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钉子户,补贴多少钱都不拆,专家进屋看后:可拆不得

“我绝不同意拆迁,别说赔偿款增加到1个亿,就算是10亿,哪怕是100亿,我都不会让你们动我的房子”。

说出此等豪言壮语的老人名叫任金岭,来自中国的河南郑州,面对家门外的地产开发商,老人情绪激动的大喊,坚决不允许拆迁。

对于大部分拆迁户来说,高额的赔偿金,更新置换的居住环境都是极大的吸引力,拆迁即意味着躺赢。

著名拆迁暴富村“广州猎德村”,由于城市规划需要,整村拆迁改造,一夜间从广州最穷城中村,一跃成为富豪村,人均千万身家。

面对“珠玉在前”,如此巨大的诱惑力驱使下,任金岭老人依旧不为所动。

究竟因何缘由使任老宁愿放弃高额拆迁款,也要阻止拆迁、变成钉子户?古朴的家宅中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降拆迁馅饼”,是福是祸?

“任老,我们很有诚意的,赔偿方面都好商量,您不妨再考虑考虑?”

“说了补贴多少钱都不拆,你们听不懂吗,哪怕是100亿也不同意”

任金岭站在家门口,面对满脸堆笑、上门动员拆迁的调解员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少村民看热闹似的围在任金岭家周围,窸窸窣窣的小声讨论,一点儿不落的全钻进任金岭耳朵里。

“任金岭平时看着挺老实,这会儿倒是一点好处都不放过”;“为啥不同意拆,无非就是想坐地起价呗”......

看着在自己这儿碰了一鼻子灰,扭头离去的调解员,再看着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任金岭心中无比郁闷,“砰”的关上大门,企图将外界惹人心烦的声音彻底隔绝。

他坐在自家屋里,满目愁容,自言自语道:“唉,这可咋办呀,老一辈的传承,绝不能在我手里毁掉”。

任老如此烦恼的根源,还要从突如其来的拆迁说起。

2007年上半年,国家城市更新的脚步走进郑州市东史马村。

消息一出,全村村民开心的整晚睡不着觉,脑海里憧憬着终于不用住在“老破小”,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拆迁补偿款,简直是天降馅饼的大好事。

同样得知拆迁消息的任金岭却是整夜睡不着觉,与全村的喜气洋洋不同,他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面对调解员无数次上门劝说,开发商不断提高补偿款,任金岭依旧不为所动。

对于村民口中的闲话,他更是置之不理。

传承二百余年古宅,将何去何从

马东史村的中心位置,伫立着一座村里人尽皆知的宅院,村民习惯称为“大门楼”,便是任家古宅,马东史村拆迁工作中“最难搞定的钉子户”。

任家古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时任二品官员的任家祖辈任君选动工建设,“老有所归”是每个身在异乡的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与寄托,

在京城当官的任君选也不例外,任家古宅的建造经过祖孙四代,长达60余年的努力,直至任君选曾孙任德润那一辈的扩建,终于建成了“七进院”的规模,共占地三十余亩,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高门大户。

岁月轮转,原本的七进大院,历经二百余年沧桑,跨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传承至任金岭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古宅也被战争剥落为“二进院”。

任金岭永远也忘不了爷爷去世时,曾拉着自己的手,语重心长的反复嘱托,一定要保护好古宅,这不仅是任家人的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对于任金岭来说,古宅不仅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更见证自己从结婚到生子,再到儿孙满堂所有人生大事。

不仅是出于传承,更寄托自己难以言说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时间的冲刷下,古宅由于年久失修,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心疼之余,任金岭更是自学维修技能,包括雕刻、木工等技艺,以便随时为古宅“疗伤”。

任金岭的儿子回忆,父亲平时常会在宅院里转悠,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破损的地方,从来不找外人,都是亲手修补。

对于任家大院,任金岭可以说比爱护自己的孩子更甚,倾注的心血、投入的感情根本无法衡量。

为更好地保存古宅原有风貌,任金岭不惜在全屋青砖上覆盖一层地板,并将雕花窗栏用玻璃罩住,其实免受风吹雨打的侵蚀,如需重见天日,只用将其一一拆除,便可恢复如初。

不曾想变故来得如此之快,拆迁初期面对任金岭这唯一的“钉子户”,开发商为保证拆迁进度,耐着性子周旋,怎料任金岭“油盐不进”,无论开出什么条件都不肯松口。

开发商索性来一招“激将法”,把任金岭晾在一边,直接动工拆迁其余村民房屋,誓要逼任金岭“缴械投降”。

由于其他村民已经搬离,拆迁工作没日没夜的进行,白天粉尘阵阵,环境污染严重,夜晚噪音更是扰人清梦,常常吵的任金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不仅如此,随着老宅的水电被掐断,任金岭就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

每当这时,年近六旬的任金岭就会想起爷爷去世前的嘱托,咬牙坚持。

眼看父亲生活环境如此糟糕,出于心疼老人,任金岭的儿女也曾劝说他搬离老宅,再做打算,全被任金岭一一否决。

为了守护老宅,任金岭没有应子女的邀请去新家住,没有电就买蜡烛用,没有水就请工人打了一口井,在拆迁包围下艰难度日。

由于拆迁,村中进出人员复杂,经常有人“不问自取”,老宅中的老物件频频失窃。生活上的艰难尚可忍受,丢失的祖传物件使任金岭忍无可忍。

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如今已无法更好地保护古宅,深思熟虑下,任金岭决定寻求国家帮助。

