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在太空曾听到神秘“敲门声”,13年后,专家终于找到答案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丨费尔南的信笺

编辑丨费尔南的信笺

“出来了!平安回来了!”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顺利着陆,杨利伟作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出舱时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中国人民的心。

随即的首次采访中问起杨利伟在太空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在太空中听到了敲门声。”

一望无垠的太空中是从哪里传来的敲门声?难道真的有外星人吗?这一句话让无数专家苦心钻研多年,终于在13年后揭开了谜底。

«——【·进入太空之前·】——»

当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入外太空的那一刻,无数中国人开始欢呼,甚至有些人流着泪水,大声喊道:“中国人的飞天梦成真了!”

中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了第三个独立发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国家,这份成就令全世界为之惊叹,而后来复盘航行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数不胜数。

作为中国人的首次飞天之旅,杨利伟更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挑战。那就有人说了,航天员难道不就只是坐在那,所有指令都已经设置好了吗?

事情当然没这样简单,从神舟5号起飞的那一刹那,杨利伟的每一秒钟都在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过程中更是有许多危险的瞬间难以预料。

首先,在起飞后的几分钟里,酒泉发射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员的心全部提到了嗓子眼,指挥室更是神色凝重地屏息以待。

原来,在神舟5号刚升到三四十公里的距离,杨利伟突然与地面断开了联系,怎么呼唤都没有回应,后来在场的人回忆的时候说道:“当时所有人的脸色一下子白了。”

这几十秒估计是很多人的阴影,当时的情况其实万分凶险,如果航天员出什么意外,一定会产生无法承受的后果。在众人的祈祷下,终于听到了杨利伟的回应:“我没事,状态还好。”

原来,本来平稳运行的神舟五号突然变得颠簸起来,舱内所有的物件都在剧烈抖动,而杨利伟本人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都是因为出现了低频共振问题。

“当时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震动的频率给人体的各个器官很可能带来的是不可逆的伤害,更甚于杨利伟还背着大概6G的装备。

没人知道他当时承受了怎样的痛苦,而他又是凭借着怎样超乎常人的毅力忍耐的。

在返回地面后,专家就他反映的问题对搭载神舟5号上天的长征2F运载火箭进行了改良,后来的神舟6号和神舟7号解决了这类问题。

«——【·毫无规律的敲门声·】——»

好在神舟5号顺利进入了太空,由于飞船和火箭分离后,飞船只依靠惯性慢慢飘进外太空,此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寂静,呼吸声被无限放大。

外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阻力,单凭惯性滑动,飞船内外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而杨利伟还没进行下一步动作,却听到了一阵令人汗毛竖起的“咚咚”敲击声。

一望无垠的浩瀚太空里,连空气都没有,从哪传来的敲击声,杨利伟瞬间提起精神,全神戒备,他慢慢浮起,飘到舷窗前,扒在那里往外看,同时也竖起耳朵听着。

这“咚咚”声毫无规律,总是突然响起,杨利伟十分担心,脑海中有两种构想,而这两种可能都不容乐观。

第一种情况,有东西撞上了飞船,可能是小型碎片。在太空中漂浮着许多太空垃圾,有一些则是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碎片。

数百万颗直径超过1厘米的碎片盘旋在近地轨道上,如果与飞船相撞,每秒15公里的速度足以击穿飞船外壁,造成的后果没有人敢预估。

第二种情况,飞船内部出现问题。听到这,杨利伟又返回仪表盘前仔细观察,并未发现任何问题,机器设备也都正常运行。

这就奇怪了,难道真有外星人?无数科幻电影的画面在杨利伟脑海中闪过,但他随机嘲笑自己,这绝不可能,想到这儿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既然暂时什么都没发生,就再观察一下看看,为了避免地上指挥人员担心,他没有马上汇报这件事。

再后来,敲门声也没有持续响起。于是,杨利伟开始专注于绕地飞行的过程。在经过了14圈的绕地飞行后,神舟五号于10月16日5时56分开始返回。

«——【·返回的惊险·】——»

返回的过程将是整个太空飞行中最惊险的一环,杨利伟在发现了一处问题后十分担忧,但神奇的是,据他所说,当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时,他反倒松了一口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返回舱在降落在通过大气层快速降落的过程中,飞船外的表层温度急速上升,外壳更是宛如烧红的碳一样,舱内的温度也在急速上升。

