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村BA”收官!看了3个月比赛的记者,越来越喜欢诸暨人的“土”

潮新闻 记者 谢丹颖 杨一凡 苗丽娜 共享联盟·诸暨 寿思越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运动,诸暨“村BA”做到了,这是对篮球运动最好的诠释。

6月18日晚,2023诸暨市首届和美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暨阳体育中心举行,陶朱街道城山社区队以72比60的比分战胜大唐街道杭金七村队,获得冠军。

诸暨“村BA”陶朱街道城山社区队夺冠(周升蓉摄)

在连续三个赛季承办了CBA联赛赛会制的比赛后,诸暨人民自己的“村BA”开始了。历时近3个月、吸引23个镇街281支队伍近4000人报名,今夏诸暨“村BA”681场比赛,场场火爆。

乡土篮球,为何能掀起这么大的热潮?“村BA”,给浙江乡村带来了什么?

潮新闻记者蹲点诸暨,从开赛到决赛落幕,仔细品尝了土味“村BA”的滋味。

人人参与,“土味”变潮流

“来现场吗?”

“走起!”

在诸暨“村BA”的赛程期间,记者收到了无数观赛邀请。

诸暨“村BA”在露天球场开打(诸暨市融媒中心供图)

离比赛开始还有半来个小时,距赛场还有一二公里的道路便开始拥堵起来。一位骑着小电驴赶场看球的“村BA”老粉,看见我们是外市车牌,热心地喊道:“把车停在外边,走进去更快!”

诸暨人爱篮球、懂篮球,在圈里早就有了很大的名声。

今年“村BA”开赛那天,甚至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都发了条祝贺视频。称比赛“进一步彰显篮球的魅力,并且展示我们所热爱的篮球文化”,姚明向诸暨人说,“加油!”

篮球,已然成为诸暨的全民运动而备受追捧。“今年这届‘村BA’,村村都参加,让更多热爱篮球的人有机会打一场篮球赛,切身感受篮球的极致魅力。”诸暨市篮球协会主席黄生华说。

穿上印有家乡名字的队服,参加比赛争得荣誉,一直是诸暨市山下湖镇泌湖村队球员周文彬的梦想。“观众都是老乡,自豪感当然不一样!”他告诉记者,队内70%的成员都是做珍珠生意的,为了训练和比赛,“买卖都可以先放一放。”

根据规则,“村BA”不能请外援,必须是原籍本村或者户口(含挂靠户口)在本村的村民,才能参赛。诸暨各球队的球员,多是22岁至40岁的村民,白天务农、务工、做买卖,傍晚球服一换、球鞋一穿,就上场打起了比赛。

急停摆脱,拉开空档,再来一个精准妙传,“球进啦!”全场欢呼声、掌声雷动。无论是场上的激情对抗,还是场下的摇旗呐喊,都是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来的震撼。

现场啦啦队(诸暨市融媒中心供图)

每次有比赛,诸暨市赵家镇企业家都自掏腰包,包上一辆55座大巴,载着满满一车村民,去给村里的球队加油。“我都只能自己开车过去,想搭个便车根本抢不到座。”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笑着说。

据统计,2017至2022年,全省各级篮协举办和协办各类赛事2000多项次,参赛人数200余万人次,观众人数1000万人次,带动篮球人口220万。“这其中,‘村BA’的参与人数占到差不多一半。“浙江省篮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志刚介绍道。

村民当球星、乡亲齐助威......姓“村”的“BA”,是这项赛事最吸引人的本色。

诸暨“村BA”总决赛啦啦队(周升蓉摄)

尊重规矩,“土味”润乡风

走进诸暨市赵家镇新绛霞村村民杨科的家里,进门便可看见一个高高的篮球架矗立在院子里,“对村里年轻人来说,篮球是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他说。

早在2011年,诸暨便以拥有2232片标准篮球场,被上海基尼斯认定为全国“拥有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在诸暨,“村BA”不仅是备受村民热爱的一项体育赛事,更是凝聚全村人的力量。

