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尸骨,白骨森森的博物馆背后,隐藏着让我泪流满面的故事

#走进博物馆#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这里,你所见的不是一部恐怖片的场景,而是辽源矿工万人坑。这里埋葬的是东北沦陷时期被日军屠杀的中国矿工,他们平均年龄仅有30岁。

这些壮年汉子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榨尽了血汗,之后被一扔进坑里,和他们一同被埋葬的还有无辜的妇女和儿童。

如今,这里已成为了辽源矿工墓陈列馆

最近无意中刷到一个博主的视频,里面所展示博物馆真的让我无比震惊

我忍泪写下,这篇文章,只想让更多人知道,侵华日军在国内的罪证,但我感觉这文章

肯定会被限流的,希望大家看到后,能转发就转发,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个人看到!

侵华日军的罪证,万人森森白骨等鸣冤

从1931年开始,历时14年,日本人从辽源带走了超过1500万吨煤炭,而留给我们的则是10万名矿工白骨铺地。

这些无声但又震耳欲聋的白骨引人深思,让人们必须面对这些细节,牢牢地铭刻在心中。

这些尸骸中,有些头部被击穿,有些双腿被砸断,还有些被铁丝勒死的脖子,死状凄惨无比。

这些矿工每天在刺刀和皮鞭的威胁下迫于压力工作16个小时,平均每十几天就会发生一起矿难。

如果有人试图逃跑,就会被喂狗烙铁、受八大酷刑折磨致死。

如果生病了、不能继续干活,他们就会被直接抛入万人坑中,活埋在那里。

由于死亡人数实在太多,这些矿工多数没有名字,没有片段,只有冰冷无情的静寂。

他们的骨灰被堆积在恋人炉后山上,最厚处达到40厘米。这是一道人类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伤痛,让人深感何等不幸和悲剧。

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的前世今生

吉林省辽源煤矿旧名为“西安炭矿”,在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占。

煤矿当局采取了狂掘乱采的掠夺式方法,甚至盗采保险煤柱,搞“大冒顶”,还实行了“以人换煤”的“人肉开采”政策。

日本占领辽源煤矿长达14年,掠夺了1581万吨煤炭,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六座万人坑,堆满了劳工的尸骨。

图中展示的是日伪统治时期的西安炭矿,即现今的辽源煤矿。

矿工墓的形成,却不可谓不与辽源的历史息息相关

早在两汉时期,这片土地上便藏着丰富的煤田资源。

然而,封建社会的束缚和政府的管制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黯然失色。

明清时期,出于东北危机的考虑,政府实行禁采政策,将西岸禁为围场,煤矿一度失去开发的机遇。

而到了近代,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辽源的煤炭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辽源煤矿,作为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矿,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兴衰沉浮。

私人商窑时期(1911年—1927年)

1911年,农家子弟陈得财的发现,开启了辽源煤田的历史。

在泰信地区的陈得财打井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名为“黑石”的石头,并被鉴定出来可以燃烧。

当时,辽源的民族工业已初具规模,如酿酒、榨油、瓦窑等,但都是以木材为燃料,由于周边森林已被采伐干净,柴火紧缺。

陈得财便与地主傅兴周商议,以一万元的资金股份,组建富国公司,开始了辽源煤田的开发。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富国集团快速发展,傅兴周也因此跻身巨富阶层。

随着煤炭开采的盈利,越来越多的富豪入市投资,私家商业窑场也应运而生。

截至1924年,当地就已经出现了10家商业窑口,如宝兴、大同、同庆、大成、全益、富华、宝华、富海、永记等。

然而,西岸煤田丰富的资源,却也引起了外国资本和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日本人的觊觎。

日本帝国主义于1913年在中国建立了满洲铁路公司,便派遣了探险队来考察、收集经济资料。

1917年,日本安川集团和明治矿业公司成功渗透西岸煤田,与当地的官员和窑主勾结,在西岸建立了三家中日联合企业,分别是健元、健兆和泰信,也被称为“明治矿”,即“日本窑”。

使用“技术援助”、“中日合办”和“贷款”等方式,它们向西岸煤田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这些事实表明,当时的辽源煤炭产业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妨碍它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官商合办时期(1927年—1931年)

日本资本不断扩张,使得辽源的民族采矿业面临困境。

鉴于此,东北军阀张作霖依托全国反日浪潮,提出了“禁止外国经营煤矿”的口号。

1927年,他派遣杨宇霆主持合并西安十大商办公司,并命白铭章担任西安煤矿公司筹备处主任,负责接收相关事宜。

随后,东北军阀控制了这十大公司的生产经营权。

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确保东北战略物资的供应,派遣河本大作及其团队接管西安煤矿。

1931年12月28日,经过汉奸于芷山的武力协助,河本大作完成了西安煤矿的全部接收工作。从此,西安煤矿就处于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

