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晋国成为时代霸主的原因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

众国争夺的核心区域,是山西以南、河南西南一带,是炎黄两族最初结盟,华夏文化开始形成,历史上的中原地带。

大致上,它包含了山西以南的大部分区域,也就是现在的黄河的中下游,河南和山东的西部,还有安徽的北部。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在战国时代,曾称霸中原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

关于这一点是众说纷纭,《苟子·王霸》中把宋襄公换成了吴王阖闾,把秦穆公换成了越王勾践,易楚庄王是吴王夫差。

综上说辞,到底孰是孰非,其实,除了晋国的齐桓公和楚庄王外,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

从大国的角度来看,晋国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霸主”

首先,晋文公统治中原的历史悠久,从公元前六百六十二年开始统治,到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的晋定公统治,历时一百五十多年,横跨三个世纪,超过了战国时期的四分之三。

在此期间,晋虽然经历了几次兴衰更迭,也经历了几次暂时的衰败,但始终保持着对中原诸侯国的统治。

第三,晋国是中原的霸主,历史上,中原诸国沿袭华夏文化的共有十七八个,而依附于晋国,参加晋国联盟的有十多个,以至于强大的齐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向晋国臣服。

第四,晋国对中原的统治,有很大的影响力,晋国在漫长的统治时期,以及统治时期的变革,不仅击败了北狄,击败了南楚,还保持了华夏的传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

这套制度,从秦汉至今,都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得晋文化成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哪个“春秋霸主”能够与之相比。

首先,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励精图治,借助渔场和盐场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了中原第一个君临天下的统治者。

但齐国的成就并不大,第一个原因是,齐桓公的统治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一落千丈,衰败不堪,遂成晋的附属,二是控制范围较窄,中原地区有十七八个列强,出现在历史记载里。

齐桓公最初召集列强,仅有宋,陈,蔡,郑四国参盟,等到他最辉煌的时候,于葵丘召集列强,亦仅有鲁,宋,卫,郑,许,曹六国。

联盟是一家独大的重要象征,齐桓公会联盟的联盟,在中原各大附属国之中,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更何况,中原最强的晋国,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其中。

三是以齐桓公为例,他也是辉煌开头、惨淡落幕。

据史籍记载,齐桓公是一个有很多妻子和儿子的人,成为一国之君后,他变得昏庸,贪得无厌,心狠手辣。

他的贴身仆人易牙为他做菜,他对易牙宠信之极,不顾管仲的警告委以重任,最终,他被关在了一间隐秘的房间里,活生生的饿死了。

他虽是“春秋霸主”,但与晋文公、晋悼公等有过良好开端的人物相比,却是相形见绌了。

其次,在齐国势渐弱的情况下,宋襄公希望击败楚军,成为中原一霸。

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他在泓水与楚军大战时,秉持着“君子礼战”的传统,不允许他们趁乱攻击半渡,也不允许他们散开,等他们散开之后,他就下达了命令,不允许他们再受伤,也不允许他们抓无关紧要的老人,这就给宋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宋襄公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没有一统天下的雄韬武略。

第三,秦穆公始终有渡江而来,一统中原的想法,所以,他才会三番五次的,干涉晋国内部的事情,但因为晋国的阻拦,他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公元六百二十八年,晋文公驾崩,晋国命人率领大军,偷袭郑国,然而,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知道了这个秘密,晋国的大计就此败露,以失败告终。

自那以后,秦穆公忌惮晋国的实力,不再侵犯中原,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往西边扩张。

《史记·秦本纪》中说,他建立了十二个国家,开辟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成为了一方霸西戎的霸主,即使秦穆公与秦国想要统一天下,也只能统一西戎城,与统一中原的马不成比例。

第四,对野心勃勃、好斗的楚国来说,晋国始终是他们北方征服中原的最大障碍,楚庄王伐郑,在邺城与援军交战,因为晋国的将军们意见不合,导致了楚国的胜利,逼得中原的几个国家背叛了晋国,投靠了楚国。

于是,在公元五十九年的蜀国联盟中,他们被推举为盟主,获得了“中原霸主”的称号,但是,只过了三年,楚庄王死了,楚国实力大损。

晋人虽击败,但实力犹在,迅速反攻,首先击败了齐楚两国,迫使齐国弃楚投奔了晋国。

然后,他采取了申公巫臣的“联吴制楚”策略,即派遣申公巫臣南道吴车战,从后方攻击楚,令其自顾不暇,无力北上。

直到晋悼公在西周七七三年登基,楚国的力量才从中原完全被赶出去。

自那以后,楚国对晋国十分忌惮,竟然到了“三足鼎立,楚不可与之相抗”的程度。

而且在这之前,中原诸国本来视楚为蛮荒之地,并非诚心归附,眼见楚国衰弱,亦有弃楚归晋之举。

楚庄王取了“中原霸主”之号五年后,其子楚共王与蜀举行了二次盟约,诸国都只是派出了一名博士,再也没有拿楚国当一回事。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楚国在淮南一战后,虽然获得了中原霸主的称号,但是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称王称霸,而是如过客一般。

第五,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为了争夺中原之王,也曾向北方进发过,但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此时,强国们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弱肉强食、吞并弱肉强食的战争上,而不是为了争夺霸权。

那些小国家大多已经灭亡,统治的社会根基已经非常脆弱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算成为了中原的一方之王,也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公元四百八十二年,夫差率军北上,与黄池耀武诸侯、金丁公争夺天下大权时,得到消息,吴国已经被越国攻陷,会盟一过,他立即返回,但没过多久,他就被勾践所杀,吴国灭亡了。

从这一点上说,夫差与吴国对中原的统治,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可言。那个叫‘勾践’的人在哪里?

