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复读14年只为上清华,35岁的他今年如何?

他有一个清华梦,为了圆梦,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15次高考。他曾考上过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但他都选择放弃。


他曾为父亲治病而复读,也曾为母亲旅行而复读。他曾被称为“高考大神”,也曾被质疑为“高考专业户”。


他是唐尚珺,一个35岁的农村考生,一个坚持了14年的复读生,一个始终没有放弃梦想的追梦人。


放榜日,唐尚珺又上了热搜。




广西高考成绩公布后,唐尚珺的成绩也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总成绩为657分,这是他的裸分成绩,加上少数民族5分,共662分,是他坚持这么多年高考以来最好的一次。

或许也是他最后一次。虽然是他最好的成绩,但是跟清华的分数线,估计还是差一些,毕竟2022年清华大学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为681分。

15年的青春都停留在高三,值得吗?

1989年,唐尚珺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里。

他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母亲是一名农妇。唐尚珺从小就很聪明,小学时就被老师称赞为“神童”。

从小就被大山围绕的唐尚珺,梦想靠自己的知识走出去,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走花了35年。

在唐尚珺很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长辈说,村庄附近有个老乡考上了清华大学,老乡学有所成赚了钱,就给家乡各种扶贫,还给村里修了一条大马路。

考清华大学,也成了唐尚珺一直以来的目标。

小学毕业后,唐尚珺以优异的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

以为考上了初中就万事大吉,唐尚珺初二开始,他的成绩开始走下坡路。他说自己有一种“怪病”,就是在考试前会突然发烧、头痛、恶心等等。

他读过两个初三,第一次因为“怪病”没有参加考试,第二次考上了钦州二中。

2009年6月,唐尚珺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高考,他只考了372分(只能上三本)。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清华梦,决定复读一年。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读之路。

第二年,唐尚珺考了405分,刚上本科线。由于三本学费贵,他填了大专学校。

但到南宁实地看过这学校后,“觉得不是我想读的大学”。于是他决定再次复读,“至少也得读个二本”。

这一次家人反对唐尚珺复读。他跟家人谎称在南宁读大专,“没告诉家里人,也是想着等考好了再给家里人一个惊喜”。没有想到这一骗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他又考了6次,成绩一次比一次好:2011年475分;2012年505分;2013年530分;2014年573分;2015年587分;2016年625分。

唐尚珺说,从大专到三本,再到二本、一本、上六百分,他的高考成绩是逐年提高的,这种进步是他坚持年复一年复读的动力,“因为看到了希望”。

2016年,这一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第一次上600分,有幸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

不幸的是这一年,唐尚珺的父亲确诊肺癌。唐尚珺想跟病床上的父亲一个惊喜,于是就跟他们坦白了。

父亲虽有怨言,但是得知儿子成绩不错,至少能上个好大学,也就不说什么。

唐尚珺心里想,如果不是自己一意孤行复读,他都已经工作两三年了,有工作就会有收入,这样就能承担家庭责任。

而父亲化疗需要巨额医疗费,他当时无能为力,这让他很惭愧。

当看到有高中只要高考有600分以上,就可以奖励5万元,唐尚珺看到这笔丰厚的奖金心动了,奖金不仅可以给父亲挣点治疗费,还可以让自己安心复习。

接下来两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分别是570分和619分。2018年,唐尚珺的父亲因病去世。

父亲住院期间,所有费用都是哥哥姐姐出,他感觉很惭愧,而这时,家里人还不知道他又去复读。

直到后面瞒不住了,他才把自己不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的事告诉家人,家人虽然不理解,但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何汉立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兼好友,也是纪录片《高十》的导演。他从2014年开始拍摄这部关于唐尚珺的纪录片,记录了他复读的点点滴滴。

2022年8月31日,在网上发布了纪录片《高十》76分钟完整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唐尚珺的坚持、执着、困惑、迷茫、痛苦、欢乐等各种情感,也反映了他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对他的看法和态度。

有人赞扬他是“勇士”、“梦想家”、“奋斗者”,有人批评他是“懦夫”、“逃避者”、“浪费者”。

2022年,高考14次的唐尚珺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这是他第一次被985高校录取。

唐尚珺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通知书,但是他并没有去报到。

也许是清华的执念“中毒”太深,唐尚珺尽管被交大录取了吗,但是他觉得专业不合适,他再一次选择复读,“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

2023年6月,唐尚珺开放了他的社交账号,3个月前他曾发文表示“再战100天”。

他再次参加了高考,这是他第15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高考。

唐尚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恐怕就是个梦想,真的没有那个实力。”“今年应该走出来了,也认清现实了。”

唐尚珺的故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的人,值得尊敬和敬佩。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切实际、不知变通、不顾现实的人,值得同情和批评。无论如何,唐尚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

把10多年的青春都留在高三值得吗?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或许对于唐尚珺来说,清华不仅仅是一个学校,而是一个信念和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和努力。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和品质。

细想起来,七公子跟他年纪一样,也是同一年第一次参加高考,遗憾的是当时名落孙山。

直到现在,都觉得高考的遗憾其他任何都无法弥补,很想再回到校园继续学习,校园的岁月仿佛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每年高考的时候,都会梦见15年前高考的场景。似乎只有在梦里,才能把愿望实现。

或许,这也是我的执念。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今生这个砍都堵在心里。

所以也能理解唐尚珺的行为。

如今我们年纪也快到中年了,也是该释怀的时候了,希望他心中的执念,能放下,好好上大学。好好工作,未来好好回馈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清华   清华大学   南宁   广西   钉子户   纪录片   家里人   上海交通大学   家人   父亲   初中   成绩   老师   梦想   小学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