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风物之旅|东莞,笼罩在制造业光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

辞职旅行已三年整,一千多个日夜都风雨兼程在路上。很多人经常追问我旅行的意义,我始终认为,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原本认知的边界,让人以更加宽广的心态去包容整个世界。比如,2023年6月,我重新认识了东莞。

从读初中时第一次在报纸上知道东莞,到近距离感受和触摸东莞,过去了18年。中间这么多年,对东莞的印象始终是刻板且模糊的。说刻板是因为东莞“世界工厂”的形象过于深刻,说模糊是因为除了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我想不出关于这座城市的第二个标签。

机缘巧合,2023年端午节前夕,我来到了这座似乎与旅游目的地绝缘的城市。东莞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这些年,我到过广州、深圳、珠海游玩,却每次都与东莞擦肩而过。就像飞驰的广深港高铁匆匆从虎门掠过一样,极少会有人以旅游的名义专门为东莞这座城市停留。

然而这次,我在东莞待了6天。从屈辱开端的虎门销烟池到蓬勃发展的高科技园区,从千年传承的龙舟赛到引领时尚的潮流IP,从清早精致的莞式早茶到夜幕下的荔枝柴烧鹅,6天的经历重新塑造了清晰完整的城市形象,我迫切想把我眼中的东莞分享给所有人。

中国近代史开篇地

作为一座建市历史只有35年(1988年东莞升级为地级市)的新兴城市,尽管更多人知道东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但其实,东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的多。东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因位于广州之东又盛产莞草而得名。早在5000年前就有最早的东莞“市民”——蚝岗人在此生活,立县已近1700年。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1839年,中国历史的车轮开到东莞。林则徐虎门销烟将“虎门”这个名字深深地烙印在史书上,以虎门销烟为导火索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至暗时刻。历史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今天的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和鸦片战争博物馆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向过往的游人诉说那段不堪的历史。销烟池是两个边长各46.5米的大池子,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撒盐成卤,将收缴来的鸦片浸泡其中半日,再将烧透的生石灰抛入,煮沸溶解。待鸦片完全溶解后,退潮时再引江水将浊水渣滓全部冲入大洋。从1839年6月3日到6月25日,林则徐采用此办法在虎门海滩共销毁鸦片237万斤。

184年潮涨潮落,当年虎门销烟的雾霾早已散尽,几经洗礼的虎门镇也早已换了人间。乘船重走太平水道,天很蓝,山很绿,水很清,珠江水面汽笛声声,各类船只繁忙穿梭。连接威远和南沙宏伟壮观的大型悬索桥——虎门大桥横跨在浩瀚的珠江口,和饱经战火的古战场及威远炮台古今对望,同频共鸣。

改革开放后,东莞经济开始起飞。和虎门销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一样,今天的虎门人同样满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从1978年一家名为太平手袋厂的企业领到全国第一张“三来一补”企业牌照——“粤字001号”开始,东莞逐渐在全球化竞争中确立了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

年轻的活力之都

来到东莞,有两组数据让我震惊。一是东莞全市1043万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4岁,二是东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47%,据说东莞小学生总人数超过了上海小学生(上海总人口为2475万)。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东莞是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东莞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东莞自上而下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遍布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遇。做了这么多年的全世界制造业基地,东莞已完成由“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东莞拥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如OPPO总部、VIVO总部、华为终端总部、松山湖材料研究室、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不仅是一座适合年轻人奋斗的梦想之城,也是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的科研重镇。

东莞是一个与年轻人相互成就的城市,东莞给了无数年轻人奋斗的机会,这群人也给这座城市贴上了独有的标签。东莞市区的潮玩店遍地开花,潮玩产品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很多喜欢动漫的年轻人专门来东莞选购心仪的动漫衍生品。如果说以前的东莞只是站在世界潮流背后进行简单的生产制造,那现在的东莞就是在通过孵化自己的潮玩IP引领世界潮流。作为中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东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潮玩企业和设计师的目光,孵化出Laura(劳拉)、Angelboy(天使男孩)、Cassy(锦鲤猫)、MIA(米娅)、dululu(嘟噜噜)、国喜福福等10多款原创IP,是名副其实的潮玩之都。

篮球是青春之城东莞的另一枚标签,这座南方城市走出了CBA“十一冠王”广东宏远队的王者之师,培养了易建联、朱芳雨、杜锋、王仕鹏、胡明轩、徐杰等一大批篮球明星。这几年走过无数城市,东莞的篮球氛围是最浓的,早上还是穿梭在城市里的新锐白领,晚上就换上球衣驰骋赛场。

非遗魅力和岭南文化

可能是东莞经济跑得太快,很多人忽视了东莞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和数不清的非遗瑰宝。因为地处广东省南来北往的中心地带,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在东莞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次来东莞旅行的时间很巧,正好赶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来东莞之前,赛龙舟只存在于从小口口相传的端午三件套——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和电视新闻里,但对生活在江南和岭南地区的人来说,赛龙舟是端午期间最重要、最具仪式感的民俗活动之一。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水乡泽国,河流纵横,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东莞人便开始做龙舟竞渡的准备,直到五月底,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食龙舟饭,延续一个多月,称为“龙舟月”。

