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态势变了,拜登拒发邀请函,以色列总理欲访华,寻求中国帮助

近些年来,国际舆论讨论美国中东政策时,“失败”和“溃退”已成为关键词,尤其是中方促伊沙和解之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更是大幅衰退,“失势”二字就是最为贴切的形容词。当前局势下,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以色列,似乎也对美国失去了信心,已经开始寻求从中国获得解决问题之道。据环球网报道,《以色列时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下月访问中国。消息人士表示,内塔尼亚胡的访华计划,向美国发出了以色列正寻求其他外交机会的信号。

按照以色列媒体的说法,内塔尼亚胡之所以弃美国不顾,主要原因在于,以色列爆发反对政府司法改革计划的抗议活动时,美国总统拜登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而亟待解决以色列当前困境的内塔尼亚胡,不会坐等一个不会到来的访问邀请,考虑到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内塔尼亚胡决定与中国加强联系,并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推进与沙特的关系。

事实上,以色列选择转向中国,只是美国在中东“失势”的一个缩影,但对于美国来说,这可能是比中国促伊沙和解还要大的打击,因为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以色列,改变外交策略,与被美国视为战略对手的中国交好,意味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真的大势已去。以色列媒体也直言,内塔尼亚胡的访华计划,表明他对华盛顿越来越失去耐心。

不过,纵观中东地区局势发展,以色列等国转变外交策略,逐渐与美国分道扬镳,其实是有预兆的,并非一蹴而就。以沙特等产油国为例,他们过去被视为美国的亲密盟友,但这种“亲密无间”的表现,是美国为了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和石油美元战略,以武力胁迫和外交施压等手段达成。

沙特等国迫于美国的威胁,敢怒不敢言,而且没有其他的选择,直至中国展现出大国风范,以和平手段调解了中东地区主要矛盾和冲突。沙特等国本就不满美国干涉,中国正式介入中东地区事务后,地区国家也就有了重塑外交策略的基础,中东战略格局也因此演变至当前状态。

至于以色列,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前访问中国时,与中方高层举行了会谈。中方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了三点主张,第一是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第二是保障巴勒斯坦经济民生需求,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力度;第三是坚持和谈正确方向,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召开规模更大更权威的国际和平会议,帮助巴以两国实现和平共处。中方还明确表示,愿为巴方实现内部和解,以及推动和谈发挥积极作用。

在中东大变局的背景下,中方的表态意味着该地区又一个复杂难解的症结,将迎来不同以往的变化。以伊沙和解为关键节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彻底被孤立,美国又展现出一副不闻不问的姿态,若以色列不寻找妥善处理危机之道,可预见的未来中,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方是主张以1967年划界为准进行谈判,明显不利于以色列,但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仍要访问中国,足可见以媒所说的并非虚言,以色列确实对美失去耐心,甚至也失去了对美国的信心。长期来看,美国在中东“失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正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中间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中东   中东地区   中国   巴勒斯坦   沙特   以色列   盟友   邀请函   美国   中方   局势   态势   外交   消息人士   策略   战略   以色列总理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