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50次提及,这一领域至关重要!起底北京985“王牌”学科: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一词共出现了50次之多,其中2次提到“教育强国”。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金句声声,擘画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国气象。

教育何以如此受到重视?答案之一或许就在于其对“人”的影响。回顾青史,不少彪炳史册的“风流人物”都曾兼有教育家这一身份。

青年毛泽东曾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填下“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多所学校上过政治课;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历史系教授,他的先进思想深深影响了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青年毛泽东;

“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也是学生毛泽东口中“永远的先生”。他说:“(教师工作)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向前追溯,便会发现“教育”一词与国家富强密不可分。甲午惨败,民族觉醒,清末的戊戌变法开始,国家对新式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1902年,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思想主导下,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应运而生——

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策源地,也是今日之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蜚声中外的教育学学科自此出发,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迹。

群星耀耀,青枝繁繁

清末新政时期,张百熙出任管学大臣,废科举、兴新学,创立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制定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学制……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创办人,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作为清末教育新政和民初学制规划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范源廉长期在清廷学部和民国教育部任职,晚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他将倡导的“师道”思想写进北师大校歌:“师道,师道,谁与立?责无旁贷在藐躬。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首次把特殊教育纳入整体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朴永馨教授是新中国高等师范特教的开拓者,在北师大,他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特殊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撰写了第一套特殊教育专业教材、创立我国高校第一个特教专业,填补了高等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的空白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支领域也愈发丰富,中国教育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自1948年与教育工作结缘以来,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重大的教育改革。他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为中国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特殊教育学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近年来陆续和世界各国学者开展系列对话,分享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

先贤巨擘拓路,后继英才踏歌。2009年,北师大以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为战略目标,将原有教育学科相关单位加以整合,组建了教育学部,如今已汇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名家之力,令北师大教育学科的枝蔓历经百余年而郁郁常青。

一代代北师大人的努力下,教育学部在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图源:QS官网)

(图源:青塔)

木铎声长振,北师大人将教育学的火种捧在手中,从萌发到炽盛,从烛炬星点到烈焰燎原,照亮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行路,成就了今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桥头堡和策源地、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咨询中心、国际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之风姿。

昔日大师们拾阶而上的学术“高塔”已有了“窗口”,年轻的学子们透过北师大教育学这面窗,便能洞见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袅袅跫音。

桃李行四海,宴然化春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背后自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尽管教育学偶被戏称为“最卷专业”,但其中有一类人才最受“青睐”——这便是高层次、紧缺人才。何谓“高层次”“紧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23年度高层次、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中明确,面向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员公开招聘该类人才,专业要求的一级学科为教育学等,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23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公告》中,有400余个教育系统相关职位,招聘人数超过1400人。

此外,还有许多省市的教育系统长期开放高端、紧缺性人才招聘,促进本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图源: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图源: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定义范畴或许“因地制宜”,但并不代表这类人才的特点无规律可循。

从各大单位的招聘公告可以看出,此类人才在本科毕业后有不少都选择了继续深造的道路,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历;另外,他们往往才学兼备,在科研能力、学术视野、实践经历等方面具有可圈可点之处,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这与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谓“道同契合”。

学部以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丰富的实践能力、赤诚的教育之爱、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不竭的创新精神的一流教育人才为目标,培养优秀的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国际教育事务专门人才、教育技术工程师、教育产品和教育传媒等研发人才六类高端人才,为此,学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保障:

作为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对外交流的领跑者,北师大教育学部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教育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教育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均有20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部讲学,学部本科生赴境外交流数量达到年均150人次左右

依据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的原则,学部本科阶段按教育学类进行宽口径招生,大一修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高年级设置多元化、个性化课程模块,为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志向进行专业分流后,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和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学部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配备本科导师,加强个性化指导;实施四年一贯制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助力科研能力成长,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每一条行之有效的举措背后,都饱含学部与学校的殷殷期望。

教育学相关人才,毕业后都能做什么?显然,“当教师”早已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北师大教育学部现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4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根据不同的方向,学部毕业生除公费师范生外,

20%学子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深造;

60%学子保送或考取本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攻读研究生;

选择就业的本科生,其主要就业领域涵盖了基础教育、新闻出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共计605亿元,庞大的投入彰显出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

百年峥嵘、风雷激荡,历代名师先贤矢志不渝,使教育事业成为国家独立与自强的基石;世纪之交、继往开来,教育学人更应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千秋功业。明日的教育强国,还需今日英才砥砺奋进,迎着新征程的浪潮和机遇、暖阳和春风,新时代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正待酝酿崭新的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中国政府网、央广网、CCTV国家记忆、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北京师范大学官微、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官网、QS官网、青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中国教科院官微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先贤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   教育部   学部   特殊教育   清末   教育学   中国教育   王牌   至关重要   高层次   北京   中国   北师大   领域   我国   报告   国家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