历史底蕴深厚,乃重点保护对象

辗转打听,任金岭终于找到文物保护相关部门,他向工作人员申请鉴定任家大院,希望得到官方认可及保护。

来到任家大院的专家进屋看后,第一眼便被深深吸引。

院墙上的青砖,屋檐覆盖的灰瓦,木漆斑驳的大门,无一不在诉说历史的厚重。

抬头望去,古宅正门口的上方,赫然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辅翼国政”四个大字。

据任金岭介绍,这块牌匾是道光皇帝赐给任家先祖的,由于年代久远,原本的匾额几经辗转已经丢失,现在这块是后人复刻留存。

近距离观察,门檐上依稀可见“天子万年”、“福禄永崇”等字样,而这些木刻均出自名家之手,乃如假包换的历史真迹。

越往里走,专家越是感叹任家后人对于传承的看重,院子里摆放的石雕,木刻等物件,样样精美,皆称得上古代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

进入主屋,窗棂上雕刻繁复的镂空窗花,屋梁内部走笔游龙的彩色壁画,任家人世代流传的绝美瓷器,老祖宗曾用过的铜制茶碗,皆一一展现在众人眼前。

任金岭告诉专家,当初为更好的保存老物件,任家祖祖辈辈将不少瓷器都埋在任家大院地下,以防侵蚀下造成破坏。

说话间,任金岭更是神秘的打开主屋中木制衣柜门,小心翼翼的从中捧出一个木箱。

见此情景,专家纷纷将目光转移,满怀期待中任金岭从中捧出一件衣物。

定睛一看,专家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件衣物竟是一件清代蟒袍。

蟒袍流行于明代,是皇帝为嘉赏重臣,专门制作的一种荣誉象征,这种赏赐方式一直延续到清代,只不过每个朝代对于蟒袍的材质及样式略有区别。

任家这件蟒袍,同样是当朝皇帝赏赐给任家先祖的,因其历史价值珍贵,一直被任金岭精心收藏,外人鲜少知道其存在。

面对琳琅满目的历史文物,专家简直看花了眼,应接不暇,粗略估计大大小小计算下来,约有几百件,这还不包括任金岭提到的,深埋在地下的物件。

辗转一圈逛下来,其中有一个物件最为让人感慨,是一个不起眼的绿色笔筒,笔筒本身并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最具底蕴的是桶身上镌刻的花纹,那是一朵荷花。

荷花不足为奇,绝妙之处在于荷花的花头竟是朝下盛放,笔筒在古代一直是文人专用。

而任家先祖在朝为官的不在少数,荷花朝下,蕴含着任家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代表谦逊的家风,时时警示后人不可好大喜功,需低调为人。

经过专家的慎重考察下,一致认为任家古宅实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可拆不得,而应当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终于在2009年,任家大院被郑州市文物局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使任家古宅在拆迁的魔抓下得以继续生存。

大义上交,传承家风的博物馆

任家古宅得以保存,让任金岭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现实情况,却远远没有他当初预估的那么乐观。

起初任金岭认为只要能阻止开放商强拆,以及小偷偷盗,就万事大吉。

可面对距离任家大院附近的施工工地,任金岭再次犯难。

工地长期运输建筑钢材,工地垃圾的大车时常从家门口呼啸而过,偶然因装载不合理,掉落的大物件让任金岭揪心不已,他无法想象万一哪天出了意外,导致古宅外墙受损,自己实在愧对祖宗。

思来想去之下,任金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将任家大院上交给国家,并提出申请将古宅改造为小型博物馆,对外开放,供群众参观。

说到做到,任金岭将想法告诉家人后,不出意外获得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在妻子的帮助下,两人将宅院埋着的瓷器谨慎挖出,连同屋内摆放的所有老物件,包含蟒袍等多达千件珍贵文物,一一细数无偿捐献给国家。

2017年,经过多道手续审批,河南省文物局正式批准任金岭的申请,并为古宅提名“郑州天祥博物馆”,并任命任金岭为馆长。

“天祥”两字源于东史马村的原名,历史上东史马村曾叫“天祥寨”,为更好的传承文化,便沿用古名为博物馆命名。

博物馆成立后,任金岭决定免费对外开放,希望更多人可以参观到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

场馆共分为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为“珍藏文物馆”,主要展出任家历代收藏的珍贵文物,为后人展示先辈能工巧匠的传世之作;

第二展厅为“民俗展览馆”主要展出过去百姓家中,使用的各种生活器具,生动的体现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常风貌;

第三展厅为“书法陈列馆”,主要展出任家后人的书法佳作,体现家风传承。

身为馆长的任金岭,不但承担管理职责,更毛遂自荐为博物馆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市民等讲解任家大院一路走来更迭的历史。

随着“天祥博物馆”被更多人熟知,各大中小学也将任家大院作为感受历史,传承文化的基石,常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无巧不成书”任家古宅曾真的做为过私塾,教导过不少学子。

过去校舍中的桌椅板凳一直被保存至今,任金岭当即就冒出想法,何不将博物馆其中一处改造为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可以更加沉浸式体验。

任金岭曾表示,对于任家人来说,世人眼中的文物并不是价值千金的宝贝,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家风的鞭策。

正如任家古宅横梁上,雕刻的家训“诗礼传家”、“布德施恩”。

任家祖辈皆受其深远影响,不论是做人、做事皆遵循世代延续的家风,在民族大义面前,绝不妥协。

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本心的人越来越少,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流逝不禁令人惋惜痛心。

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从来都不是相对的,发展固然重要,如何在发展中留存历史,则更是需要探寻的命题。

不得不说,“天祥博物馆”的诞生,是任家大院交出的最完美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蟒袍   家风   专家   宅院   笔筒   余年   多少钱   物件   钉子户   大院   中国   后人   村民   文物   开发商   博物馆   家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