在素有“中国龙舟之乡”称号的东莞沙田镇龙舟公园,亲眼目睹一场酣畅淋漓的龙舟赛,内心只有震撼。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是整个大湾区的端午盛会,共有18支队伍参赛,其中9支来自香港和澳门,9支来自广东省各地。此外,还有数十支东莞本地队伍参加其他级别的龙舟赛,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氛围瞬间拉满。在东莞,龙舟赛是整个农历五月最重要的事情,赛前十数天各镇街便选定最年轻力壮且富有比赛经验的选手,冒着酷暑烈日、不惧风吹雨打地热身训练。比赛分为标准龙和传统龙,标准龙舟身长18.4米,满员22人,传统大龙舟身29米至30米,满员约53人,每舟都配划手、鼓手和舵手。比赛时一声令下,数十艘龙舟如离弦之箭,水花飞溅,力争上游。提桨、破水,动作整齐划一,划水强劲有力,沿岸观众呼声和锣鼓声震天动地......这是只有在龙舟赛现场才能感受到的龙舟精神。

在工业硬壳的包裹下,东莞也有很多古朴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东莞人的记忆与乡愁。在历经500多年风雨沧桑的石排镇中坑村王氏大宗祠,我们有幸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明德醒狮表演,这支队伍久负盛名,曾受邀参加过各类大型演出。醒狮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早已传遍全世界,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醒狮。威武雄壮的醒狮、光彩夺目的麒麟,踏着喜庆的锣鼓声跳上木桩凌空飞跃,摇头摆尾,象征了中国人觉醒奋进的民族精神。

醒狮表演精彩好看,醒狮头的制作却并不容易。据东莞石龙镇“德和兴”醒狮店传承人郭润棠介绍,制作一个醒狮头需要经过扎廓、贴纸、晾干、上彩、贴花、贴装饰等程序,方可形态美观、色彩艳丽、坚固耐用。这是一个纯靠手工制作的技艺,我们体验了给醒狮头上彩这个小流程,看起来简单,但几种颜色的搭配和渲染仍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挥洒自如。

舌尖上的东莞

其实来东莞之前,我对吃什么并没有太多期待,向来喜辣重口味的我并不认为在东莞我能敞开胃口大快朵颐,然而东莞的饕餮美食也刷新了我对美味的认知。

初识东莞美食是从清早的一碗烧鹅濑粉开始的。东莞人富裕,但同样讲求实惠,所以在饮食方面素来没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的高低之分。无论是出自寻常巷陌的市井小民,还是来自华屋美宅的富贾巨商,总能在清晨出现在振华路同一张桌上嗦粉。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物,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单看一碗只加了葱花的白净濑粉似乎有些食之无味,但当恬淡素净的濑粉配上浓墨重彩的烧鹅,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濑粉入口爽滑,烧鹅皮脆肉肥,颇有一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妙。

莞式早茶也是东莞的特色传统小吃,每天清早,一家老小或亲朋好友围坐成一桌共吃早茶,好不惬意。东莞早茶并不是只喝茶,而是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莞式早茶包括各种小笼包、蒸排骨、蒸凤爪、红米肠、春卷、糯米鸡等,品种丰富、口感鲜美,外形也格外精美别致,因为做法以蒸为主,吃起来也很健康。

一句“不辞长做岭南人”,让广东为荔枝代言,而六七月集中成熟的东莞荔枝,是粤中荔枝的核心力量。在东莞,有二十多个镇区都栽种荔枝。高端荔枝出东莞,高温日照、土层深厚、适宜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都是东莞荔枝品质优异的基础。东莞荔枝的代表是桂味和糯米糍这两个品种,糯米糍令人“甜到忧伤”,桂味则因为它带着的微微桂花香气,独有一种清甜脆爽,又不易让人觉得腻歪。日啖荔枝三百颗,这几天在东莞真是过足了荔枝瘾。

荔枝除了果实可食,柴木亦可成为美食的催化剂。在大岭山一家农庄,我们品尝到正宗的荔枝柴烧鹅。整只黑棕鹅处理干净后,灌入秘制调料,用铁丝扎紧挂在通风处晾干,随后挂入鹅楼(钟型罩)用荔枝柴火慢慢烤制。荔枝柴烧起来火旺持久,并且里面会存有一股醇醇的荔枝香味,为烧鹅增添一份独特的果木香味。经过40分钟的炙烤,烧鹅皮红润发亮,切开饱含汁水的鹅肚,香气四溢,好吃极了。

后记

6天的东莞之行只能算得上浮光掠影,但就是这惊鸿一瞥,也足以让我回味很久。一面是老街古村的传统风韵,一面是沸腾喧嚣的经济奇迹。东莞是一座内涵极其丰富的城市,剥开一层便有一层的惊喜。希望更多人来东莞旅行,打破对东莞固有的刻板印象,真实地触摸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云游风物之旅##精彩东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东莞   鸦片战争   龙舟   虎门   醒狮   烧鹅   早茶   风物   荔枝   光环   制造业   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