能“开门迎客”。

就不同的方面来讲,这次耶伦访华前夕,拜登刚刚施加了新的压力。据俄卫星通讯社6月28日的报道,拜登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他知道中国存在“巨大的问题”,但他“不会透露细节”。拜登可能暗示他手握“重大筹码”,或者一个“把柄”,但他暂时不会透露,以此来威胁中国“做出让步”。咱们知道,美国是在6月27日透露耶伦要访华的,28日拜登做出威胁,7月2-3日,中美官宣耶伦访华。可见拜登的这个“暗示性威胁”,威力还是很大的,以至于在美国“两次”侮辱的情况下,在会晤明显缺乏气氛的情况下,中国还是对耶伦“访华”开了绿灯。

不管怎么说,耶伦访华“已成定局”,很快就要“打上门来”,那么耶伦来华到底想要“谈什么”?综合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据美联社、路透社的报道,耶伦访华将对中国的“经济胁迫”和“不公平经济行为”表达不满。所谓的“不公平经济行为”,说白了就是要中国“节能减排”,指责中国未能履行气候治理的承诺,以破坏气候的方式赢得经济发展,这对别国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其实也是在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做铺垫”,最终目的是以气候治理的名义,“为中国发展‘限速’”。

其二,一位匿名的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耶伦访华可能会与中方讨论中国的新国安法与间谍法,因为这些法律会“对外国和美国的公司造成潜在影响”,会影响美欧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就是说,耶伦访华可能会要求中国“不得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西方资本”,“不得随意扩大中方认定的间谍活动范围”,也即不能认定西方的某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因为美方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

其三,耶伦访华很可能会要求中国增购美债。据国内财经网站的报道,美国政府中长期债卷的发售规模“将从8月开始上升”,预计今年新发行的美债净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明年还将增加一倍”,“以填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美国加息,将美元收进银库;滥发国债,来应对财政赤字,等于用别人的钱来过日子,这样一来,既能避免通货膨胀,又能“度过难关”,但关键是“找谁借钱”?于是耶伦访华。

所以总结起来,按照美媒和国内财经媒体的报道,耶伦访华主要谈三件事:1、要求中国放弃“不公平的经济行为”,也即节能减排,早日兑现对美国做出的“气候承诺”,“挥刀自宫”,“自我限速”;2、要求中国不要“滥用”国安法、间谍法,确保西方资本在中国可以得到“优待”,对中国调查间谍活动的行为“设限”;3、就是“强行借钱”,要中国“给点钱花花”,也不用打借条,中方买美国的国债就行。

甭看耶伦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玩金融的吃起人来都“不吐骨头”,更何况正如美媒所言,耶伦代表的是“美国利益”。耶伦5月曾表示,“一个不断发展、遵守国际规则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好处的”。当时咱们就指出,所谓的“遵守规则”,无非就是美国的规则,耶伦的心里话是——“一个听话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好处的”。布林肯访华,拜登要挟,耶伦进京,都是为了“捆住”中国,让中国“听话”,“符合美国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开门迎客”,无非是为了“避免破局”,“争取时间”:一个是争取发展时间,另一个是等待俄罗斯跳出困境,重新恢复中美俄三国博弈的动态平衡。考虑到俄乌冲突的长期性,考虑到美国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导权,中国将长期陷入“战略被动”和“战略困境”,美国会不断“叫牌”,不断派人“进京”施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财长   美国   美联社   财政部   中美   财政赤字   可能会   美方   中方   间谍   中国   气候   中国外交部   时间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