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华社怒批!为了圈钱,还有什么是他们干不出来的?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海洋说史

编辑 | 海洋说史

自从疫情结束后,大家出行旅游的计划提上日程,旅游业开始逐渐升温,然而就在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时,一则新闻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旅游业的认知下限。

被“铁丝网”围起来的中国美景

青海湖又被藏族人民称为“措温布”,其寓意为“青色的海”。一望无际湛蓝色的湖泊,总能给前来游玩的游客,带来心灵的片刻宁静。

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接近四千六百多平方的占地面积,也给它的壮阔打了一份基础。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天然的美景,却被当地的负责人将其用铁丝网围了起来,人们如果想近距离的欣赏美景,必须要提前交90块钱的门票钱才能进去。

一开始人们还不相信这个新闻,毕竟青海胡是自然形成的,里面也没有任何需要人工服务的项目,为何要求人们花钱买门票才能欣赏。

然而有游客分享出自己的青海的旅游经历,大家才相信了这个荒谬的新闻

当地工作人员,不仅将整个青海湖360千米统统都用铁丝网围住,还禁止人们靠近铁丝网,一旦发现,还会有专门的保安来驱赶人。

几个游客开车经过青海湖的时候,突然口渴于是便找到一个靠近青海湖的小超市,停下来准备买水。

然而谁知道,车主刚下车没多久,附近的保安就三三两两的快步跑过了,大声的呵斥她们,声称“这里不能停车,想看风景买票去!”

游客们感到莫名其妙,现在景区已经这么猖狂了吗,下来买瓶水都要被赶着买门票。

尽管她们再怎么和保安解释自己只是来买水的,但保安仍然表示,不买票就赶紧离开这里。

这让前来青海游玩的游客生了一肚子气,明明是开开心心出来玩,结果却被青海的操作,气的当场就想离开这里。


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怎么青海景区的吃相这么难看。

他们搭建铁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这个铁网还成了阻挡人与自然的枷锁。

在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上,突然看到几根光裸的铁柱,加上密密麻麻的铁网,让人顿时失去欣赏美景的好心情。

更何况很多动物在奔跑的时候,根本注意不到这个致命的“拦截网”。

在高速奔跑下,因为来不及避闪,而一头撞上这个铁网的动物将这个铁网变成了一道血腥的“风景线”。

曾在2016年新闻报道,被封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普氏原羚,因为铁丝网太高而被刺死挂住,最后死于非命。

即便给自然造成了这么多负面的影响,青海湖的工作人员还大言不惭的表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既要赚黑心钱,还要给自己立牌坊,他们的算盘可是打的响当当。

然而你以为只有青海湖的工作人员敢这么做吗,不,这个不良的风气已经蔓延到全国的旅游业之中了。

坑人景点层出不穷

前段时间有一名女游客前往青海的日月山景区游玩,却被景区里的一个小贩拦住了去路。

声称她身上披的披肩不是在景区里买的,不能带。

他不仅一边怒斥女子,一边还上手直接去撕扯女子的衣服。


事后女子发布视频声称对这个景区十分失望,旅游体验也很糟糕。

如果青海旅游局不加强自己的监管力度,对那些坑蒙拐骗甚至动手撕衣服的摊贩进行整治,那游客也会越来越少。

这不仅是青海一个省的问题,更是中国整个旅游业大环境的问题。

一些自然景观强行售票也就算了,毕竟还要花费成本维护相关设施。

吃相难看的景区还变着法的从中牟利,发明出来各种各样只为赚钱,从不考虑旅游者体验感的项目。

景区里的摆渡车就算一个,在很多带山水的景区,工作人员会打着为方便人们游览而推出的一个摆渡车。

不仅一小时花费高,还需要人挤人的排队,甚至有的景点走两步就到了,却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排队上面。

在亚丁景区门口的摆渡车两小时一百块,一天排队的时间要花费五小时,原本出来旅游的时间就很宝贵,竟然要游客一天时间有半天都浪费在上车下车的时间上。

“严禁偷窥祖国大好河山”的景点不仅出现在青海,云南的梅里雪山也偷偷“学师”,沿着山修建了一道长长的围墙。

梅里雪山在云南的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的交界点,被云层笼罩的梅里雪山,远远望去犹如仙境一般。

