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国政府要借那么多国债?

美国国债在过去25年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疯狂借钱,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20%,包括英国、欧元区,还有中国,都在以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速度增加自己的国家政府债务。而这里面最离谱的,全世界最会借钱的国家那就要属日本了。国债比GDP260%,冠绝全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日本所有人赚的钱2.6年才够还他政府的债。你要是按日本政府2022年财政收入算,那他就是不吃不喝,完全不花钱,18年才能还清这些债。难道这些国家政府都疯了吗?这么大量地借钱,他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美国会不会出现债务违约?为什么有经济学家说政府借的越多越好?到底借多少才算是多呢?

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赚钱也会花钱,美国政府过去30年的收入95%都来自税收,而美国主要支出是去做公共事业、国防、军队、基建等等,其实大部分时间花的比赚的多,专业点的话就叫持续的财政赤字。那这多出来的钱从哪儿来呢?他就会发行国债去跟全社会借钱,来补这部分资金缺口。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非常反对政府花钱,他觉得市场竞争才是最有效率的,所以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要是借那么多的钱是一件极其不负责任的事情。美国从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非常遵循他的这套理论,鼓励竞争,政府基本能不管就不管,但是慢慢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完全让市场自由竞争,每隔一段时间经济就崩一次,最严重的就是1929年大萧条。面对如此严重的大萧条,美国政府当时依旧坚持着那套老老实实做自己,不要过分干预经济周期,没想到这次大萧条一下就持续了十多年,事后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次萧条之所以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和美国政府不作为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出现了另一位经济学大神凯恩斯。他就提出来一套新的理论,当时各国政府就开始采纳,极简地概括就是说市场也会失灵,所以政府不能完全不管,政府需要刺激经济,尤其是在经济萎靡的时候。当大家不愿意花钱的时候,政府就把钱借过来帮大家花,以此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避免经济危机。当然凯恩斯这套理论后来也有争议,但是它的内核已经逐渐被各国政府接纳,当经济面对危机或者衰退的时候,政府就要大力地借钱、花钱、刺激经济,这样才能最快速地帮助经济走出来。所以现在一遇到危机政府就开始花钱刺激一波,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疫情、日本1998年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大地震,欧洲的欧债危机等等,政府就积累了大量地债务,但也不是钱花出去就一定有作用。日本过去三十年在持续不停地借债,但GDP纹丝不动。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借债,因为政府花得越多,非政府这边的市场就赚得越多。政府的信用本质上就是钱,只要没有通货膨胀,那就应该使劲借钱和花钱,这样才是对经济最好的,当然这套理论现在还没被主流经济学接受。


政府借钱也分自己人和陌生人的

如果内债属于经济活动的缓冲期,那么外债就相当于经济活动的放大器。历史上很多次国家级的经济崩溃、债务危机其实都源于外债的违约。最近二三十年各国政府都在疯狂发债,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外债,当然欧洲有点特殊。

什么叫内债?一个国家用本币发行的债就叫内债,所以内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靠印钱来还债。虽然央行不能直接印钱给政府花,但是它可以去市场上买国债,这就是量化宽松,只不过它在市场中间多倒了一手而已,本质上不就是政府管央行借钱花吗?而从海外借的钱一般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债,这个就叫外债。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又印不了美元,就只能去找其他国家借,这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了。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地区本来发展很快,也吸引了大量外部投资,结果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美元要加息,拉美就不得不也跟着加息,导致债务越来越重,外债越来越多,最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全部债务违约,美国这边投资人也亏得血本无归。

包括欧债危机,为什么会持续那么久?其实就是欧元区大家开始报团取暖,就合起来用一个央行负责印钱,但财政政策这边又各管各的,这就相当于大家一起把内债给变成了外债。结果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就出了问题,国债都面临违约的风险,欧洲央行也不能因为几个成员国就去买他们的国债坏了规矩,这些国家就只能伸着手找别人借钱,欧盟、IMF借给他们钱,但是逼他们紧缩,本身经济就很萎靡了,还不得不紧缩,财政政策应该是经济的调节器,但反而加大了经济的波动,这就是外债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2022年斯里兰卡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崩盘的直接原因其实都是外债还不上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内债不是债,虽然这个说法有点极端,内债肯定也是债,但是它可控的范围要大很多。各个国家政府在紧急的时候,就可以比较舒坦地去借债,而不用担心短期违约的问题。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美国就确实有他的特殊性,也不用管内债还是外债,对他来说全都是内债。


各国政府持续的发展,债就这么永远发下去吗?

