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二级上将-李烈钧

李烈钧,原名烈训,字协和,号侠黄。二级陆军上将。江西省武宁县人,于1882年2月23日出生。

1902年人江西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冬,被选送到日本学习陆军专业,先入预备科——振武学校。在校两年,曾听过孙中山的讲演,结识了许多同盟会会员。1907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学习。并加入了同盟会。

1908年,李烈钧从士官学校毕业归国,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相当于营长)。因向士兵宣传反清思想,被拘捕,经原总教官吴介璋大力开脱,才获释放。1909年春,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积极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不久,任陆军小学堂总办,兼兵备道提调,暗中协助同盟会云南支部长李根源,在学堂和军队中开展革命工作,进行反清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江西同志电促李烈钧返赣。10月23日,九江已发动起义,成立了中华民国驻九江军政分府,推原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都督,林森为民政部长,李烈钧出任总参谋长。其时,停泊在九江江面上的北洋舰队主要舰艇准备逃往上海,被金鸡坡炮台截住。经联络动员,舰艇官兵反正。事后,李烈钧担任海陆军总司令。

11月下旬,冯国璋的北洋军攻武昌。黎元洪向李烈钧求援。李让职于胡万泰,率舰艇西上,由湖北阳逻登陆,入武昌城,一时人心安定,逃往洪山的黎元洪也回城坐镇。随即,李烈钧被黎委任为苏、皖、粤、鄂、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总司令。

1912年初,江西省议会选举李烈钧为江西都督,并电请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野心渐露。李烈钧电请孙中山至江西,想以江西为反袁基地。10月,孙中山到达南昌军民隆重欢迎。袁世凯立即派大员专程来南昌,邀李烈钧去北京面谈,并以二百万元和晋勋一级为诱饵,遭李严辞拒绝。

1913年3月,袁世凯授意特务杀害宋教仁。孙中山在南方各省组织讨袁军,李烈钧立即响应。

7月8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约会第九、第十团及辎重、工程营于12日到湖口举行起义。12日,他在湖口成立讨袁军司令部,就任总司令。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李烈钧经谭延闾、程潜和日本驻长沙领事馆人员的帮助,抵达东京,代名为吉田清风。他为了培养逃亡日本的中、下级军官,将所带的十余万元拿出来,创办了“浩然庐”和法政学校。1914年1月,李烈钧离日赴欧,考察各国政情。

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0月,李烈钧由马赛登轮,向东方迸发。11月,他侨寓新加坡,在南洋开展反袁活动。不久,参加了原部队国民党人在南洋组织的反袁团体——“欧事研究会”;并经常与在南洋的陈炯明、岑春煊等人联系,商谈讨袁办法。在这期间,曾多次收到孙中山从东京发来的函电,劝其东去,共谋讨袁。他复信孙中山,说明留南洋的原因,并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随时准备在南洋策应。

1915年2月,袁世凯与日本洽谈“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李烈钧与黄兴等两次联名通电,指斥袁世凯独裁卖国。为了一致讨袁,他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12月初,孙中山又催李烈钧返国。他到昆明就与唐继尧详谈国内大势,商议起义计划。

不久,李烈钧与脱险出京、抵达昆明的蔡锷共商讨袁事宜,决定以反对袁氏复辟帝制,捍卫共和制国体为宗旨,组织“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四川;他与唐继尧分任第二、三军总司令,出湘桂:程潜为湖南招讨使,被推为湖南军总司令。12月25日,李烈钧与唐、蔡一起,揭起护国讨袁的旗帜,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从此爆发了反袁的护国战争。

袁世凯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就忧愤而死,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央政府。广东的龙济光看到护国军入境,便通电取消独立,准备抵抗。李烈钧决定“先屠龙”,后北伐。这样,李烈钧失去了北伐的机会,处境困难。后来,北京政府以“抗战开衅”之名,压他立即停火;李烈钧迫于形势,通电解职,于11月初,告别本军将士去香港。后转赴上海,与孙中山一起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继续奋斗。1917年8月25日至9月1日,孙中山联合“暂行自主”的桂、滇军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临时约法,反对段棋瑞政权。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副元帅。李烈钧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谋总长。

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湘三省组成联军,与北洋军鏖战于湖南衡阳、宝庆一带。这时盘踞两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公开反对另组政府;称霸云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也通电拒绝接受副元帅职;广东的粤军和退守琼崖的龙济光残部,乘机与北洋军阀勾结,阻拦和破坏护法运动。由于桂系军阀的跋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1919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又改为中国国民党,指派李烈钧代理大元帅,期望他在广州代行其事,打倒桂系军阀,继续护法。1921年4月,非常国会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李烈钧仍被任为参谋总长。6月,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继续讨伐桂系残余势力,李烈钧率部到广西,会同粤军、赣军之一部,围攻桂林,击败桂军沈鸿英部;接着,攻克柳州。8月,他在桂林整理广西军民各政府。12月初,孙中山抵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李烈钧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总长,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统由李烈钧节制指挥,准备北伐。1922年李烈钧任北伐军总司令,分三路向江西进击直系军。可是,陈炯明突然于6月16日夜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炮轰观音山。李烈钧接到孙中山的电令,带着入赣的北伐军迅速回粤,镇压叛乱。但在韶关一带失利,只好分途向湖南、江西边境退却。8月,孙中山见大势已去,再次离开广州,经香港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再建大元帅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李烈钧仍任参谋总长。

1924年1月,李烈钧参加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表示拥护。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他参与主办丧事。后应冯玉祥邀请,被聘为国民军总参议,曾指导国民军与奉军作战。1927年1月,李烈钧被蒋任命为江西省政府主席。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8月,号称数万之众的孙传芳部,偷渡长江,准备进攻南京。

在全城骚动的情况下,李烈钩主动担负起指挥联络的重任,协调第七军总指挥李宗仁、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第一军总指挥何应钦和海军司令陈季良、陈绍宽等部,水陆并进,将孙传芳五省联军击败长江以南遂先平定。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改组。李烈钧没有担任实际职务,离开南京,到上海长期养病,在这期间,他与冯玉祥经常保持联系,写诗互勉并自慰。

“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再致电蒋介石,主张对日抗战,改良政治,尊重言论自由,“以维系人心,一致御侮”。

“西安事变”发生后,李烈钩同情蒋介石,谴责张学良、杨虎城“劫持主帅”。蒋一回南京,立即将陪同而来的张学良扣留。李烈钧被国民党军委会任命为高等军事法院审判长,他按照蒋介石“慎重办理的“的旨意,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判以有期徒刑十年,剥夺公权五年。这一年,李烈钧被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

1946年2月20日,李烈钧在重庆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同盟会   湖口   南洋   大元帅   总司令   总长   军阀   江西   护法   日本   上将   国民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