杨利伟此刻正处于与外界断连的状态,也就是人们称为可怕的黑障阶段,很多外国宇航员都是因为黑障的原因失去了生命,最终导致飞船降落失败。

没有人在这种状态下不紧张,杨利伟经过专业的训练,清楚地明白此刻自己应该调整心态,一边观察飞船状态一边努力平复着呼吸。

突然,他瞥到了右边舷窗产生了让人心惊的“裂纹”,就像家里玻璃碎裂的那种感觉,这个发现让他本就不平静的心变得异常焦虑。

如果舷窗破裂,那么等待他的将是被一瞬间的高温烧的“渣都不剩”,杨利伟立刻扭头去看左边的舷窗,发现也出现了相似的“裂纹”正在逐渐扩大,同样的发现却让他一下子放下心。

杨利伟不害怕的原因来自于对同事们的信任,他相信处于严格检查后的飞船绝对不可能出现两处相同的问题,如果有早在制造之处一定会被解决。

因为飞船的制作是一个需要绝对精细化操作的事情,任何一个微小的部分可能都会导致可怕的结果。就如同1986年的美国挑战者号,足足73秒的爆炸原因竟是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内的一个小小的o形环失效,美国7位航天员也因此丧生。

所以就是怀着对国家的信任,杨利伟安稳的度过了降落的最后几分钟。只是在最后的那一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但是这个意外如果再寸一点也可能丢失生命。

由于着陆时的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的不规则棱角,让我的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杨利伟在后续采访中说道。

而当中也有一个小秘密,其实杨利伟出舱门的时候因为嘴角的这个伤口让他看起来满脸鲜血,电视上杨利伟出舱的画面是擦干净脸之后重拍的。

杨利伟在平安返回地面后,立即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舷窗上遇到的“裂纹”,经过对舱体外表的仔细检查,确定是外表面防热涂层被高温烧裂了,舷窗玻璃并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说一切问题都能在检查舱体后得到答案,那听到的太空中神秘的“咚咚”声是否也能从舱体的角度出发呢?

«——【·13年后揭开谜底·】——»

科研人员对杨利伟描述的声音尝试过许多次模拟,可杨利伟都摇摇头表示:“不是这种声音。”

就在之后,神州6号和神州7号的宇航员们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杨利伟只好告诉他们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太过惊慌。

直到2014年“月宫一号”的成功研制,这个问题才逐渐有了头绪。“月宫一号”全称是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里面是一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

它的研制更好地帮助模拟在地外基地的生活,志愿者与植物动物长期生活在实验舱里面,帮助获得更多的数据。

而“月宫一号”的设计师刘红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听到了类似的“咚咚”声,这一次不是在太空里,整个实验舱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几乎可以确定声音是从舱体发出,而不是舱外传来的敲门声。

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谜底一直没有揭开,太空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万分重要,科研人员决定在兼顾实验的同时仔细研究“咚咚”声的来源。

而又经过两年的检验,在不断的试验下终于揭开了神秘声音的答案。在舱体内部设施全部筛查完毕后,专家开始考虑一些变量的可能性。

经过排查发现,当舱体温度发生变化时,舱体材料温度也会随之改变,产生微小的变形,而这个过程中就会发出类似“咚咚”的敲门声。

太空中舱体内外温差巨大,为保证人的适宜生存温度,飞船采用的是气密性更高的密闭舱室,当温度调整时舱内的压力也会随之产生波动,飞船外壳也会慢慢收缩,但内壁体积保持不变,这时就会发出声响。

困扰科研人员13年的谜题终于有了答案,综合来说,杨利伟听到的敲门声就是舱体内壁材料在舱内压力变化时发生微小变形所产生的声音。

而这种“咚咚”声其实不止我国的宇航员听到过,早在1969年的美国宇航员就为此感受到恐慌。

当时美国3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0号”飞往太空,准备完成一次绕月任务。而在指令舱和着陆舱分离的时候,他们也听到了神秘的敲门声,持续时间更长将近一小时。

他们当时的心情可能只有杨利伟能够深刻体会,也是毫无头绪,只能把声音录下来待返回后第一时间交给了NASA。

但NASA面对这些声音也没有办法确定来源,只能归因于某种电磁波仪器的作用,把这些声音列为“太空未解之谜之宇宙音乐”。

关于太空的探索,我们从未停止脚步。尽管地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保障宇航员的安全,但面对众多未知的情况,有些时候就要依靠航天员的沉着冷静。

杨利伟作为初代航天员,很多经验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回来的,而如今有更多像他这样的航天英雄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前赴后继。

相信在无数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持续领先,走在世界的前列。向所有的航天员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费尔   太空   神舟   舷窗   航天员   月宫   裂纹   宇航员   谜底   美国   飞船   地面   年后   温度   声音   答案   神秘   发现   专家   杨利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