过去二十年,全球几乎所有的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欧元区、日本全都在以几乎不可持续的速度持续的发债,那么就这么永远发下去吗?历史上几次比较大的债务危机,80年代的拉美、90年代的俄罗斯、亚洲金融危机、00年代的次贷危机,10年代的欧债危机,还有最近的斯里兰卡,总结出来限制政府发债主要有两大因素。

首先就是利率,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而国债又是利率的核心,因为它的价格决定了无风险利率。所有公司发的债,比如微软、亚马逊、中国石油,它的利率跟国债利率都是高度相关的。因为它定价就是靠国债利率决定的,如果国债发行多,供给就增加,价格就下降,对应的无风险利率就会上升,整个经济对应的利率都会跟着上升,这个效果就和加息差不多了。加息是什么效果?就是抑制消费,抑制投资,抑制经济。央行控制的是短期利率,国债控制的是长期利率,利率上升出了抑制经济,对政府来讲还有个更直接的后果,就是它发行债务成本直接就上升了,之后再想借新债,那就得付更高的利息,就好比车买的贵,保险就贵,政府债发多了利率就高了。

那如果高到政府收的税连利息都不够付了,还如何刺激经济?政府就纯粹成为一个给全球债主们提供固定收益的基金了,就会陷入一个债务漩涡,无法控制,越借越多。比如日本的债务,如果政府的平均利率高到5%的话,那政府所有的收入连利息都不够付,当然日本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虽然他们的债务冠绝全球,但目前财政收入居然只有11%是花在付利息上了,而且过去几年虽然钱越借越多,但是付的利息越来越少,其实因为政府有一招可以对抗利率上升,这招就是量化宽松。

日本从2013年开始搞安倍经济学,要大量借钱刺激经济,但是日本也怕借债太多导致利率升高,因此央行就负责印钱来买国债,这样需求增加了,价格抬高,利率就压下去了,最好是能把它压到几乎是零,这样政府以后就放心大胆舒舒服服借钱,也不用担心利率升高。到2020年的时候,日本政府摊牌了,就是要搞无限量的量化宽松,目标就放在明面上,就是要把十年的利率压在0.25%以下,这条线经过一番资本斗争,现在提高到了0.5%。就是因为央行持续不断地买国债,压低利率,这才能让日本政府越借越多,但是利息越付越少。不要以为央行印钱就是为了纯粹让经济体的钱多一点,它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压低长期利率。

不仅日本,美国、欧洲量化宽松也都有类似效果,每次有人质疑美国财政部是不是借债借得过多的时候,财政部长耶伦都出来表示,我们虽然债借得很多,但是利率非常低,我们现在付的利息还没有90年代高,言外之意就是借钱成本这么低,又能刺激经济,干嘛不借呢?所以限制借债的第一点利率其实可以通过政府和央行相互打配合绕过去,可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有一个限制是政府永远不可能绕过去的,也是政府、央行、经济学家谈之色变的一件事,就是通货膨胀。通胀是让政府非常头疼的一件事,经济需求不足可以花钱拉动,就业不足可以花钱刺激,但通胀一旦来了就是“头号敌人”,其他所有经济问题都靠边站。央行也无法继续人为压低利率了,政策上那些小聪明也都不管用了,无数次历史经验表明,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紧缩,通过抑制整体经济来给物价降温,当然也有一些政府狠不下心来,继续借债,继续刺激,那样很有可能就会陷入恶性通胀,比如前几年的委内瑞拉。

那美国现在通胀都这么高了,怎么还要提高债务上限呢?那是因为这个钱早就花出去了,美国政府要早知道2021年刺激会引来这么高的通胀,美联储疯狂加息,全球经济衰退,他敢花这么多钱吗?

有些国家比较稳健,比如丹麦,即使有债务上限也根本用不上,债务比GDP一直保持在50%以下,像瑞典、荷兰、瑞士都差不多,不追求经济多么高速发展,按部就班。像美国、日本就比较追求高增长,中国的体系不太一样,中央相对比较稳。各国无论选择发多少债,底线就是如果发到利率太高,抑制经济或者还不上钱了,或者如果它发到通胀开始攀升,有失控的风险了,这时候政府债务肯定就太高了。所以债务的红线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它和GDP也不是绝对的比例,它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如果像利率、通胀都比较低,大家对政府也都很信任,即使借债数字可能吓人,但在经济上可能没有什么影响。

疫情之前美国、欧洲、日本都是这个情况,即使日本债务非常高,金融市场一直都很稳定。但是现在环境不同了,美国十年期的国债利率三年前是0.6,现在是3.7,三年前通胀几乎是0,现在是4.9.不仅是美国,像日本、欧洲也都类似。所以日本260%的债务比率放两年前可能并不算高,放到现在就有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国债   内债   美国政府   外债   通胀   欧洲   日本   央行   美国   利息   债务   利率   危机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