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突然搞事,宣称30天内中国核弹增产60枚,我国霸气回应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近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发布会上,一名日本记者对中国近日的核策略提出了质疑。他以《中国军力报告》为依据,声称中国正在迅速扩充其核武库,并预计到2030年将拥有约1000枚核弹头。

这位记者对中国是否会改变其维持最低限度核水平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同时他还问道,中国是否会参与美俄之间的战略稳定对话,以及是否会接受国际社会对其核活动进行监督和透明度。

这位来自日本的记者的提问引发了人们对他对中国核政策的无知和偏见的质疑。这也反映了一些国家和媒体试图通过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来操纵舆论。为了揭穿这些谎言和误导,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核武器数量、政策和目标。

这位日本记者发难的主要依据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2021年发布的《世界核武器库存报告》。

报告显示,在2021年1月,全球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共拥有约13080枚核弹头,较去年初的估计减少了320枚。然而,实际部署在运载工具上或处于可操作状态的核弹头数量从去年的3720枚增加到了3825枚。

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是唯一一个过去一年核弹头数量增加的国家。根据该研究所的估计,中国目前拥有350枚核弹头,比去年增加了30枚。

报告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正在进行重要的现代化进程,发展了所谓的“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即陆基导弹、海基导弹和飞机三种方式来投送核弹头。

根据报告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新型导弹系统和战略轰炸机的部署,中国的核武器库存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和平研究所认为,中国增加核武器数量的原因是为了应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行动,以及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核威慑能力的质疑。

尽管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但对于中国核政策的分析却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偏见。在质疑中国核政策与扩大核弹头数量之间的矛盾时,该研究所似乎在不合逻辑地 暗示中国可能会违背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参与核军备竞赛。

然而,这些质疑和暗示都是毫无根据和逻辑的,只能说明和平研究所对中国核政策存在误解和偏见。

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和平研究所对中国核武器数量的估计仅基于不完全和不可靠的信息来源,未考虑到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目标。

中国从未公开过核弹头数量,也没有参与任何限制或披露核武器库存的国际条约或机制。因此,SIPRI或其他机构对中国核武器数量的估计都只是基于推测和假设,没有任何官方或权威的依据。

此外,这些估计通常夸大了中国核武器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忽视了中国在维持最低限度核水平方面所面临的技术、资源和政治等多方面的挑战。

其次,在本身信息来源错误的基础上,SIPRI对中国核政策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的断言也是基于错误和片面的逻辑。他们似乎认为只有保持最小化或不变化的核武库才能符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实际上这种看法大错特错。

和平研究所的这种逻辑忽略了中国核政策与行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合理性。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放弃拥有有效和可靠的核威慑能力。

相反,正是因为中国有信心维持其所需的最低限度核水平,才能够坚定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而随着国际战略环境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等其他国家在提升其核武器能力和威胁性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国有必要进行必要和适度的现代化调整,以确保其核威慑能力不受削弱或破坏。

这种调整并不意味着改变或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也不意味着加入或引发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相反,这种调整是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通过日本记者和和平研究所的结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西方世界及其盟友们对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存在明显的误解和双重标准,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核政策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我们必须揭示一些关于中国核武器数量的误解,让事实光明正大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首先,有人认为中国拥有410枚或更多的核弹头,这一数字是根据美国国防部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提供的。

然而,这个数字并不是基于可靠或官方的信息来源,而是建立在美国对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预测和假设之上。

这种预测既错误又缺乏可信度,其目的往往是夸大和恐吓。根据其他国际智库和专家的分析,中国当前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可能只有200-350枚,远远低于美国的5550枚。

即使按照美国的预测,中国到2030年也只能拥有1000枚核弹头,仍然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六分之一。因此,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核武器扩张的国家是完全不符合事实和逻辑的。

第二个误解涉及中国所谓的“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这种说法基于中国在陆基、海基和空基三个领域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运载工具,例如东风系列导弹、巨浪系列导弹和轰-6N轰炸机。

然而,这些运载工具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完整和可靠的“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实际上,中国在海基和空基领域仍然存在技术和数量上的差距。

举例来说,中国目前只拥有4艘094型战略核潜艇。相比之下,美国拥有12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使得中国在海基领域相对薄弱。

此外,中国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只能携带12枚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只能携带一个核弹头。

而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则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2型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多达8个核弹头。这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海基领域的核威慑能力相对落后和薄弱。

同样,在空基领域,中国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的标准。尽管中国已研制出了携带核武器的轰-6N轰炸机,并正在开发新型的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但在数量、性能和生存能力方面仍无法与美国的B-2、B-52和B-21等战略轰炸机相媲美。

此外,由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部署了先进的防空系统和航母战斗群,中国的空基运载工具很难突破美国的防御屏障,对美国本土或其盟友造成有效打击。因此,中国在空基领域的核威慑能力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中国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虽然在陆基、海基和空基领域分别发展了一定的核威慑能力,但在数量、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仍无法与美国或俄罗斯相媲美。

因此,将中国描述为拥有“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的国家是不准确和夸大其词的。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的核武器发展,避免对其能力进行过度解读或不实地主张。

事实上,我国官方早就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核武器数量和政策的质疑。他们重申了中国的核政策立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呼吁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做出相同承诺。

中国政府强调了和平原则,不参与核军备竞赛,也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部署核武器。同时,我们也解释了增加核弹头数量的原因,即为应对外部军事威胁,维护自身和地区安全,推动和平稳定。调整并非改变政策或引发核军备竞赛,而是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

即便我国如此三令五申,很多居心不良的国家依旧带着冷战思维的有色眼镜审视中国的自卫行动,仿佛只有像乌克兰那样放弃自己的核武储备才是上上策。

然而事实上,与中国在维持最低限度核水平方面的努力相比,美国及其盟友在提升核武器能力和威胁性方面才是真正的在渲染全球核弹威胁。

首先,美国及其盟友持续推进核计划,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新型或更新现有的核武器运载工具,如核弹头、导弹、轰炸机和潜艇等。

美国计划在未来30年内投资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的1.4万亿美元)来更新和扩充其核武器库。其中包括研发低当量核弹头、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和空射弹道导弹等新型武器,以提高核武器的精确性、灵活性和可用性。

此外,美国加速部署反导系统,如萨德和宙斯盾,试图削弱其他国家的核威慑能力。同时,美国还推动其盟友和伙伴国家,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参与其核计划,以增强其核影响力和控制力。

其次,在提升核武器威胁性方面,美国及其盟友的行动可谓是对准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美国频繁改变或放弃核政策承诺,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伊朗核协议》等,拒绝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对非核国家或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此外,美国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活动,派遣军舰、飞机和潜艇进入中国和俄罗斯的领海、领空和专属经济区,进行侦察、演习或挑衅行为,增加了意外冲突或误判的风险。

正是由于这些行动严重损害了全球战略稳定和安全,也对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和安全利益构成挑战,就让中国更有需求,甚至是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并保持自身的最低限度的核水平。

可以说,没有美国的不断扩充核武器仓库,也就不会有我国的强力回应,正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一样,美国自己制造了自己的对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进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日本   中国   核弹头   轰炸机   核弹   核武器   盟友   美国   霸气   导弹   和平   数量   研究所   记者   能力   战略   政策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