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伙7年连续6次高考,只为当官替父报仇,后来怎样了?

文案 | 颜夕Talk

编辑 | 颜夕Talk

2000年,开发商对王富一家放出狠话:

“没钱你住什么房子,住‘冥房’吧。”

正是这句话,让王富一直“怀恨在心”。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6次参加高考,只为飞黄腾达,当上大官。

王富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高考钉子户”。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多次拒绝各种名校,背后的原因让人心痛不已。

开发商的不公平对待,让王富一家雪上加霜

1981年,四川资阳市,一个小男孩出生在农村家庭。

从小就被父母赋予很高的期望——“努力学习,脱离贫困”,王富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王富的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基本的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他第一次高考考上了“重庆三峡工程学院”。

由于家里没钱,父亲和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只够王富在大学的一个月的生活费。·

王富正在上课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很让他“怒气值爆表”的电话。

母亲说:“儿子啊 ,咱家的老房子要拆迁改造了,刚好在范围之内,我和你爸不用那么拼命挣钱了。”

随后又说“但是他家的房子的拆迁款比邻居少很多,而且开发商还想强制拆迁。”

王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愤怒不已,连夜收拾东西往家赶,想找开发商讲道理。

次日凌晨,到家的王富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开发商。

谁知开发商口出不逊说道:“一群穷鬼,没钱你买什么房子,你们就该住‘冥房’!”

结果可想而知,在和开发商激烈的争执中,打了起来。

但是双拳难敌四脚,王富被打的遍体鳞伤后丢到了大街上。

一些村民看到王富之后纷纷嘲笑,叽叽喳喳地说道:

“这个傻小子,也不看看对面是谁,就想和他们讲道理。”

“是呀,真是穷疯了,什么人都敢惹”

......

王富看着这些村民,感觉更加的痛不欲生,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却要被旁人嘲笑。

他又想起了童年的一些悲惨生活,因为贫穷,他遭受了太多的冷眼和不公平的待遇。

也是从这一天起,他决定要彻底地改变自己。

王富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普通村民,因为种地仅能提供王富一家的温饱。

父母为了补贴家用,就在农闲时做起了裁缝。

但是在王富的老家裁缝是一种根本上不了台面且低等的差事。

不仅被很多村民看不起,甚至还被很多小混混欺负。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混混来取衣服,但是他并不是太想给钱。

父亲也好说歹说,小混混不仅油盐不进,还扬言要带兄弟们揍他。

当时的小混混出门带着“砍刀”,父亲被人拳打脚踢按在地上,母亲和奶奶听见声音,赶忙出来劝架,结果混混根本不管什么男女老少。

母亲被人扯着头发疼的连连跪地求饶,奶奶则是被人砍成重伤。

路过的人看见报了警,并把一家人赶紧送往了医院。

此时父母和奶奶都被打成了重伤,住进了医院,家里也只剩王富一个人。

当时的他只有3岁,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对他幼小的心理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警察局里,通过王富的指认,把那些混混都抓了起来,可奈何这帮人和警察局是“老朋友”了,关了几天后就被放出来了。

出院后的父亲带全家去了照相馆拍了张全家福,裱了起来并放在了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当晚吃饭时,父亲对王富说:“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当官之后,别人就看得起我们了。”

之后他父亲就经常让他看一些关于知识改变的书籍。

不久之后,父亲就卧床不起,临终前在病床上再三嘱咐,一定要考上好大学,当大官。

其实当时的王富已经懂事了,知道父亲并不是被重病缠身,而是被欺负的抑郁而亡。

至此他的目标就固定在了:“清华或北大!”

