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49分差一分满分,04年山东高考状元王瑞鹏,后来怎样了?

每逢高考季节,整个中国都沸腾了起来。2004年的夏天也不例外,尤其是王端鹏所在的山东烟台市。语文、数学、英语、理综,高考满分一共为750分,王端鹏的总分居然高达749分,这个成绩,直接刷新了山东最牛状元记录,整个山东都沸腾了!


牛娃是怎样练成的?他最终去了清华还是北大?如今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故事还要从头讲起。




一鸣惊人王端鹏


王端鹏出生于80年代,父母都是教师。像许多男孩子一样,小学阶段的王端鹏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可以用平平无奇来形容。他活泼开朗,兴趣广泛,遇到啥新鲜好玩的事儿,都喜欢琢磨一二。篮球、足球,都是王端鹏的兴趣爱好,经常同小伙伴们一起玩得满头大汗,身上脏兮兮的。


“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 熊孩子,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打球、踢球,脏得像个球一样……”


有的小伙伴回家会遭到父母的训斥,父母不会责备他,也不会过多纠结他的考试分数,只是在阅读方面对他加以引导,每当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鼓励他自己去书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久而久之,活泼好动的王端鹏,也养成了爱思考、爱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毕业,进入初中,王端鹏小宇宙爆发,考试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路向上,很快就成了班级里的尖子生。小伙伴们纷纷看向王端鹏:大家都是一样打篮球、踢足球,为何考试成绩差异如此之大?这家伙是不是坐了火箭、开了外挂?




王端鹏笑了笑,他没有偷偷躲起来学习,他的父母并没有给他开小灶,也没有给他请家教、报补习班,他好像是突然就知道该怎么学习了,课本上的那些内容很容易就搞懂了,考试的时候,大脑里自然而然就输出了正确答案。


身为教师的王父王母心里却很清楚:这是因为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提高了。当初他们引导孩子养成思考和阅读的好习惯,如今总算是见到了初步成效。


初中一晃而过,王端鹏考入了市二中。烟台二中,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所百年名校,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和发展,从这里走出了无数优秀的学子。 1996年,烟台二中名列《全国重点中学通览》第一卷; 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亲自视察了二中,充分肯定了该校的各项教育成果。


能够考入这样的名校,每个学子都不可小觑,在此之前,他们必定也是各自学校班级里的学霸和尖子生。 在这样高手如云的环境里,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 而理科班的王端鹏,却始终稳居年级第一的宝座,其他同学无论如何也难望其项背,争来争去,也只能争个第二名的位置。




王端鹏的各科成绩都很拔尖,尤其是数学,几乎每次考试不是满分,就是接近满分。因为酷爱研究数学问题,王端鹏加入了奥数建模小组,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奥数竞赛,并一鸣惊人,获得了奥数竞赛的金牌。这枚金牌,还让他获得了高考加分权。


高考,那可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分就能干掉成百上千的人,而王端鹏却因奥数竞赛而获得了整整20分的加分权,这相当于还没开考,他就先干掉了千军万马啊! 这气运,简直让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 可,这一切,都是他凭实力拿到的,小伙伴们再眼红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2004年的高考季终于到了,王端鹏不负众望,再次一鸣惊人,考出了129分的卷面分。这分数已经是让人望尘莫及了,王端鹏还因奥数竞赛获得一等奖,高考成绩可以再加20分,这样一来,他的总成绩就成为了149分。




750分的满分,我国高考历史上只出现过仅有一个高考满分,而王端鹏则是唯一一个只差一分就等于满分的高考学子。这分数,直接刷新了山东高考的历史记录,整个烟台市,甚至整个山东省都因王端鹏而沸腾了起来!


清华、北大、复旦……就王端鹏这高考分数,他想去哪个学校都可以啊。不少人都等着看,王端鹏最终会走向哪里。而王端鹏丝毫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清华大学,因为那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院校。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山东最牛高考状元王端鹏成了那个夏天最火的明星,不少媒体都争相报道了他的事迹。有人羡慕王父王母养了一个光耀门楣的好儿子;有人祝福王端鹏未来前途似锦;也有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清华北大毕业之后,回老家卖猪肉、当保安、当城管的也不是没有。




这些外界的声音,王端鹏听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在等待大学开学之前的暑假,他和父母一起开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各处名胜古迹留下了一家三口的足迹。一边跟着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怀古,一边陪着父母感叹如今的美好生活。


假期结束,进入清华校园,王端鹏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同时也积极参与校园里的各项团队活动。四年本科毕业之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的机会,在那里继续深造,并拿到了博士学位。


年轻的常春藤博士,约等于世界名企和千万年薪。王端鹏这样的少年英才,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世界知名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早在他留学美国的时候,就有不少美国的化学研究公司都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并许以美国绿卡和高薪厚禄。王端鹏又如何选择呢?


王端鹏的清华校友,2000年的河南高考理状元何碧玉。她也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到美国留学深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她选择留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并于2016年加入美国纽约大学任助理教授。




留在美国,可以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又能拥有优厚的待遇,岂不是两全其美?有人拿王端鹏校友的例子,说他留在美国,是最好的选择,而王端鹏却摇了摇头,告诉对方,自己选择回中国,因为他不但有一个中国胃,还有一颗中国心。


王端鹏选择回国发展,有人对他此举表示称赞,说他是一名爱国学子,也有人对他此举表示鄙视,说他定然是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才以自己有一个中国胃为借口,回到了国内。


还有人开玩笑说: 博士毕业回国发展,只要别误入歧途就成。2003年,江西萍乡的寒门状元黎力,带着全村的希望走进了北京科技大学。读了六年大学,最终只得了一个大学肄业证书。他本人为此患上了抑郁症和强迫症,后来还因为抢劫银行,而被逮捕入狱。




不管别人怎么说,王端鹏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学成之后回到国内创业,用自己的创业所得,支持科学研究,后又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成为了一名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研究员。如今,作为一名化学家,他依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朝前走,默默用自己的努力,推动着我国高新技术行业迈向更进步、更宽广的未来。


结语


2022年,有人做了一个研究,说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各省产出的高考状元不下三千多名,然而在考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成为国之栋梁者,寥寥无几。似乎他们的光环就停留在了高考的季节。近三十年的时间,他们中间几乎没有出现过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艺术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有人说,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他们会做题,会考试,能够成为高考状元,并不代表他们就有超出其他学子的创新能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小镇做题家,没有创造能力,大学毕业后,泯然众人是必然的结局。




有人说这是社会发展使然。在如今这个赚钱第一、快乐至上的时代,高考状元也都被熏陶成了严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学有所成之后,一心只想着如何快速成就自己,如何快速满足自己的名利追求和欲望,根本不再潜心于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学术发展。


还有人说: 学术路上,有学术妲己;就业路上,有网红崛起。高考状元,最终也不过是活在现实里的一员。即便曾经他们也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可一路历练下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沉淀下来,努力成为一代大家?




当然也有人说: 高考恢复至今,也才几十年,放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也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片段。这三千多名高考状元,也不过是众多历史样本中的一个,有一定的代表性,却也不能说明什么。况且,像王端鹏一样的高考状元,他们如今还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努力着,或许过个五年十年之后,他们会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有可能的。


又逢高考季节,对于高考状元终将泯然众人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山东   满分   小时了了   烟台市   高考状元   清华大学   烟台   清华   美国   状元   学子   父母   成绩   大学   专业   王瑞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