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山东鲁光化工厂(802厂),山沟中生产“黑索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周边局势暗潮涌动,异常严峻,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中蒙边境,1962年中印在边境爆发战争,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边界问题依然存在严重的隐患,1964年美国发动对越南北部的大规模轰炸,直接威胁南疆,对我国的包围进一步加强,危急时刻,1964年毛主席做出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无论与苏、美的任意一方发生战争,都将是一场大战,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谓的三线,就是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将战略防御区划分成一线、二线、三线,一线为边疆、沿海的前线地区,三线为西南的云、贵、川,西北的陕、甘、宁、青、豫西、湘西、鄂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的腹地,二线为一线和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根据战备要求,每个省也建有小三线。当时我国的主要工业大部集中在一线地区,大部科研院所集中在二线地区,如果发生战争,不利于备战,为此三线建设就要调整工业布局,重点建设三线地区,同时一大批一线的核心工厂迁往三线,各省也建有省属小三线,以此应对可能发生的全面战争。

山东东临黄海,名副其实的一线地区,三线建设时期,境内建设项目多为小三线,山东小三线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区,因为三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靠山、隐蔽、分散”,蒙阴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山东小三线建设最集中的县之一,建成的企业有:山东光明机械厂(9347厂)、山东民丰机械厂(9381厂)、山东工模具厂(9429厂)、山东鲁光化工厂(802厂)、山东泰山机械厂(5808厂)等,蒙阴的小三线建设改变了蒙阴县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发展。

蒙阴县小三线分布图

国营鲁光化工厂始建于1966年,厂址位于蒙阴县旧寨乡向阳峪村茂崮寨西麓,主要任务是生产高爆炸药“黑索金”,建厂初期,为了保密,厂名为蒙阴化肥厂,1967年12月改名为山东802厂,1971年9月,再次改名为国营鲁光化工厂。厂区依山而建,设有七个生产车间,为了满足进山入洞的要求,鲁光化工厂的配电车间建在一条1.5公里长的山体隧道中,非常隐蔽,同时可以抵御核爆攻击。

国营鲁光化工厂全貌

配电车间入口

国营鲁光化工厂自从投产开始,生产任务就很艰巨,“黑索金”是一种威力极强的烈性炸药,其爆炸威力是TNT的1.58倍,有旋风炸药的称誉,应用十分广泛。七十年代由于国际形势依然严峻,鲁光化工厂的订单不断,厂里最辉煌的时候有4000名职工,加上家属有七八千人生活在厂区内,厂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齐全,标准非常高,建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楼、招待所、露天影院、文化楼、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邮局、商店等等,县城有的这里基本都有,厂里每周至少播放两部电影,有时候播放新上映的影片都早于蒙阴县城的电影院。

1979年1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结束长期敌对,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国进入到三线建设的收尾阶段,1979年4月,更名为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1980年我国结束三线建设,鲁光化工厂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了更好的发展,鲁光化工厂走出大山,搬到临沂,2007年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改制为临沂鲁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硝酸、硝酸盐等产品。

浓硫酸生产车间

合成氨生产车间

鲁光化工厂整体搬到临沂后,老厂区处于荒废状态,斑驳的墙体上依稀可见当年巨大的宣传标语,颇具时代感的建筑记录下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也记录了一代军工人艰苦奋斗的历史,三线虽然远去,但三线精神却是不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沂蒙山区   蒙阴县   蒙阴   山东   化工厂   临沂   山沟   威力   厂里   大部   厂区   机械厂   职工   战争   我国   地区   鲁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