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不能围而不打,俄军的错误摆在眼前,要避免陷入持久战

关于我国的台湾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多种言论都说了一遍,美国为首的霸权思维认为要抓住台湾打反华牌,所以要阻挠我国收复台湾,而俄罗斯曾经表示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能和平统一,不管是真心话还是风凉话,都是在观望我国到底最终如何解决台海问题。

台湾问题不能围而不打,这是我国军事专家已经达成共识的结论,因为俄罗斯军方的错误已经摆在眼前,前车之鉴看得清楚,中国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要避免陷入俄乌冲突类似的持久战,否则就让美国的阴谋得逞了。

美国一直都拿台湾当挡箭牌,用来干扰我国的发展,甚至为台湾提供百亿军援,当然不是免费的,是需要“台湾当局”拿出财政预算去采购,也就是高价购买美国的军备武器,和祖国的广袤土地相比。

台湾岛的陆地面积非常小,但是部署的武器装备却是非常密集,甚至拥兵20万之众,这和台湾省的整体面积和实力,实际上行都是相悖的,看出台独分子的猖狂和偏执,一意孤行要勾结外敌,想要分裂国家的领土,甚至不惜成为历史罪人,也要拼力尝试。

面对美日急不可耐地想要掀起区域冲突的阴谋,我国早就做好了防御和准备,时刻关注敌人的动向,但是面对自己的台湾同胞,国家始终不忍心其陷入战乱,不忍心自己的人民因此承受灾难。

然而就在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教训,依然作为反面例子给国际方面展示,美国作为幕后黑手,搅动风云让世界不安,现在还不断扬言要掀起三战,甚至对中国发布战备的威胁等等,这些信号,都表明我国的外围和周边,压力重重,我国面临的严峻局面,到了某个关键节点时,也是存在一触即发的可能。

看到美国的所作所为,就能知道,美国动辄推演作战后果分析报告,动辄拉动盟友清点军备物资,疯狂加量生产五代战机,部署各种航母军舰在我国周边乱窜,派出电子侦察机伺机抵近偷窥,用卫星总是到处寻找我国导弹发射阵列可能存在的位置,还有假借北约名义,要求检查我国的核武器,还扬言美军80万兵力已经开始备战,美国很可能对中国开战……

这么多负面的信息,都释放出一个信号,美国和盟友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看不得中国凭借勤劳和智慧努力发展,看不得中国人民在国家领导下过着好日子,想要破坏我国的安定祥和的幸福现状,其心何其毒也。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看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真是中国人的罪人和败类,是民族的耻辱,竟然勾结外敌,妄图分裂祖国的领土,把两千多万台胞的安危弃之不顾,只为了缥缈的野心和无耻的贪婪。

那么面对台海局势,我国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不会向敌人妥协更不会有丝毫退让。我国更不会对台湾围而不打,因为敌人不会给我国缓冲的机会,美国日本等敌人,会找到机会下黑手,所以我国要打起精神做好防范工作,提高警惕,防止敌人铤而走险极端发疯。

到了某一个万不得已的时刻,中国解放军面对台湾问题时,会吸取俄乌冲突的教训,现在俄罗斯陷入这场鏖战中,已经损失很多的综合实力,兵力折损超过二十万士兵阵亡,伤残士兵还不算在内,如果当初战争初期俄罗斯要狠下心来决定在短时间结束这场战役,就不会被美国拖入这场鏖战,现在精疲力尽,不得不去继续面对和对抗。

乌克兰作为美国的战争代理人,被美国辖制和裹挟,根本没有任何主动权和决策权,就算乌克兰现在想要停火,美国不同意,乌克兰都不敢也不能,何其悲哉。

难道不是乌克兰最初去找美国等北约求援时,暗中许诺一些条件,才能换回武器和军援吗,如果从减少无辜平民伤亡的角度考虑,也不要轻易去和美国达成任何交易,美国就像一个魔鬼,同意任何条件,都要索取可怕的代价。

西方甚至抹黑中国,把中国比喻成俄罗斯,把台湾比喻成乌克兰,这种比方就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乌克兰是主权国家,但是因为选择错了,依靠美国结果把自己陷入深渊中。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也不会像俄罗斯那样优柔寡断,中国解放军就像一柄藏于剑鞘的宝刃,平素看着隐忍不发,一旦寒光出鞘,将会斩杀敌人见血封喉绝不手软。

当敌人和外部势力勾结台当局,迫使我国必须要用军事行动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国和日本会后悔最初的大言不惭和横加干涉,更会后悔自己不该来趟中国内政的浑水,中国解决自己的家务事,美日等盟友国想要趁机讨便宜,最终只能落个惨痛教训没有好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台湾问题   北约   美日   乌克兰   俄军   外敌   持久战   军备   俄罗斯   台湾   盟友   美国   领土   中国   敌人   眼前   错误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