《史记·勾践世家》中说,公元前四百六十三年,勾践在平吴后追随夫差的脚步,率军渡淮,与齐、晋两国诸侯会在徐州,并致贡于周。

当时,江淮一带,越军猖獗,东边诸侯毕贺,自称为一方诸侯,换言之,勾践得了“侯伯”的封号,才出了中原,去了江淮做“霸王”去了。

如果说夫差和越国称霸江、淮可,那么说他们称霸中原,那就完全相反了。

晋国之所以被称为“时代霸主”,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它位于淮河、汾河和黄河三条大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土地上最富饶的土地,也是最适合耕种的地方。

塔儿山,产铜,产铁,运城盐池,物产丰厚,是发展手工业的良好条件,晋国地处“天下之中”,地处西秦,南楚,北燕,戎狄之间。

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便利的地理位置,便于与邻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可以吸收邻国的优点,增强自身的实力。

晋南是“炎黄联盟”和“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受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影响,其国民具有较高的温仁恭让,勤劳进取的良好的人文素养。

晋国统治中原一百五十多年,为何会有一时的衰败,一段时间的昌盛?我们认为,一种是‘君明臣义’,齐心协力,为国家服务’,二是廉洁从政、施惠百姓、推行变革。

所谓君明,臣忠,所谓“君明”,并不是说君主有多圣明,而是说君主有多聪明,有多睿智,有多睿智,所谓的“臣忠”,并不是一种愚忠,而是一种对国君的忠诚。

晋文公重耳被丽姬篡位,被放逐了九年,晋文公学富五车,他广学多才,知道治国之道,善用人才。

回到朝堂上,登基为王,“明贤良”,“赏功劳”,忠言利己,赏罚分明,他不仅重用了狐偃、赵衰和其他一批有功之人,并采取了他们的主张,比如“纳襄王于周朝”,高举“尊王”大旗。

公元六百六十二年,晋国救宋,讨伐曹,晋文公以其贤明之能,赢得了群臣对他的忠诚。

晋文公时期,“君明臣忠”政策强化了其统治集团的凝聚力,提升了集团的治理效率,使集团上下齐心协力,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造福百姓。

晋因政令通畅,又能贯彻执行,不久便实现了“政和民阜,财用无穷”的局面,稳定了多年动荡的政治局面,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基础。

文公登基四年,便打赢了城濮之役,使楚国不再侵侵中原,战争结束后,晋文公与各诸侯结成同盟,在一片土上建立起联盟,被周襄王册封为大王,从此晋国称霸中原。

晋悼公也不例外,他不仅识人、赏罚有度,还敢于纠错。

公元前五十七年,悼公邀诸王于曲梁检阅,其兄杨干依杖兄长为君主之威,大闹军阵,中军大将军魏绛将杨干身边的车骑统领依律斩杀。

悼公觉在众人面前失了颜面,遂令问罪魏绛,不过,当他看见魏绛写的那封“请罪书”的时候,不但亲自设宴安抚,还封了他一职,还对魏绛进行了嘉奖。

公元前五百六十年,悼公检阅绵阳,封石俊为将军,有了这些忠诚的臣子相助,悼公与晋文公齐心合作,进行了富国利民的革新。

在对内方面,他既以晋文公为榜样,又采纳了魏氏的建议,并着重于遏制统治者的贪腐,使统治者的言行得到了规范化。

同时,他也积极结交邻国,与邻国通婚,为国家积累力量。

所以,晋国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人民勤劳,善于耕种,善于打仗,国力越来越强,与邻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悼公登基三年后,便与各诸侯联合,在政治上对楚国形成压制,四年,于鸡丘召开了一次会议,“定盟约,交好,然后退兵”,取得了一方霸主的位置。

五年后,他采纳了卫国的“和戎”政策,与胡人的关系得到了改进,胡人开始向他投降。

如此一来,晋国再无后顾之忧,齐心协力对抗楚国,在哀公八年,九合群臣,击败郑国,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君明臣忠,齐心协力,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君主的廉洁、以民为本、积极改革,都是晋国的经济与社会基石。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M].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2]全祖望集汇校集 [M].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2000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8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晋国   吴王   勾践   霸主   楚国   史记   中原   齐国   诸侯   公元   原因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