很多游客喜欢在自驾游的时候,选择靠近梅里雪山的214国道,在驾驶的途中,也能欣赏到梅里雪山的美景。

然而德钦县文旅局却为了赚黑心钱,将人们免费欣赏美景的权利给剥夺。

他们打着保护游客的安全的旗号,花费一笔巨款,在梅里雪山旁边围上一堵丑陋的围墙。

游客们当然不买账,很快就将他们的谎言给戳破。

他们又开始找借口声称是为了扶持当地的村民才做的一个项目,甚至美名其曰“旅游反哺”村民。

然而当地村民却只是无奈一笑。

因为大家都对于他们这个借口心知肚明,这笔施工的费用肯定会妥妥的进到他们的口袋里,老百姓在后面喝口肉汤都很难。

在中国,仿佛将自然景观围起来,不加任何的人工修缮,就可以赚取一笔门票钱的行为,变成了一个“传统”。

云南大理的洱海边上,零零散散的坐落着一些村民的家,很多人游客想要在洱海边上走一走,然而这个流程却让人望而生畏。

需要先交二十元钱,将车子停在村民的家里。然而再从村民手里租一辆一小时三十块钱的自行车,上面只有几朵蔫吧的野花,却他们被称为唯美乡间自行车

如果你问为什么不开着车在洱海边转一圈呢,这样也能看到洱海的美丽风景,还不用花费任何费用。

然而洱海的旅游局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直接将另一半没有村民的海边用铁皮围了起来,你如果过去,只能闻闻洱海的味道,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也要收费。

一些景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去敛顾客的钱,等到口碑彻底被自己搞臭的那一天,就有他们哭的时候了。

新华社怒斥“筑墙挡景不如还景于民”

我国大好河山,山川秀美,有很多值得大家前往游玩欣赏的风景美景。

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能增加大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然而一些景区却趁火打劫,带着一股“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载”的野蛮劲,竟然给天然的风景围上一道人造的围墙,趁机收取门票费用。

面对这些景区层出不穷的“敛财手段”,新华社再也看不下去,直接发文怒怼那些无良景区。

新华社声称“还湖于民,还景于民”,要求这些景区拆除违建的铁网城墙,不得将属于人民大众的财产,当做自己敛财的东西。

此外新华社还劝告那些还在发展的旅游景区“眼光放长远,思路再开阔一点,大气的开门迎客,总有一天,聚人气成景气,景点自然也会蓬勃发展。”

纵观中国景区,还是有很多心胸开阔,有经营头脑的旅游局。

正如杭州的西湖,它坐落在杭州的三座山中间,水光滟潋,山色朦胧的它,是杭州最有名的一个景点。

然而这里却没有任何一个围栏和栏杆,游客们不仅可以站在岸边欣赏西湖美景,感受苏轼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韵味,还能下湖选择坐船,前去其他的山上游玩。

一开始西湖上有十多公里的围墙和栏杆,导致周围的居民总是不能尽兴的欣赏西湖的美景。

在周总理提出“还湖于民”的意见后,南线景区结合当地民众的意愿,直接对西湖展开了七个多月的整治,将西湖所有景区都归还给了市民和游客。

在2002的时候,西湖正式在十月一号向全国民众免费开放,至此再也没有向大家收过一分钱的门票钱。

除此之外,杭州的鲁迅故里免费,湖州南浔的古镇也不要门票,台州国清寺作为5A级景点,也不收取游客一分门票钱。

正是因为杭州旅游局开阔的心胸,让杭州的旅游业一直青藤不断,蓬勃发展,旅游收益比那些围城围墙的地区还要翻个几倍。

一些旅游局的局长不会算账,只紧着门票钱死抓,不仅败坏游客对景点的好感,还让游客因为门票钱出的太多,导致消费欲望降低,不愿意再出钱买其他东西。

这些吃相难看的旅游业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等到游客都知道他们的“破事”,这条旅游业也就彻底废了。

与其专注赚黑心钱上,不如将注意力放到游客的游玩体验上,游客玩的开心了,自然也会痛痛快快的花钱。

现在他们的行为犹如强盗一般,逼着人交钱,谁会愿意交这个冤枉钱,当这个冤大头。

就连新华社都忍不住怒批“目光短浅!”

结语

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变成“一个景区一个坑,掉进坑里出不来”。

旅游局应该深思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年轻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游走全国,准备看遍大好河山,结果被一张张“天价”门票拦在了门口,发现现在的自己,竟然连看一眼山河,都“看不起”,最后只能无奈的离去。

希望相关部门正式旅游乱象,将大好河山还给人民,让百姓恢复“美景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新华社   洱海   青海湖   旅游局   西湖   圈钱   铁丝网   青海   景点   景区   杭州   旅游业   村民   美景   门票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