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给参观者带来更丰富体验

人们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2022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7月1日电(记者郭敬丹、杨恺、姚雨璘)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静立闹市。“85后”陈佳近日从河南到上海出差,工作间隙专程来到这里。

“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一大纪念馆的活动,今天实地感受,没想到参观体验这么丰富,感觉党的历史在这块空间里处处流淌,非常亲切又充满力量。”陈佳说。

自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新开放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给参观者带来了丰富立体的体验,截至目前参观人次已超300万。

例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纪念馆开设夜场活动。在前厅举行的“初心在这里”快闪音乐会,在基本陈列展厅开讲的《又见新青年》原创情景党课,还有结合角色扮演与智趣闯关的“初心之旅”游戏等,让参观者惊喜连连。

拿着纪念馆发放的“初心之旅2.0版”小报,11岁的余思成和妈妈在展厅里做题“闯关”。“题目答案都在展厅里,比如在‘主义的抉择’展项中,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小男孩十分兴奋。

这份小报自今年5月1日起推出,已向观众发放5万份。互动答题的方式,吸引参观者在展厅结对观展、寻找答案,让参观体验更加深入。

原创情景党课也不时与参观者“偶遇”。《新的新青年》《青春之中国》《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介绍,党课内容挖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重大意义的场景、故事,如《新青年》改版、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演说等,由宣教人员扮演党史人物,与基本展陈相辅相成,收获广泛好评。

纪念馆也吸引众多外国友人到访。统计显示,2021年纪念馆全新开放至今,累计接待外宾政务团组71批次,共1735人。多国驻华使节在参观后留言,感叹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早前来到纪念馆参观的洪都拉斯新媒体工作者卡洛斯·门德斯告诉记者:“回国后,我将尝试用受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我的所见所闻,让更多洪都拉斯民众了解社会主义如何使中国走向繁荣。”

红色故事的讲述不仅在展厅。依托12.8万件馆藏红色资源,纪念馆推出的“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从馆藏中精选100件红色文物送入校园,如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机关刊物《红旗周报》、华东军区司令部在解放上海前夕专门印制《入城纪律》、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枪”等,馆校合作授课,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优质内容。

与中共一大会址树德里隔街相望,纪念馆文创咖啡店“一咖啡”人气走高。其室内空间布置兼具复古和现代两种风格,墙上挂着黑白历史照片,中共历史的故事、元素叠加在店内产品中。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晒出照片,说这里充满“历史的味道”。

在上海市民王女士看来,“一咖啡”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在于整个场景营造出的文化感,“让人对历史更亲近了”。

比“一咖啡”开放更早的是纪念馆广场上的“一大文创”商店。这间65平方米的店面以红色为主色调,石库门、红心、“新青年”等元素,丰富的馆藏文物在文创中有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

“红色文创成为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让过去、现在与未来有了联结,让红色文化符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说,种种创新传播的方式之所以受到欢迎,恰恰在于响应了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感。“希望参观者留下感动、带走回忆,让红色历史在如今的美好生活中激发更多情感共鸣。”(参与采写:曹昌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参观者   洪都拉斯   红色   初心   会址   党课   纪念馆   中共   新青年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