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一大“怪像”出现,任正非的预言果真应验了

文 | ZYG

编辑 | 青橘罐头

●○前言○●

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人们真正明白这句话,却是在当下。

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季到来,所有人心目中对好的大学的定位首先想到的就是清华和北大这两所。

但今年却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是清华和北大大学质量下降吗?

高考成绩出来后,志愿填报开始,不管考生的成绩如何,大家对好大学的向往是一样的,清华和北大则是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

网友们也加入了这场人生重要选择的热议中,有考生在网上发帖自己的高考成绩,有各省的高考状元被问意向大学。

放在以往,高考状元们的意向大学就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被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大学所吸引。

但现在老百姓对这两所大学的看法似乎却有所改变,当网民们看到高分考生,在得知志愿是清华和北大时,也没有了以往那般热情的赞扬。

还有网民更直接的表示,如果大学是清华或者北大就不要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是大家对这两所大学产生了视觉疲劳吗?

例如今年某省的高考状元的成绩是将近700分,没有丝毫犹豫的表示自己理想的大学是清华时。

没想到奇怪的一幕发生了,网友们并不是对高分产生了敌意,也并没有所谓的嫉妒,仅是简单的表达对清华和北大的无感。

更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到,中科大和西北工业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为国家发展做出建设的人才,这些人才远比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厉害。

不仅如此,近年来考生们的白月光也纷纷发生了变化,清华和北大不再是大学的首选,基本上大家在高考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今年很多考生表示,自己早已有了心仪的大学最后结果基本上都是得偿如愿,当大家心中的最理想的大学发生变化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一些东西的觉醒。

有统计显示,每年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大学包揽了我国大多数优质人才,但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内的人才却少之又少。

可以这样说,每年我们国家拿出大量的教育金来分给高等院校,专门培养高层次人才,可某一些人是如何报效祖国的呢?

他们拿着国家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资金去往国外求学,待到学成之时,却没有回到曾经辛勤抚育他们的祖国,而是用自己的学识为其他国家做出建设。

清华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国内的不超过百分之五十,而有意向留在国外的的毕业生就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可以说中国人才流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清华和北大,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这种现象实在可悲。

这种情况在清华和北大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且比例是在逐年上升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国内学者也纷纷表达过担忧。

国内知名教授郑强曾说,成功考上清北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悲哀,就像是自己家辛辛苦苦养的母鸡,等到要下蛋了,却跑到别人家去。

其实不仅是学术界,华为的董事长任正非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叹,要知道任正非看重科研人才在业界是出了名的,谁知他在建立校企合作班时,竟然没有选择清北,而是选择了西工大。

对此任正非也正面给出了回应,他表示在选择合作的大学的时候,他们从历年录取的员工简历上统计,最后发现录取的清华和北大毕业生的总数,连前十五都排不上。

任正非说这个结果说明,西北工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子,是心系家国发展的爱国学子,是愿意为祖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学子,既然如此,他肯定愿意用大量的资金来培养这些学子。

听到这样的话,原本看好清华和北大的人都沉默了,其实在华为最终敲定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之前,有个小插曲不得不提。

在得知任正非要把学校选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时候,华为高管曾主动找上任正非委婉的表达自己对清华和北大的偏向。

任正非对他直言不讳道,培养的人留不住你怎么负责?听到这个话所有人都沉默了,明白任正非的话不无道理。

要知道外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一直很严重,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签署的各种技术打击和封锁的法令。

而如果我国自己培养的高新科技人才被国外挖走,这对于我国高新科技的打击是完全不敢想象。

要知道目前的中国,不仅仅是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世界的最高水平,一旦高科技人才被挖走,所遭受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

西北工业大学培养的学子们大多数都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为祖国的事业贡献自己所学所长。

纵观现在全球的排名前十的芯片企业,只有两家是非华人企业,这些本该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助力的人,最后却都留在了国外。

但总有些人,在面对自身的利益和祖国建设之时,选择放弃自身的利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当年在美国的钱学森要回国,得到这个消息的美国政府用莫须有的罪名将钱学森逮捕,钱学森的夫人找了无数关系,才让钱学森从拘留所释放出来,但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监控并没有变,而是变成了实时跟踪和变相软禁。

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回国的想法依然坚定,不管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如何威逼利诱,钱学森置之不理。

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最终通过层层封锁终于被周总理知晓,并在中国政府的全力帮助下,1955年的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正是有这位心怀家国的大学者的帮助,我国的航天事业从零到了现在的无穷,第一枚弹道导弹的成功试射、第一课原子弹的爆发,第一课人造卫星的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

这无数个第一都离不开钱学森这三个字,但反观今天的一些学者,在祖国取得了成就就留到国外去。

任正非也正是早早认清了这一事实,才选择在西北工业大学建立校企合作班,这位高瞻远瞩的企业家直言宁愿要爱国的人,也不要不爱国的人才。

而西北工业大学不仅培养人才,更培养爱国的人才,他们将爱国深深的刻在心里,正是这样的品德才真正配得上人才二字。

在反观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最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他们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人不仅仅有才,而无德,德一定是在才之前,有颗爱国的心胜过一切不爱国的人才。

因此,清华、北大要反思,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更应让他们的学生明白饮水思源这个道理,要记住今天的和平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他们平凡的肉身换来的,要记住没有国哪里有家。

他们用生命给我们筑成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应该记住铭记且继承他们伟大的精神,用我们的所学所长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

我们要深刻思考,如何才能将人才留住,而做到这点需要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联合才能做到的,要不断提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都要认真思考,从政策、规章制度等多方面来入手,让人才留下,多方举措并行以保障人才的定居。

●○结语○●

正风肃纪是当代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培养爱祖国的青年比培养有才能的青年更重要,祖国的建设靠的正是一批批心系祖国的青年。

如果没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伟强等一批批爱国青年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祖国有了今天的强大,才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美国政府   华为   爱国   清华   分数线   中国   所大学   学子   考生   祖国   北大   西北工业大学   国外   我国   人才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