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养老、教育、健康,行动方案在手,天津未来这么干→

6月21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委、市卫健委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社保体系更完善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宇介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举措。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刘宇介绍,根据《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方案》,到2027年,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将达到165万人,其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1万人、1180万人、423万人、415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升。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

一是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等重点任务,建立项目建设与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就业等就业新动能,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做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力度。健全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做好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二是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定制、师带徒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深入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技能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高质量举办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推进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开展“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巩固“想就业、找人社”主题宣传服务活动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一是全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简化用人单位及职工参保缴费手续,促进新注册企业及时参保、已参保企业全员缴费,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调动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发挥街道(乡镇)网格作用,加强排查促保,促进中断缴费人员接续缴费。

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养老金和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国家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有关制度,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失业保险促就业、防失业政策体系。

三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服务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扎实推进“社银一体化”项目建设,扩大“网上办”“跨省通办”“同城通办”覆盖范围。拓展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平台建设,持续拓展社保卡在政务服务、财政补贴、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信用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介绍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儿童福利等方面工作的有关情况。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朱峰介绍说,天津紧紧围绕“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主要任务,持续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等群众身边的民政服务,积极使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按照“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天津市民政局运用“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向群众问需问策,向社会广开合作,努力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发展好通达群众家门最后一米的民政服务、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绘出高品质生活的民生暖色:

一是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制度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基层创新实践活动。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加强与“津心办”“津治通”等平台联动,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核实机制,主动查找、智慧发现群众致贫风险,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各区、乡镇(街道)主动发现机制建设,落实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化工作机制,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加强民政各类特殊服务对象的一体走访、主动发现和关爱帮扶。进一步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精准落实,继续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感到民政暖心服务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政府、企业、院校跨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三是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发展。坚持发展养老事业与产业,以四级养老服务指挥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信息化体系为标志,大力开辟银发经济广阔市场,基本建成“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市级层面,要建成信息化平台,实现政策、资源、服务、监督“一网通”;区级层面,要实现16个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街镇层面,要加大涉农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力度;社区(村)层面,要发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家食堂作用,形成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群,打造老年人家门口“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年度内新建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0个,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完成100名养老院长、1000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和4000名养老护理员培训。

四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五社联动”。以解决群众身边大小事为目标,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推进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牢根、见实效。夯实社区主阵地,规范社区和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选树推广一批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做法。全面推进街镇社工站全覆盖建设,以社工站为载体,实施一批基层“五社联动”创新项目汇聚更多资源和力量共同提升高品质生活。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助力高品质生活创造,开展首届“天津慈善奖”表彰活动和“中华慈善日”系列宣传报道,加大与公益慈善组织开门合作,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建立社区公益基金,进一步激活社会慈善资源,推动慈善资源向基层下沉,营造人人可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社会氛围,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中,把“慈善天津”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新增2.6万个普通高中学位 高水平老年大学每区至少建一家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教育领域落实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高品质生活的成色底色,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头等大事。”荆洪阳介绍,教育系统重点聚焦以下4个方面:

一是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确保各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实施薄弱农村学校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行动,新增2.6万个普通高中学位,打造100所数字校园,加快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满足选课走班、特色课程需求。推进30所“品牌高中”培育和35所“强校工程”建设,整体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东部和北部、远郊五区辐射,办好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

二是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教育部明确把天津定位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领军者、新高地,部市共同制定“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的实施方案”。本市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实施“双高计划”,推进“创优赋能”建设项目,打造7所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0个国家级专业群,组建3所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完善“工匠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天津方案、贡献天津经验。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示范项目,支持大学生参与天开高教科创园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四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继续教育“课程超市”,供给更高质量、更多选择、更加便捷的教育资源。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现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学分互认。建设“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推动高校开放办学,实现高校科普、民生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完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各区至少建成1所高水平老年大学,各街镇至少举办1所老年学校,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银发生活”的美好期待,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天津这么干……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韩晓芬介绍市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据介绍,围绕落实天津市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市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防病治病能力,关注重点人群,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让百姓切实享受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坚持预防为主,加快实施健康天津行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一是改善居民健康生活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全覆盖。

二是促进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高。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疾病预防、合理用药、科学就医、紧急救援等健康知识和技能;实施控烟和全民健身行动,逐步降低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风险。

三是推进医防融合,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大肠癌筛查等惠民工程,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促进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持续提高。

第二方面,破解群众就医难,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供给,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好病、就医更方便。

一是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扩建三期项目(新建住院楼)等2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二是积极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争创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让群众更好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三是积极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服务能力,遴选确定中医治未病分中心建设单位12个、中医康复分中心建设单位11个,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膏方、“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四是启动河北区、滨海新区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为辖区居民就近提供疾病预防、诊治、营养、康复、护理及健康管理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急救能力,在今年内全市至少新建成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努力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死率。

第三方面,关注重点人群,维护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

一是推进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实施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二十五项政府惠民项目,平均每年受益妇女儿童300余万人次,有效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二是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区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

三是优化老年人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优化慢性病长期处方和转诊等服务。到2023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4%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不断细化工作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卫生健康需求。



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段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天津   天津市   健康   慈善   基层   群众   机制   体系   未来   卫生   方案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