广大矿工沦为奴隶,矿山进入了长达十四年的最为黑暗的东北沦陷时期。

东北沦陷时期(1931年—1945年)

日伪统治时期的西安煤矿拥有四个采炭所,建有14对坑口,辖42个大柜。

这是矿工们用生命换取煤炭的黑暗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将东北变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推行了“以人换煤”的“人肉开采”政策,大肆掠夺和开采辽源的煤炭资源。

日伪军的资料显示,在生产每一吨煤炭所需原材料栏中,除了列出基础原材料外,还包括“消耗”零点几名中国劳工,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视为人,而是看作“原材料”消耗。

从1931年日寇占领西安煤矿到1945年西安煤矿脱离日寇统治,日寇共掠夺了1548.96万吨煤炭,并以亿万高额利润为代价,留下六座万人坑装满中国矿工的遗骨。

矿工墓便是这些坑中最为典型和集中的一处。

馆藏建设时期(1951年—至今)

1951年,刽子手蔡九龄因为虐杀采石者而被处决,并举行了祭奠仪式。

1939年9月,“万人坑”被发掘,发现了充满刀斧痕迹的179具遗骨,其中还有铁丝捆绑的矿工尸骨。

在公墓西侧的石坡上,昔日的“炼人炉”地方也被发现了一尺厚的骨灰和烧焦的土壤。

到了1964年,七处死亡事件和“炼人炉”遗迹被清点,并在公墓中央的山坡上修建了“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

1973年,该墓地成为吉林省文化遗产。

在各级部门协助下,2001至2003年间,这个挽救历史因迈出了新的步伐 —— 对遗址进行了修缮,七处死亡事件的场所、“炼人炉”等地址得到了完好保留,并新建了一个面积为1055平方米的综合型展览馆。

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万人坑谢罪

2011年4月29日,74岁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前往辽阳,他身披橘黄色袈裟,肩上背着写有“中日友好”四个字的双肩包,两个布袋上写着醒目的“谢罪”字样。

他手持佛教法器太鼓,边敲响太鼓边诵经祷告,然后跪地叩头,起身后再三叩首。岩田隆造以这种虔诚的方式向日本侵华所造成的“万人坑”内死难矿工深切忏悔和谢罪。

岩田隆造的简介

岩田隆造出生于中国台北,1936年,他的父亲去世后,随母亲返回日本。

他毕业于长崎国立大学经济专业,并在长崎十八银行工作了六年,然后辞职。作为家中的第五子,他有八个兄弟姊妹。

1981年,45岁的岩田隆造剃发为僧,现在是居住在东京山妙法寺的僧人,是中国人民的好友,也是国际友人。

他曾经自费前往中国,向日本侵略战争中的牺牲者谢罪,历时14年,风雨兼程到达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最受中国人民欢迎和感动的日本友人之一。

他表示将会继续“谢罪之行”,到更多的城市为中国人民祈福,并祝愿中日两国维持世代友好。

总计

据统计,12年间,约有12000名工人在此遭受饥饿、劳累和虐待而死。

为了加速钢铁生产,矿工死亡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尸体被日军无情地扔进“千人沟”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泥泞洼地。

日军为了掩盖这些可怕景象,挖了个大坑将尸骸集中埋葬,这就是“万人坑”的来源。

1945年春季,随着日军建立的炼人炉投入生产,大量死亡的矿工的尸体被运往“矫正辅导院”进行火化。

很多一命嗖去、奄奄一息的矿工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活活烧死。

三道沟不仅沉睡着无数名矿工的尸骸,更沉淀着他们所承受的苦难和惨痛的记忆。

岩田隆造的道歉被认为是对历史的一次弥补,必将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永不褪色。

该陈列馆保存着197具残缺不全的尸骨,3000个矿工坟墓,一个“炼人炉”废址

一个蔡九龄(大汉奸)铁像,一座史志大钟,矿工刘世清的工票,以及“万人坑”等重要遗址及遗物。

它是东北地区展示日本侵略掠夺和暴行的最大规模历史见证地,也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完好保存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之一。

敬重历史,珍视和平,开拓未来,这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呼声。

(全文完)

突发:日本在我国领海实行实弹演习,妄图重启77事变发动战争?

外媒:中台开战,48小时内可以结束战斗,台防长:我们将打响第一枪

金融巨贪赖小民,为100多名情妇建小区,涉案18亿,钱多到花不完

中纪委驻国家烟草局纪检组长,贼喊抓贼,潘家华退休9年贪污被查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长按点赞”,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侵华日军暴行最新罪证公布##辽源矿工##走进真实“万人坑”探秘惨剧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辽源   煤田   尸骨   西安   西岸   白骨   日本   矿工   泪流满面   煤炭   煤矿   博物馆   时期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