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留七大预言:当时没人信,如今6个已应验,第7个即将实现

1916年的7月25日,时年23岁的毛泽东在写给自己的好友萧子升的信件中,严肃的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

在毛泽东看来,日人“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民数号四万万而对此三千万者为之奴,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骏骏入中原,况山东已失,开济之路已为攫去,则入河南矣,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如果以那个年代人的视角看来,这一预言无疑是破天荒的。

当时的日本侵华毫无征兆,唯一的嫌疑就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假借讨伐德国之名,攻占了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

可在当时,日本人满口说的都是“代管”,民国政府在宣传上也只字不提山东沦陷。

何谈毛泽东文中所写的“况山东已失”?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3年后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果然暴露了狼子野心,强占中国山东,而当历史的年表来到20年之后,在1937年,日本人还真的进入了中原。

年仅23岁的毛主席,就这样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预言。

事实上,作为世界级别的战略家,毛主席一生当中的预言并不少,而且有着极高的准确率,这些预言并不局限于国内,甚至还包括了世界局势。

在那个通讯困难的年代,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的师范生,获取国际讯息的能力和途径都是十分有限的。

但哪怕如此,他也依然做出了极其准确的预言。

毛主席的第二个惊人预言发生在1919年7月21日,当时的协约国与德国刚刚在法国凡尔赛宫完成了《凡尔赛和约》的签订,随着该协约的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一战结束对于欧洲百姓而言是一件幸事,当时的欧洲人民普遍为其欢欣鼓舞。

而身在万里之外的毛主席,却敏锐的洞察出了该协约的脆弱性,说了这样一番话:“20年后,法国人将有一番大大的头痛!”

毛主席的这段分析当然不可能是信口猜测的。

这次预言的后半句倒是很好理解。

在《凡尔赛和约》中,法国人极尽对德国人的剥削,恨不得把整个德国敲碎了搬回去,这样的条约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自身的承受能力。

在可预见的将来,法国和德国势必会发生矛盾,要么是法国人感觉德国人赔不起,自认吃亏,要么是德国人对法国的剥削不满,产生抵触,总而言之,他们是不会好过的。

但是关于矛盾爆发的时间,却已经超越了常人可以理解的范畴。

毕竟世界局势错综复杂,任何意外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历史轨迹的偏转,为什么一定会是20年不是19年或21年呢?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知道,而在1940年6月,当距离毛主席的这番预言刚好20年的时间,法国人果然迎来了自己的头痛。

这一年,希特勒极具侮辱性的在德国将军威廉·凯特尔与法国将军查尔斯·亨茨盖签署了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的车厢里,与法国人签订停战协议,法国的尊严被彻底的踩在了脚下。

毛主席的第二个预言,再次神奇的应验了。

毛泽东的第三个预言发生在此次预言后的7天,在1919年7月28日,毛主席再度大胆预言:在未来,日本与德国将会威胁整个世界。

从二战的进程来看,这一预言是准确无误的,日本和德国都成为了轴心国阵营,在欧洲和亚洲掀起了血雨腥风。

德国和日本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一个是海洋国家,一个身处内陆,两者地缘位置隔了十万八千里,毛主席在当时又是如何做出的判断呢?

窃以为,这是毛主席对于国际形势的精准把握。

当时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后发国家日、德、俄、美,不满英法所占据的巨大殖民利益。

苏联和美国领土广袤,尚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日德两国受限于领土狭小,想要谋求霸业就必须“突出重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日本已经变成军国主义国家,而德国则有着悠久的军国主义历史,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毛主席意识到,德国会必将重走老路,因此在做出如此判断。

事实证明,这一预测最终也准确实现了。

“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掌握了德国国家政权,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1940年的时候德、意、日三国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了法西斯军事集团。

毛主席的第四个惊人预测是预测中国抗日战争将要持续七到八年。

这一预言发生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1938年,在当时,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形成了对于中国军队碾压式的表现。

而也正是在这一年的5月,毛主席发表了自己最为知名的著作:《论持久战》。

这本书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全国关注,据程思远后来回忆:《论持久战》刚刚发表,周恩来就介绍给了白崇禧,看完这本书后,白崇禧如获至宝,又转而推荐给了蒋介石,哪怕是蒋介石本人再听罢以后,也不由得点头,认同书中的内容。

后来蒋介石甚至还授意白崇禧,把书中的精华:“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通电全国全军,作为战略指导思想。

从那以后,中国抗战局势出现了明显的反转,中国军队不单单在战术上取得了机动性,在战略上也逐渐形成了对日军的牵制,最终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毛主席还代替过委员长,指导了全国全军。

1945年5月,随着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国共和谈被摆上了日程。

抗日战争使得中国人得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关系也在这时有一定的缓和。

如果结合此时的党史纪录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时的党内领导人们对于和谈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唯独毛主席对此并不认同,说出了自己的第五个预言:“国共和谈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

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有着极高的准确度,在当时,国民党假意和谈,还邀请了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已经在私下里悄悄调兵遣将,预备发难。

仅仅在次年,解放战争便爆发,国共双方再度恢复到了你死我亡的状态。

而毛主席的提前预料为我军赢得了先机,最终在经过四年的战斗过后,蒋介石被赶到了台湾,新中国正式成立。

毛主席的第六个重大预测是关于“核战争”的。

1945年,随着美国人在日本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全世界都陷入到了恐慌之中,原子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逻辑,一时之间,全世界人人自危。

然而就在这时,毛主席却十分淡定的指出:“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

在毛主席看来,美国人是不可能独掌这一技术的,苏联人哪怕去偷去抢,也会搞到手,原子弹技术势必会在世界大国手里出现扩散,到那个时候,苏联人、英国人、法国人乃至中国人也会有。

人人都有,那就相当于人人都没有,到了这个时候,便会出现投鼠忌器的情况,人人都不敢用。

当时还没有“核威慑”这个词,但是毛主席却能够精准的掌握这一动向,其战略思考能力已经足以用强大来形容了。

毛主席的最后一个预言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55年。

当时的我国虽然刚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整个国家还是一穷二白的局面,相较于美苏两国和欧洲国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全面落后。

但对此,毛主席的态度却是极其乐观的,做出了“中国人将在100年的时间内超过西方”的预言。

这一预言在当时看来是十分大胆的,甚至连当时的中国人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稳步向前,时间来到了2023年,如今人们再也不会对中国无法超越西方有所怀疑。

时至今日,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GDP第二的大国,拥有着世界第二的军队,拥有着世界最多的钢铁产量,已经拥有着世界最为全面的工业门类。

虽然眼下,中国仍然距离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到了2055年,毛主席预测的一百年后,孰强孰弱并不好说。

毛主席的最后一个预言,也是对今人的鞭策。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我们不得不为其惊人的智慧所感慨,但是,此时此刻,另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是,毛主席能够做出准确预言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对此,主席从来没有隐瞒过。

在1939年2月28日,延安第十八集团军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曾经做出过揭晓:“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想要看得远,那就必须有学问,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学问,还是关于人和世界的学问。

在七大的会议上,毛泽东还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毛主席在百年前的经验,甚至可以指导于现如今的“预测科学”、“决策科学”等新兴学科。

时至今日,虽然毛主席已经逝世多年,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然值得珍惜,只有珍惜这笔珍贵财富,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直至完成主席的第七个预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凡尔赛   法西斯   抗日战争   苏联   国共   法国   德国   日本   山东   法国人   蒋介石   中国   学问   领导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