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会被热哭?古代面对高温天气,是如何利用智慧来消暑的呢?

在经历了去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气后,今年多地高温打破历史纪录。让人不禁担心,今年夏天会不会被“热哭”?


每到这种抱着空调续命的天气,评论区都会有人问:古人也会经历这种高温天气吗?


其实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在《浮山县志》记载过,乾隆时期就有极其高温的天气,有多热呢?书中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据估计,乾隆八年夏天的温度达到了40多度,热死了1万多人,乾隆还因此进行了自我检讨,发布了罪己诏,认为是自己“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造成的。


面对高温,古代没有电扇、冰箱和空调,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其实不然,古人的脑洞可大着呢,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夏天过得有滋有味!


首先,古人避暑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建造“空调房”。


宋代小说《唐语林》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说唐玄宗时期,谏官 陈知节 进内殿谏言,屋内凉气逼人,就是将水运到屋顶,让其倾泻而下,然后用扇车不停的扇风,将凉气扇到屋里面。这是高配版的古代空调房,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空调房还有个中配版的,唐代有一个士大夫名叫封演,他写了一本书叫《封氏闻见录》,里面记载了他去别人家中做客,看到一个“自雨亭”的事情,说“宅内有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


就是说这户人家在家里建造了一个亭子,在亭子的周围有池塘,把水运到亭子上面,从亭子顶上像下雨一样倾泻而下,激起的水花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是身处秋天一样凉爽。

中配版的自雨亭啊王公贵族,大户人家才有那个财力去建造。


穷苦人家的“空调房”就是一个凉棚,找个宽敞有风的地方,用茅草搭上这么一个亭子,平民百姓就坐在里面乘凉。


明朝高濂的著作《四时幽赏录》中就说“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


古人避暑的第二个方法是“扇子”,不过可不是我们理解的蒲扇,而是机械扇。


古代也有机械做的扇子,在汉朝,《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七轮扇”,就是一个轮子上安了七个扇片,在背后有一个手柄,摇动手柄的话,扇片扇动就会出风,跟咱现在的风扇很像,只不过是全手动的。


《延禧攻略》里就演到,娴妃乌拉那拉氏,宫里有这种拽拉式的风扇,以供宫里的娘娘降温去暑。

除了空调房、扇子之外的降温的设备,第三个方法呢当然就是冰了。


古人用冰的历史非常长,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记载周朝有一个专门管理冰的部门叫“冰政”,每年的十二月份,天气还很冷的时候,就开始往宫里运冰,放在专门的冰窖里,然后等着夏天到了,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放在一个叫“冰鉴”的容器里,在屋内就能散发凉气。看过《甄嬛传》的应该都知道,华妃惩罚甄嬛,让她跪在太阳底下的时候,华妃在屋里就享受着冰鉴,带来的快乐。


有冰肯定就有冷饮了,之前的热播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的茶馆里,就卖着各式各样的冰饮,在宋朝,冰已经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砂糖冰雪冷元子等,都是可以在市场中买到的冷饮。到了元朝,大家会在冷饮中添加一些奶制品,据说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后,就很喜欢吃这种冷饮,并将其带回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激凌。(来自讲历史的王老师: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要说这古人消暑啊,最有趣的还是白居易说的“心静”,在炎热的夏天,白居易为了避暑,还专门做了一首《消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这种心静自然凉的消暑法,被称为“精神养生法”。


文艺的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这种心静自然凉的精神疗法,值得我们学习。


在高温来临之际,也欢迎大家学习古人,会二三好友,在近水处的亭榭xiè里下棋、垂钓、论诗、品茶……通过这些“平心静气”的活动来消除暑热带来的烦闷。


好啦,古人的智慧今天就为大家科普到这里了,相信你已经涨了不少关于古人如何过夏天的知识了!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交流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心静   古人   高温   乾隆   古代   天气   凉棚   周朝   元朝   凉气   亭子   扇子   冷饮   夏天   空调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