1999年,在王富的努力和家庭的期待中,他参加了高考,第一志愿填的是西安政法大学,但事与愿违,他收到的却是“重庆三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王富本来不想去,可在母亲再三的诉说中,王富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王富开始了高考之路,7年高考了6次

王富想到父亲离世之前给他说的话,又想起母亲曾经被欺负的画面。

他“为父报仇”的信念被重新点燃,于是在母亲劝阻无果后,毅然决然的申请退学。

返回家乡的他选择了继续复读,准备参加2000年的高考。

当时王富的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本以为这次能考到好大学的时候,没想到拿到的是华西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之后学校通知别的专业已经满员,需要调剂到护理专业。

而这次的王富不是因为学校而退学,而是因为专业。

他觉得一个男生学护理专业实在别扭且没有前途,便果断放弃,选择重新备考。

其实在王富第三次备考中,家里就仅剩母亲一个人,他不仅要照顾已经年迈的奶奶,还要挣

钱养家。

母亲已经很累了,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在父亲的遗愿中和自己的偏执中活着,给王富说了很多好话,要让他进大学。

王富当时答应了母亲。但是心里想着:“如果这一次还不是理想的学校,再考一次也没事”。

2001年的高考现场,这是王富第三次参加高考了。这一年王富被赋予了“高考钉子户”称号,在结束高考之后。

他收到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王富已经21岁了,尽管觉得这个学校不是理想中的学校,可为了应付母亲,还是起身去了中国地质大学报到。

在上学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孙子兵法》,

在书中看到:“多谋多胜、少谋少胜、不谋不胜”。

正是因为这句话他瞬间被点醒:

“原来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有预谋,哪里都是开始的起点”。

回家后,王富不甘心,拿着母亲的所有积蓄2千元,去了云南,因为他发现云南的高考分数线比四川低很多,就想着在云南高考。

“天有不测风云”,现实给他了“一记重拳”让他知道,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在拿到高考通知书之后王富的信心瞬间掉到了谷底。

通知上写:“在校大学生在退学两年之内不能再次参加高考”。

王富并不甘心就此停留,可从到达云南的路费和住宿已经花掉了他很多积蓄,他不得不想办法挣钱,随后找到了一家夜市饭店。

在上班的时候,他打听到了一个办假证的渠道,心想着有了它就可以继续参加高考。

之后他白天在出租屋里复习,晚上去饭店上班。

靠着这本假证,他在2003年,第四次参加了高考。

这一次王富收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尽管是一个211名校,可依旧不是自己梦想中的大学。

于是他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出租屋和饭店,准备下一次高考。

但这一次他“翻车”了。

王富第四次参加高考,他还是拿着办的“假证”进入了考场。

这一次,厦门大学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就在他欣喜万分的时候,却不知“绝望时刻”也在悄悄来临。

在前往厦门的火车上,被查出来使用假证假章。

王富被扣留了,当厦门大学知道这件事之后,直接取消了他的学籍。

他崩溃了,回到家后,一蹶不振,他母亲苦口婆心地劝他冷静一点,大不了不考了。

尽管现在的王富已经身心疲惫,脑海里不断回想父亲离世前所说的话,他是真的不甘心啊!

在王富冷静了一年后,再一次走上备考之路,这一次,他没有用假证,所有东西都是真实的。

王富的最后一场高考

2006年8月,这个“高考钉子户”已经进入的第6次高考现场,熟悉的环境,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规则,这一次的王富决定破釜沉舟,拿出自己所有的实力去考试,奋笔疾书。

出考场之后,王富已经如释重负,已经不在乎成绩,感觉自己很轻松。

王富拿到这次的录取通知书,是211工科类大学,看着日益渐老的母亲和大龄的自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执念。

至此高考生涯结束。

从学校毕业之后,王富进到了一家国企工作,每个月的工资也不低,条件也在逐渐变好。

在2013年,王富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孩子。

终于在2014年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成为了国家某个部门的高管。

王富回到家里,把母亲接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曾经欺负王富家的小混混和村民们,再也没有人敢看低他们。

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这也算是“大仇得报”。

王富的前半生一直在不断地为自己的“执念”而约束着自己,反而到了职场,目标也变的越来越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官   遗愿   裁缝   云南   钉子户   小伙   村民   开发商   奶奶   家里   父亲   饭店   母亲   父母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