“为了村子的荣誉,再忙也要回来,是桩头等大事。”平时在绍兴市区办厂的杨科,遇到比赛,便会开车回村帮忙。今年,32岁的他是新绛霞村队的23号,“年纪大了,主要负责后勤。”他笑着告诉记者,如果村子里有球赛,谁家年轻人不参加,家里的老人脸孔一板,就会批评他们“不懂事”。

现场啦啦队(诸暨市融媒中心供图)

荷尔蒙翻飞的球场上,诸暨特别注重两个字:规矩。

“谁在球场上打架,谁就必须禁赛,连观看比赛的资格都要取消。”黄生华说。今年,诸暨“村BA”更是对此类规定进行了细化。不管球员还是观众,只要不尊重裁判或打架斗殴,都将列入球场黑名单被曝光。“这个震慑力还是不小的。”在黄生华看来,村民心里逐渐有了一根红线,球场规矩,不能轻易触碰。山下湖镇广山村党总支书记何建平也告诉乡亲们,“哪怕有怒气,用进球赢回来,赛场上见真章。”

诸暨“村BA”总决赛现场(周升蓉摄)

刚性的条例约束下,乡风反而更加和睦,一些紧张的关系也因为篮球舒解了。

诸暨电网特高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也与国网诸暨供电公司和道林山村的一场篮球友谊赛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项目曾遭遇难题——根据规划,建设变电所需要迁移该片土地内的多座坟墓,对村民来说,这是大事,许多人不答应。“本来剑拔弩张。”当年的亲历者俞孝潮感慨道,但一场球赛过后,大家便都是兄弟,“有困难就一句话的事”。难题解了,这项大工程顺利推进。从此,双方的篮球友谊赛成了一项固定“赛事”。

在诸暨,“多一个球场,少一张麻将桌;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成为日常。正如“村BA”的全称——“和美乡村篮球联赛”,篮球促“和美”,体育成了诸暨乡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新型润滑剂。

火在场外,“土味”创新路

“我省的乡村篮球赛历史悠久,1956年,浙江就举办了农民篮球锦标赛。”王志刚告诉记者,在诸暨、德清、嘉善等地,每年都在上演原汁原味的乡村篮球赛,场面丝毫不逊于前阵子全网走红的贵州“村BA”。

“跟我年轻时候相比,‘村BA’更专业、也更热闹了。”何建平感叹,赛场内外氛围感满满,来自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近年来,借着直播的东风,诸暨传统特色产业珍珠大卖,山下湖珍珠批发市场进进出出都是妆容精致的主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家门口就业。

诸暨“村BA”比赛现场(诸暨市融媒中心供图)

“村BA”不仅是一场篮球赛,它更是一个窗口,“有人气了,比赛才有人看。”王志刚说,“村BA”的出圈,也让更多人走进乡村,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诸暨“村BA”的火热,便给安华镇悦朗新天地广场的夜市添了人气。安华镇副镇长陈玉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连续8天的“村BA”赛事,安华夜市日均客流近3万人次,“生意比平时要好得多”。

“诸暨篮球的不断发展,激活了村庄经营、唤醒了沉睡资源、重塑了乡村功能。”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说,“这是诸暨村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一个生活侧面,更是‘千万工程’打造万千美丽乡村的一幅生动图景。”

诸暨“村BA”总决赛现场(周升蓉摄)

“村BA”带来的是人气,也是经济活力。乡村体育火爆,是乐子,更是路子。

以体育之名,让文化唱戏,促经济发展,助乡村振兴。“村BA”的火爆,提供了一条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思路:做足“村味”,但不能“千村一味”,充分发挥本地文化和资源特色,使乡村的发展具有本土化的优势,久久为功,才是从“网红”变“长红”的关键。

无论是之前爆红的“淄博烧烤”,还是当下热门的“榕江村超”,都是通过当地独特IP符号的打造,才得以实现“出圈”。“村+”类IP串起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也是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的走向。

诸暨“村BA”总决赛奖牌(周升蓉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诸暨   诸暨市   球员   啦啦队   篮球赛   村民   乡村   球场   记者   篮球   现场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