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南下过崔乡(崔乡纪事12)

(网络图片)

微信群里大家聊天时提起大军南下过崔乡,经查阅有关资料,崔乡至少有三次过大军,两次是解放大军南下,一次是南下干部路过。

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刚打完辽沈战役,随即秘密入关南下,支援正在进行的淮海战役及关内的解放战争。东北野战军的特点是都戴着皮帽子,穿着皮大衣。由于崔乡一带是革命老区,大军都经过这一带南下,有的在崔乡吃顿饭继续赶路,有的在崔乡住一晚,有的后勤人员提前来号房子,会多住上几天。

这时整个村里的人都动员了起来。村干部们为接待大军顾不上吃饭睡觉,在村党支部常金才、张华清、武委会张志高、赵玉刚等人的安排下,乡亲们都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为大军准备烧饭的柴火木炭,街上张文和等人写满了欢迎东北大军的标语。在团长张志新的带领下,张孟春等儿童团员们天天去村东北角欢迎东北大军。大军的住处、餐饮、安全保卫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赵兰芬、庞素珍等人带领下,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为干部战士们赶做军鞋,拆洗被褥,洗衣补袜,大家都为能给大军提供一点服务而感到自豪。

1949年春,平津战役胜利后,解放军南下又经过武邑县境,武邑县组织了一个总兵站、五个分兵站,统一协调南下大军的物资供应和各项后勤工作,崔乡人民又一次做出了贡献。部队来了有房住、有开水喝、有饭吃,军马有足够的草料。妇女给战士们缝洗衣服,民兵、自卫队为大军带路,保证了大军顺利南下。

1951年,大军又一次来到了崔乡。这次过的是南下干部。由于解放初期,南方需要大批地方干部,中央从东北、华北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形成了一支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也是穿着军装,所以乡亲们还是亲切地称他们是大军,同接待解放军一样接待他们。这些南下干部有男有女,有的还带着孩子。在崔乡住的还有医疗队,一住下就给老乡们看病。老乡们也把医疗队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竭尽全力帮助。我有空就去后邻居家住的医疗队玩,医疗队员还给过我一种叫麦冬的中药,让我含在嘴里,说是帮助消化的。

当时,在我家后邻居张兴凯家住的医疗队,都是女同志。一天深夜,住在西厢房的医疗队员从窗户里看到东厢房灯火闪烁,窗户上映出有人扫炕的影子,第二天问住在上房的房东,房东说没人去东厢房呀!医疗队的人原来就听说过这院里打死过一个日本鬼子,有时“闹凶”(“闹鬼”的意思),都很害怕,找到担任村武委会主任的我的父亲。父亲说:“你们别怕!今天晚上我就睡在我家后窗户下的床上,我把枪顶上子弹放在枕头底下,打开后窗户,你们一听到什么动静就叫我!”结果当天晚上就不闹鬼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有的说是有人想搞破坏,有的说是医疗队员看花了眼,始终也没搞清楚。1953年村支部整党时,支部结论中说父亲“相信科学”,可能就是指的这件事。

因为到南方以后,东北的皮大衣用不上了,父亲从大军手里花了三块钱买了一件皮大衣,皮毛质量特别好,当时布面是黄色的,后来黄布面穿破了,母亲就给换成了新的黑色布面,这件大衣父亲一直穿了几十年。

崔乡人不仅接待南下大军,还积极参军参战支前。村民王怀章积极报名参军,村妇委会帮他准备行装,料理家庭生活。1949年2月至4月,张信亭主动报名,自带担架参加了武邑县1000多人组成的民兵担架队,支援解放太原战役,运送伤员、弹药、粮食等,他所在的武邑大队还被评为模范支前大队。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后,为了加强长江南北新解放区的工作,武邑县抽调第三批130名南下干部,崔乡村张志达名列其中。他们去的是湖北宜昌地区宜都县等新解放区。

当年,崔乡人民在没有任何报酬、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私贡献出自己粮食衣物,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怀念和学习。

跟贴:

张书训:听我奶奶说,大军南下时我们家东厢房里住了不少军人,在我家院子里还喂着马。我小时候记得在我家东耳屋里放着好多双红色的高腰军皮鞋,也许是当年大军留下的吧,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穿上在院子里走着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武邑县   武邑   解放战争   大军   皮大衣   兵站   医疗队   布面   野战军   厢房   纪事   战役   窗户   父亲   我家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