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

当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度时,全国形势的基本特点已经发生逆转,战争双方除兵力和装备对比,国民党军还稍占优势外,其他各方面都已大为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这场历时52天的战役,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No.1

出击北宁线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到1947年,东北战场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决战条件成熟


在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经过 1947年夏、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共歼国民党军 38.8 万余人,扩大解放区30.7 万平方千米。冬季攻势后,部队进行了扩充与休整。到1948 年8 月,总兵力已达 103 万人,其中野战军有 12 个步兵纵队、1 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 个独立师、3 个骑兵师,共 54 个师 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包括二线补充兵团)33 万人。各部队开展了大练兵和新式整军运动,军事和政治素质大为提高。此时,东北地区 97%的土地和 86%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人力物力比较充足。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把卫立煌集团封闭在东北,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根据全国军事形势,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会战。


中央军委早在 1948 年2 月7日即电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准备在冬季攻势结束后,以主力南下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把卫立煌集团封闭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而林彪却顾虑重重,徘徊于打长春或南下作战之间。经中央军委批评后,9月3 日林彪终于上报南下作战的大体部署。9月7日,中央军委就东北的作战方针发出指示,强调必须确立攻克锦(州)、榆(山海关)、唐(山)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必须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集团来援时敢于同其作战;必须据此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军需和处理俘虏事宜。


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可能入关作战,故决定对东北采取“暂取守势”,“北宁路暂不打通”,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今分属内蒙古和辽宁、河北),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不能迅速入关,以利巩固华北,支撑全国战局的方针。据此,卫立煌决心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和东北国民党军的态势,拟定如下作战计划:第一步以奔袭动作歼灭北宁铁路除山海关、锦州、锦西以外各点之敌,切断关内外国民党军的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增援之敌。


锦州市区周围环山,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国民党军凭借市郊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构成若干支撑点式的独立坚守据点,作为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建筑物构成核心据点。攻克难度十分之高,但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有了主动权。


10月9日,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在东西两翼阻援部队的保障下发起锦州之战,首先进行外围战斗至13日,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14日,各突击集团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先以猛烈炮火集中摧毁城墙及附近的守军工事,打开了缺口。然后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发起猛烈冲击,迅速突入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打退守军步兵、坦克的多次联合反扑。接着,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向守军纵深发展进攻。随后,东突击集团也突破了城垣。各部队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术手段,将守军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对固守据点的守军实施攻击。

15 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在锦州城内会师,歼灭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守军仅剩约 1万人固守锦州老城。当日中午,我军第7纵队和第2纵队一部向老城攻击,至 18 时全歼守军。锦州之战共歼灭守军 10 万余人,内俘范汉杰以下近9万人,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


由于围城部队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在锦州失守后,长春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围城部队接管了长春东半城。19日,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率部投诚,长春就此和平解放


No.2

辽西会战

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 。锦州城破、长春第 60 军起义后,蒋介石于 10 月18日第三次飞抵沈阳,部署总退却。他判断东北野战军攻锦作战伤亡很大,需经一个月以上休整补充才能再战,遂令“西进兵团”由彰武等地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在“东进兵团”策应下夺回锦州,然后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铁路撤入关内;并将第207 师第3 旅及在沈阳的重炮、装甲部队均调给“西进兵团”,以增强其进攻实力;第8兵团继续防守沈阳。另以第52军(辖第2、第25师)由辽阳南下,抢占营口,以备“西进兵团”前进受阻时改经营口会同沈阳守军从海上撤退。


蒋介石唯恐卫立煌不执行命令,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撤退行动。


林彪、罗荣桓获悉“西进兵团”一部已占新立屯并继续南进,判断沈阳之敌有可能经锦州实行总退却,遂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在辽西新立屯、黑山、沟帮子(锦州东北)地区打大歼灭战,各个歼灭总退却的国民党军。


20日,林彪、罗荣桓作出了举行辽西会战,以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西进兵团”的部署:

以锦州地区的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和第 1纵队主力、第6纵队第 17 师及炮兵纵队立即隐蔽地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进,从两侧迂回包围“西进兵团”第5 纵队由彰武西南移至阜新东北地区,第6纵队主力仍位于彰武东北地区;第10纵队和第1纵队第3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 1 师由新立屯东北后撤至黑山、大虎山一线,组织坚守防御,阻止“西进兵团”向西南前进,以争取时间待主力赶到予以围歼;第4、第 11 纵队等部继续在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第 11 纵队一部和独立第 4、第6 师向山海关方向佯动,制造野战军主力入关的声势,第1兵团指挥第 12 纵队和5个独立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 2 师,由长春南下铁岭、通江口地区,牵制沈阳守军;独立第2 师由了阳赶到营口,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退路。


当日,林彪、罗荣桓还下达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乘敌在总撤退中的恐慌混乱,克服连续作战中的种种困难,与敌决战,全歼该敌


在海上退路被切断后,国民党军企图夺取南逃通道,与我军在黑山展开了大战。我军顽强抗击,打退国民党军整营、整团的多次猛烈冲击。经过三昼夜的鏖战,终于守住了阵地,再一次阻止了“西进兵团”前进。


“西进兵团”的司令廖耀湘见黑山、大虎山久攻不下,无奈之下,便打算经台安渡过辽河向营口撤退。可我军反应迅速,“西进兵团”的先头部队刚到台安西北时,就遭到了我军迅速北上的独立第2师截击。与此同时,我军的第7、8纵队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了“西进兵团”南逃的通路。此时的“西进兵团”犹如一只困兽,惶恐地突破围堵,可奈何我军实力强劲,无处可逃。廖耀湘见状,只好化妆潜逃,可他没能逃过我军的火眼金睛,在北镇被我军抓获。“西进兵团”也被我军全歼。这意味着辽沈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No.3

解放全东北

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在“西进兵团”被歼后,感到大势已去,遂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新编第1 军之整编第 53 师和青年军第 207 师第1、第2 旅调进沈阳,加强城防。他本人则于10月30日匆忙乘飞机逃走。


在总司令落荒而逃后,残留的国民党军还妄图顽抗,或是伺机经营口从海上撤逃。为全歼卫立煌集团余部,中共中央军委于10 月27日电示东北野战军以有力兵团(不少于 3 个纵队)星夜兼程东进,渡辽河,歼灭营口、海城一带之敌,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拂晓,各部队突破守军第一道阵地。守军除第 207 师有所抵抗外,其余部队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纷纷放下武器投诚。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东北最大工业城市沈阳市,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 个军部6 个师、3 个骑兵旅、4个守备总队等共13.4 万人,俘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


在解放沈阳的同时,第9纵队和独立第2师东渡辽河,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11月1日,国民党军第52军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从海上撤走,对第9 纵队7次反扑,有2个团一度突入第9 纵队阵地,均被击退。第7、第8 纵队于 10 月31日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也直逼营口。2日晨,第9纵队在独立第2师协同下发起攻击,经3 小时激战,攻占营口,歼守军 1.4万余人,摧毁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 22 只。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共1万余人乘船撤走。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西进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援,沈阳失守后,也于9日从海上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的意义重大,此战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


END


资料来源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辽沈   北宁   解放战争   中央军委   黑山   人民解放军   营口   锦州   野战军   守军   纵队   长春   作战   我军   兵团   转折点   国民党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