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名人赵国华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赵国华,又名赵印方、赵达奎,1923年2月11日出生,河南省陕县大营镇赵庄村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加入新四军,历任新四军四师师部机要员、政治指导员。1946年起历任豫皖苏区第三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部机要员、机要股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部机要处副科长、西南军分区机要学校大队长、教育科长,中央军委空军十二航校机要科长、理训处政委、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空军十三航校政委等职。

  1938年6月,赵国华在陕县岳庙小学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0月入党后,被组织任命为中共陕县二区(即大营区,时设在张汴岳庙小学)区委委员,并逐渐成为陕县党组织的骨干之一。但是,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他的注意。为保护党的骨干力量,1940年初,经中共豫西省委安排,赵国华被调往豫皖苏区,先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1941年分配到新四军彭雪枫部做机要工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反共高潮,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几十万大军围困、进攻豫皖苏区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顽斗争,赵国华的机要工作很忙。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敌人打击的重点也转向搜寻、破坏我军的电台,因此,机要工作常常要突然转移地点,吃不上饭,穿不上棉衣,忍饥挨饿已习以为常,生活条件非常艰苦。1942年冬,又开展了长达33天的反扫荡,既要做好机要译电,又要参加反扫荡战斗。赵国华就在这样的战斗环境中,一直干到抗日战争胜利,其间为部队培训了一批机要员,还荣获旅英模称号。在豫皖苏区的8个军分区中,他任机要股长的第三军分区机要工作名列前茅。

  1949年2月,解放大军准备渡江作战。时任二野机要处副科长的赵国华每天紧张而又谨慎地译制送发每一份作战电报及重要指令,一丝不苟,为渡江战役及时、准确地提供战斗信息和敌方资料,保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渡江南下中,他随部队从江西、浙江一直打到云南、贵州,在贵阳进行战争总结时,赵国华的机要科被兵团党委授予“进军榜样”旗。

  1950年以后,赵国华经过历次政治运动考验,被调做空军政治工作,历任空军十二航校、五航校、空军政治学校政治部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等职。空军政治学校是培训飞行大队长、政委级的军事学校,从196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赵国华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培养空军政治工作干部上。

  1967年1月,空军政治学校校党委被造反派夺了权,批判校党委执行了“资反 ”路线 ,阻碍文化大革命。赵国华主动承担责任,因而被批为执行反动路线二号走资派,被罚跪、戴高帽、摸黑脸、扫厕所、挖猪圈等,经过一年的批判斗争和管制改造,学校群众运动出现两派斗争。为了稳定局势,军委和空军决定成立革命筹备小组,指定赵国华任筹备小组组长。1968年5月,校革委会成立,赵国华被任命为革委会主任。同年10月,赵国华被调任空军十三航校政委。该校是空军第一所高级专科学校,驻北京南苑。在赵国华到任不久,空军派林彪死党顾同舟(广州空军参谋长)任校长,将机关中层领导大换班,并于1969年8月和1970年1月,由林彪死党骨干成员江腾蛟、王飞(空军副参谋长兼空军办公室主任)亲带工作组到校,坐阵搞罢官夺权,赵国华的政委(党委书记)完全被架空,1971年2月至9月,吴法宪、江腾蛟等把赵国华作为批斗对象,不断进行批判。“九·一三”事件后,林彪死党的骨干人物被处理,但他们的流毒未能肃清,有人仍在告黑状。给工作造成重重困难。赵国华以高度的警惕和勤奋的工作坚持下来。1981年3月,赵国华被批准离职休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陕县   司令部   机要员   文化大革命   航校   苏区   军分区   机要   政委   历任   空军   骨干   名人   政治   学校   工作   赵国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